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虹鱒“變身”銷量不升反降 生食三文魚標準或尷尬回爐

想點三文魚,沒準兒端上桌的卻是淡水虹鱒。在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頒布國內首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後,疑慮重重的消費者對三文魚和虹鱒的熱情都明顯下降。

將淡水養殖的虹鱒正式歸入三文魚,這份團體標準原定9月15日前後正式實施。但記者昨天獲悉,這一標準可能回爐,農業農村部、國家標準委等多個部門正醞釀在本月底前專門對這一標準進行討論與論證。

虹鱒變三文魚消費者不買账

儘管標準尚未落地,但虹鱒類三文魚已經悄然寫入一些餐廳的目錄。

位於朝陽區石佛營路的一家白鹿江西餐廳,其目錄中對三文魚的描述,就包括了大西洋鮭、阿拉斯加鮭魚以及“虹鱒”等。不過,店員介紹,幾乎沒有顧客點虹鱒,整體三文魚類菜品的銷量也降了兩成。

在豐台最大的水產市場京深海鮮市場,一位商家告訴記者,最近關於虹鱒的爭議越來越多,對銷售影響不小,顧客最擔心的就是虹鱒生吃的安全性,“近兩個月來虹鱒的銷量大約降了45%至50%。”

虹鱒在網上的銷量同樣不樂觀。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是《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制定者之一,記者在其天貓旗艦店發現,其標明虹鱒的三文魚銷量有限。如其三文魚中段禮盒900g月銷量為1件,三文魚中段禮盒1500g的月銷量是7件。

在餓了麽平台上,消費者對虹鱒也不太買账。鮮漁碼頭售價108元的虹鱒刺身,月銷售額為0;奔波灞海鮮52元的鮮活虹鱒魚,月銷售量只有1份。

商家主動下架虹鱒產品

北京京客隆產品研發中心經理李生告訴記者,《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提出,包括虹鱒在內的三文魚不得檢出寄生蟲,以他的個人觀點來看,“虹鱒”只要在人工養殖過程中嚴格遵循相關標準,做好寄生蟲的預防工作,保證冰鮮運輸過程中不發生二次感染,生食“虹鱒”應該是可行的。

不過,對於將“虹鱒”納入三文魚行列,業內反對聲浪很大。“我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前些年在北京,有些食客因為吃了涼拌福壽螺肉,最後患上線蟲病的事。”北京超市發生鮮部經理孫鶴已經做了十多年的水產採購,他明確表示:“我們業內對於三文魚的認知,最正宗的就是大西洋鮭,最多也就是再加上俗稱大馬哈魚的阿拉斯加鮭魚,因為它們都是在海水中長大的。淡水魚就不同了,它的寄生蟲會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孫鶴介紹,超市發已經在內部下發了通知,一律不銷售虹鱒。

作為電商平台的風向標,此前京東已經主動下架了虹鱒魚產品。昨天,記者在京東上所能找到的唯一虹鱒類食品,只有虹鱒魚子醬罐頭。

虹鱒到底在三文魚市場上佔多大比例?此前,央視的報導稱“國內三文魚1/3產量來自龍羊峽”。但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對此予以否認,稱目前國產虹鱒魚產能相對較低,消費量的上升只能靠進口,每年總體生食三文魚消費量在10萬噸至12萬噸,其中國產虹鱒僅佔1萬多噸。

新團體標準的橫空出世,理論上應該是有助於淡水虹鱒搶佔更大市場。但事實上,大批消費者甚至是行業人士“用腳投票”,已經讓一些大型水產市場的虹鱒銷量打了對折。記者致電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時,相關負責人也承認,目前虹鱒的整體銷量確實下降了不少。

多部門或重新論證三文魚標準

與普通國標和行業標準不同,這次《生食三文魚》標準採用的是相對少見的團體標準形式。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國標和行業標準的特點是更具強製力;而團體標準主要是由行業協會與企業參與制定,是一種企業自願採用的標準,並非在全行業內強製執行。

記者也了解到,由於這一標準引發了軒然大波,農業農村部漁業局、國家標準委、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等有關各方,預計近期將專門就此事進行重新討論與論證。

中消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強調,標準制定應經各方協商一致。以《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為例,淡水魚涉及寄生蟲風險,可能影響消費者人身安全,因此協商的對象不僅包括企業、行業組織,也應包括消費者。該標準的研製和發布主體是一家協會和13家企業,企業可能會基於自身立場來制定有利於它自身的標準。因此,如果有關主管部門能加強引導和監督力度,對該標準進行重新討論與論證,無疑更為妥當,也更有利於這一市場的整體健康發展。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趙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