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漢靈帝知道十常侍之壞,為什麽不殺十常侍?

《三國演義》中第一個遭人恨的無疑就是宦官,尤為“十常侍”,黃巾軍大亂很多時候都會與他們的弄權結合到一起,黃巾軍平定之後,長沙的區星作亂和漁陽張舉、張純造反,甚至張舉自稱天子,張純稱大將軍。這些作亂信息全部被十常侍扣下了,漢靈帝皆不知道。

直到後來諫議大夫劉陶,在漢靈帝與十常侍宴飲的時候,進諫說到:“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漢靈帝都蒙了,說到:“國家承平,有何危急?”劉陶更激烈的說到:“四方盜賊並起,侵掠州郡。其禍皆由十常侍賣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禍在目前矣!”

這時候的十常侍都跪在漢靈帝前哭著說道:“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願乞性命歸田裡,盡將家產以助軍資。”漢靈帝於是大罵劉陶:“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獨不容朕耶?”於是並士兵拉出去斬首,劉陶大呼到:“臣死不惜!可憐漢室天下,四百餘年,到此一旦休矣!”

這時,司徒陳耽路過,叫停武士不要動手,自己再去勸諫,見到漢靈帝之後,說到:“劉諫議得何罪而受誅?”漢靈帝說到:“毀謗近臣,冒瀆朕躬。”陳耽說:“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陛下敬之如父母,身無寸功,皆封列侯;況封諝等結連黃巾,欲為內亂: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見崩摧矣!”漢靈帝:“封諝作亂,其事不明。十常侍中,豈無一二忠臣?”陳耽以頭撞階而諫,漢靈帝大怒,把劉陶和陳耽都打下監獄。

劉陶和陳耽都說出了十常侍的罪行,為何漢靈帝還是堅信他們無動於衷呢?無疑因為一下幾點:

一、劉陶和陳耽進諫方式不對。

劉陶進諫時,漢靈帝正美著呢,此時雖然可以進諫,但是身為一個諫議大夫,劉陶應該注意場合,注意自己的語言,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主子是什麽人,也應該知道什麽時候說什麽話,但是他上來就直接說“天下危在旦夕”,我想當時漢靈帝就肯定是臉色難看了,即使真的是天下有危,我這高興著呢,你說這個你這不是找死啊。

陳耽進諫,明知道漢靈帝正在氣頭上,你求情劉陶可能還會活下來,但是你又說“社稷立見崩摧矣”,完了有一個咒我大漢王朝的,漢靈更是生氣啊,我生氣說你兩句都很正常啊,但是你撞地而諫,意思就是我沒有聽進去,在告誡我唄,這也是惹怒漢靈帝的地方。

所以他倆沒有在合適的場合以合適的方式進諫,也導致二人最終都被打入牢,最終死於十常侍之手。

二、漢靈帝感激宦官,並依靠他們

漢靈帝的繼位當然要感激竇家勢力,但是宦官在其中也有幫忙,所以漢靈帝也很感激,之後漢靈帝真正能掌權卻是因為宦官,宦官王甫和曹節發動的“九月辛亥政變”,才得以鏟除外戚,所以漢靈帝非常感激宦官。

其次,宦官不但能夠陪伴自己左右,還能幫自己做事情,其中劉陶所說十常侍賣官害民,就是東漢末年最著名的“賣官鬻爵”,但這件事就是在漢靈帝容易之後才做的,可以說漢靈帝也是需要宦官來替自己斂財的,才有錢建造屬於自己玩樂享受的“西園”。曾經有人進諫,其中中常侍呂強進諫:"天下財物都是陛下的,何必還分公和私?"漢靈帝卻不聽,可見漢靈帝知道賣官的好處。(看看人家呂強的進諫說的話,比劉陶、陳耽好的多,雖然不聽,但不至於丟命)

三、漢靈帝自認勵精圖治,天下祥和,而十常侍也會迎合

哪個當皇帝不認為自己政績好,然後天下相安無事,就連發生黃巾軍起義之後的漢靈帝,也認為天下仍是太平無事,可見他自己只相信自己的雙眼,但是雙眼卻被十常侍蒙蔽了,所以自然不會相信天下大亂,漢室基業危在旦夕啊。

而十常侍也經常順著漢靈帝說,說一些天下太平,皇上英明,百姓殷實等等好聽的話,哪個皇帝不喜歡聽這些啊,所以好話難聽,漢靈帝也不願意聽,自然不願相信劉陶和陳耽的話,並且漢靈帝認為,宦官對自己有恩,並且東漢開始宦官全部需要閹割,所以宦官在當時很受皇帝的喜歡,因為皇帝讓位他們已經“無後”,眼中只有活在當下和金錢,而這些皇帝都可以滿足,所以他們認為宦官會全心全意為自己服務,也不會發生向大臣們那樣結黨營私的現象,這都是因為漢靈帝就是“黨錮之禍”最高推崇者,這就是他信官宦不信大臣的重要原因,宦官給了非“大宗”的漢靈帝安全感。

綜合來看,漢靈帝不會除掉這些宦官,是因為在他眼裡這些都是不會成為大麻煩的,他們始終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並且他們非常聽自己的話,漢靈帝皇位來之不易,他害怕外戚或者權臣的掌權,奪走自己的權利,而宦官不會,他們都聽自己的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