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決定你人生上限的,不是勤奮,而是判斷力

決定人生成敗的因素有很多,勤奮就是其中一種, 勤能補拙、業精於勤……這些都有道理。

但正如俗話所說:“方向不對,努力白費”。一個人只有擁有了準確的判斷力,才能規劃好努力的方向,事半功倍。

那麽,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思考判斷能力呢?

這件事不能靠撞大運,一定要有意為之,就像運動員需要通過系統訓練來提高體能一樣。

如果你能參考以下幾個實用方法,並堅持練習,相信你在思考判斷、創新想象等各個方面都會有長足的進步。

01 提升視野格局

有些人看世界,是線性的、單一維度的。

如果你的視角更多元,視野更開闊,你就能提升自己的格局,就能更好地捕捉機會,更有效地激發自己的想象力。

有能力看到大格局,不僅是創業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徵,而且是企業高管必備的能力。

企業想要的,就是這樣的人。

2016年的夏天,我在宜信公司就見到了一位,她叫侯琳。

宜信公司創立於2006年,在中國最早推出了個人對個人(P2P)的信用借款服務平台。

通過這一平台,具有理財需求的客戶可以將手中的富余資金出借給信用好但缺資金的工薪階層、大學生及小微企業主。

之後,公司又進入了財富管理領域,服務於富裕人群和高淨值人群,以資產配置的先進理念,為客戶推薦適合的理財產品組合。

在宜信公司,侯琳女士負責產品開發工作,她會聯合世界頂級的投資機構,比如貝萊德、瑞銀集團以及高盛集團等,為客戶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最為優質的理財產品。

當時,宜信公司的創始人兼CEO唐寧先生和我正在主持高管研討會,侯琳及其他公司高管都有參會。

會上,唐寧也談到了他的遠大構想,就是宜信不僅要為客戶找到全球最為優質的理財產品,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強大的投資能力,把宜信自己的資產管理業務做大做強。

因為當天會議時間有限,唐寧先生說完,並沒有展開討論。

雖然唐寧先生一語帶過,會後侯琳卻開始了思考。

在之後對她的單獨輔導中,我發現,她的確深刻理解了唐寧先生遠大的戰略構想,真正看到了資產管理業務巨大的發展契機。

理解只是開始,具體如何落實呢?她沒有被動等待,而是已經開始了主動思考。

比如,可以分幾個階段逐步推進?各階段的戰略意圖及業務目標是什麽?

摸索嘗試階段,可以從哪幾種模式開始,不同模式的主要發力點又是什麽?

不僅如此,她還勇於突破現有框架、既定模式的製約,大膽構想更大的生態圈。

比如,除了宜信自己的財富管理渠道,還能通過戰略合作來借力哪些產品及渠道資源。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她腳踏實地的執行力。要實現公司的遠大構想,絕非一朝一夕,也許需要五年、十年。

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些事必須立即啟動,才能在未來三五年的時間裡逐步建立必要的組織能力。

這些事是什麽,誰來做,也已經是她在思考的問題了。

侯琳一畢業就加入了宜信,現在才30歲出頭,但已經成長為公司高管,也是唐寧非常看重的領導人才。

通過這件事,唐寧更加印證了此前對她的判斷,於是更加放心地把這個挑戰交給了她,充分授權,全力支持。

02 時刻堅持學習

學過管理的人,應該知道“彼得原理”,即當員工被提拔至某個無法勝任的崗位時,其晉升之路就會戛然而止。

為什麽會這樣呢?究其根本,在於這個人停止了學習。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個人的發展取決於這個人的學習能力。

學習的前提是虛心,要認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很多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據我觀察,發展得特別快的高潛力人才力人才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總在向身邊的人學習。

不信你可以問問那些從基層逐步做到高層的領導者,請他們回顧一下自己的成長歷程,看看他們曾向誰學習,曾以誰為榜樣,他們的貴人都是誰?

學習還要多角度,不僅要學習業務,也要學習管理,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洞察他人。

最後,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積累,還要思考現象背後的本質,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洞見。

