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前聯電CEO孫世偉或接掌武漢新芯,手握3D IC返晶圓代工業

隨著紫光集團重啟塵封 5 年的“DRAM 計劃”,陸續傳出高層人士調整的消息。供應鏈透露,聯電前首席執行官孫世偉已加入武漢新芯,協助現任武漢新芯首席執行官高啟全處理公司事務,未來孫世偉極可能會接下武漢新芯的首席執行官一職,而高啟全將全面投入紫光新 DRAM 事業部。

武漢新芯目前的首席執行官是“台灣 DRAM 教父”高啟全,隨著高啟全即將加入紫光全新擘劃的 DRAM 事業群,展開新征程,未來武漢新芯的日常事務可能會交給孫世偉。

供應鏈透露,孫世偉已經於前兩周從紫光位於北京的總部到武漢新芯報到,參與日常運營,與高啟全之間形成正向的接棒傳承跡象。

孫世偉於 2008 年接任聯電首席執行官,2012 年 11 月卸下該職務,轉任副董事長,隨後於 2015 年從聯電申請退休並辭任聯電董事。

經過兩年沉潛,孫世偉在 2017 年 1 月轉戰大陸紫光集團,出任紫光全球執行副總裁。

孫世偉出身晶圓代工產業,熟悉晶圓廠運作事務,日前接下武漢新芯首席執行官一職,算是重回晶圓代工老本行。

他在聯電任職期間,以治軍嚴謹且非常強調執行力出名,擅長推進工藝技術的微縮前進和拉升良率。

當時,紫光挖角孫世偉加入時,業界一度猜測紫光是打算將成都定位於晶圓代工廠,孫世偉將會主掌成都。

不過,目前綜觀紫光的規劃布局,仍是將成都定位在 3D NAND 技術的基地,與武漢、南京一樣,未來這三地會成為紫光 3D NAND 芯片生產基地。

武漢在集成電路領域的布局上,最有名的是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但其實同集團的武漢新芯才是當地最早期的晶圓廠。

2018 年下半,武漢新芯在發展上進行了“重新定錨”的動作。

有別於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一窩蜂湧向 28 nm 、 14 nm、 7 nm 等高端工藝技術,武漢新芯避開了人潮群聚之處,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獨門秘徑,同時,運營模式也正是定位旗下三大業務為 3D IC 技術代工、自有品牌 NOR Flash 、 MCU 芯片。

武漢新芯的 3D IC 技術是源自於幫美系傳感器大廠豪威代工而來,是國內最早量產 3D IC 技術的廠商,該技術與前陣子轟動國記憶體儲市場的長江存儲“Xtacking”技術,系出同門,採用同樣的技術原理。

3D IC 技術是 wafer-on-wafer 的接合技術,可以把不同性質和作用的晶圓整合在一起,其三維集成技術平台的三片晶圓堆疊技術已經宣告研發成功。

武漢新芯是在 2013 年投入 3D IC 技術,初期目的是幫傳感器大客戶代工,堆疊傳感器 Sensor 和 邏輯 Logic 芯片,隨著技術不斷演進,也可以將不同的半導體組件堆疊在一起,如傳感器、處理器、 3D NAND 芯片等。

與傳統的 2.5D 芯片堆疊技術相比,晶圓級的三維集成技術可增加帶寬、降低延時,帶來更高的性能與更低的功耗。

武漢新芯早期是以 NOR Flash 代工為主,目前 3D IC 技術已經成為 NOR Flash、 MCU 之外的第三大技術平台。

隨著 2018 年武漢新芯在運營上出現重新規劃,三大產品技術成為運營的關鍵三隻腳,當時由高啟全接手,完成初步的運營規劃細節。

如今,紫光 DRAM 事業部即將起步,高啟全將加入 DRAM 事業部的同時,由孫世偉接棒武漢新芯,可見紫光集團在各個領域的布局將有新風貌。

-End-

請隨簡歷附上3篇往期作品(實習生除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