03 拓展多元人脈

高潛力人才會不斷拓展自己的人脈,並對此非常主動,即便是面對業界大佬,也不會畏首畏尾。

建立人脈,多元化是關鍵。

人脈網絡在當今時代會顯得愈發重要。

無論是生態圈還是共享經濟,都意味著企業之間、部門之間、團隊之間乃至個人之間,將有更為頻繁、緊密的協作。

項目啟動,需要組建項目組;項目做完,項目組解散,各自又開始了新的征程。

如果你的才智得到廣泛認可,你就會有更多的機會與其他部門、其他業務以及其他公司的夥伴,協同工作。

事實上,這就是高潛力人才的成長之道,大家越是欣賞他,就越願意跟他共事,於是他就有越多的工作機會,不斷地歷練提升自己。

項目做完,項目組可以散,但情誼不能散,你還要跟大家保持聯繫,加深彼此間的信任。信任是人脈的基礎。

拓展人脈不光是指企業外部,也包括內部。

你可以大膽地與其他部門的同事建立聯繫,了解他們在做什麽,他們對業務怎麽看。

04 隨時汲取新知

新的信息能激發學習動力,多元化的信息能激發創意靈感。

自己閱讀、與人交流、參加培訓,都是各種新知的極好來源。

你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每周或每月為其留下固定的時間。

1. 閱讀

閱讀是我每天的必修課。

不僅我如此,我認識的很多企業領導及公司董事,也都是如此。

了解全球政治風向、經濟走勢及科技變化,對把握趨勢、制定決策,甚至是合理分配時間都極為重要。

養成習慣,一年365天每天堅持花半小時了解時事,對於你將是時間回報率極大的投資。

閱讀不一定是讀書,即便是讀書,也不要糾結於讀書的數量。

閱讀最重要的目的是尋求新知,看看有哪些新的觀點、新的洞察、新的信息。

每天的閱讀時間最好能夠固定,一早一晚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管你選在什麽時候,至少得保證有半小時。

用這段時間,讓自己與時俱進,尤其要關注新聞熱點以及與你職業發展相關的大事小情。

你要格外留意業界領先企業的動態以及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

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即便是那些目前貌似與你無關的議題,也可以深入探究,拓寬視野總是好的。

中國人講厚積薄發,這些日常的點滴積累,將來一定會助你一臂之力。

信息定製是個不錯的選擇,很多媒體都提供類似的服務,這樣你就可以隨時掌握自己關注的企業、對手、行業及市場的最新動態了。

汲取新知不僅有助於你自己的職業發展,還能使你有更多的信息洞見與他人分享,這樣大家有事就會來找你商量。

時間一長,你在朋友圈裡的好口碑就樹立起來了。

在每天固定的半小時閱讀時間裡,你很可能來不及深入了解所有你感興趣的議題。

這沒關係,夾個書簽、做個記號或列印出來,以便充分利用之後的碎片時間再深入閱讀,比如等人開會、路上堵車以及飛機晚點等。

2. 交流

一定要花時間與人交流,尤其是那些能讓你的思想之門大開的人。

交流形式多種多樣,可隨意,比如跟部門同事約個午餐;也可正式,比如跟自己的老闆談談心。

與好朋友及親近的同事交流,無疑是最舒服的,但對你價值最大的交流,往往是跟那些自己不熟,甚至是未曾謀面的人。

與很多人進行簡短有針對性的溝通交流,能夠極大地拓寬你的知識面。

此外,每周或每兩周跟你平常接觸的圈子之外的人進行交流,也能給你帶來新的視角,讓你充滿活力。

比如,想想自己可能的未來發展,哪幾個人能給你帶來有意思的信息、洞見或人脈?

從這個名單入手,未來1~2個月的溝通交流就有了方向。

即便其中有幾位你還不認識也沒關係,想想如何才能結識他們,誰能幫你做個介紹。

下一步就是寫郵件或打電話(在中國還有發微信),跟對方約個具體的見面時間。

在與對方交流之前,想想你如何能有所貢獻。

哪些信息、想法或人脈,有可能會引起對方的興趣?

如果交流對雙方都有益處,下次你再給對方打電話,人家就會更願意接了。

另外,還要把自己最想請教對方的幾個問題寫下來。提前準備,不僅能幫你在溝通時更好地聚焦,還能幫你在溝通後更好地總結。

如果希望長期跟進某個領域,你需要更為持續的交流機制,比如加入某些行業協會、俱樂部或線上論壇。

精力有限,你不能什麽都參加,一定要有所取捨。

哪個最相關、最重要?建議你從一個開始,如果這個不合適,再嘗試另一個。

通用電氣公司前任掌門人傑克·韋爾奇有個習慣,即見人都問:“What抯 new?(最近有什麽新鮮事?)”

很多年前,我在電梯裡碰到他,他就問了我這個問題。

當時我剛去過一家製造企業,它們正在大幅降低業務經營對流動資金的依賴,因此我回答道:“流動資金為零。”

這令韋爾奇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們就著這個議題繼續深入探討下去。

之後,韋爾奇還親自拜訪了這家企業,向對方認真學習。

在與別人交流時,我也會問類似的問題,由此開始的探討經常令我受益良多。

3. 學習

這樣的學習機會很多,比如行業會議、商學院的培訓課程或是網上的公開課。

有些世界頂級商學院及大學的公開課還能下載,這樣在出差路上也能學習。

通過網絡視頻,你能看到很多企業家、教授及行業專家的風采。

看TED演講也是非常快捷、高效、好玩的學習方式,每個演講5~20分鐘,每位演講者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

參加這樣的學習活動,不僅能讓你拓寬視野,還能幫你拓展人脈。

關於作者:拉姆·查蘭,全球著名的管理谘詢大師、暢銷書作家。過去35年中,為全球企業及其領導人提供常年的管理谘詢服務,包括通用電氣、KLM、美洲銀行、杜邦、諾華製藥、EMC、3M及Verizon等。與拉裡·博西迪合著的《執行》曾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高居榜首。

楊懿梅,拉姆·查蘭的中國業務負責人、全球唯一合夥人。近20年從業經驗的資深顧問,畢業於哈佛大學、清華大學,曾就職於麥肯錫、貝恩資本,目前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兼職授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