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薑維北伐之前,廖化給過警告但是未被採用,否則歷史可能會被改寫

薑維以戰為守的戰略思想

蜀漢在構建對魏防禦體系時,基本沿襲傳統戰術,王平組織的興勢戰役則是這一戰術的集中體現。毫無疑問,"錯守諸圍"的戰術,即拒敵於四川盆地邊緣山區,依靠興勢山、黃金谷等外圍據點堅守,使得曹爽數萬大軍勞而無功,堪稱防禦戰典例。這種不強調對敵軍的殺傷效果、忽視戰略反擊力度的消極防禦思想,"把防禦作為最終目的"戰略部署無法彌補雙方作戰兵力上的巨大差距。

且曹魏地廣物博,即使是關中軍事物資損耗殆盡,還有關東諸州輾轉供應,並不會大幅度削弱到雍涼一帶的魏軍實力。國家間的軍事鬥爭既是戰爭層面決鬥、武裝力量上的比拚,更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自夷陵之戰後,蜀漢集團不但喪失了關羽、張飛、黃忠、馬良、黃權等一大批一流的軍政人才,更丟失了戰略要地荊州。蜀國國情可謂是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下,薑維改變了這種單純防守的戰術,為了實現寓攻於守,他更改了蜀國戰略方針。一是由谷口諸圍的分散防守變為以漢城、樂城、陽平關、白水關、葭萌城與興勢、黃金等諸多關隘要塞的集中防禦,組成誘敵深入的口袋陣,又命傅僉、蔣舒率兵據守陽安關,建立戰略縱深防線,構築階梯級防禦體系;二則是典型的疲兵之計,然後進行大規模的反擊而,大大的消耗敵軍的救援力量,達到扭轉雙方兵力差距的戰略目的。

廖化對薑維的建議,可惜未被聽取

廖化的才能、武藝或許不能與諸葛亮、關羽相比,但他也不失為一名出色的先鋒。諸葛亮在"五丈原"一仗中,作為先鋒的廖化單騎追殺司馬懿,雖然得不到他的人頭,也殺得他丟盔棄甲。對此廖化的勇猛可見一斑。廖化是否平庸無能,諸葛亮臨終前的囑托是最有力的答案。諸葛亮親口所述廖化可堪重用,可見其智力超群。

關雲長敗亡後,他被迫歸屬吳國,但卻日夜想著回歸蜀營,後經千辛萬苦,攜奉老母,日夜向西,重新回到蜀營。從這一點上,可看到廖化不僅是一名稱職的先鋒,而且可看出他對蜀漢事業的忠心耿耿並為之付出終生心血的高尚品格。

諸葛亮死後,薑維九伐中原,作為諸葛亮的舊將也只有廖化、張翼等幾人了, 這時廖化成了複興漢業的中堅力量,屢次出任先鋒。在祁山一戰中,廖化發揮其智勇才能,打敗了魏國的先鋒鄭倫,並把鄭倫斬於馬下。廖化在任先鋒期間,對薑維的行軍布陣,作戰謀略,提出過很多合理化建議,可惜不少未被采納,實在讓人感慨萬千。

在薑維準備對魏國進行連年北伐時,廖化曾指出連年北伐軍力疲憊,加之與魏國軍力差距過大,將士水準也差距很大,所以連年北伐必然會自食惡果。但薑維一心完成諸葛亮遺願並未聽取其意見,結果最後果然大敗戰死。

薑維戰死的悲情思想第八次北伐。薑維與鄧艾酣戰正激,卻被後主聽信黃皓讒言,三道詔書召回北伐變得困難重重,希望渺茫薑維只得聽從邵正之言,前往遝中避禍以求保國安身"蜀之伐魏自此終.而魏之伐蜀又自此始:可見漢不滅賊,則賊必滅漢.此正武侯'不兩立'之說也。"

正如諸葛亮所料,蜀一旦停止伐魏,魏就開始謀劃伐蜀。面對魏國的進犯,薑維一邊具表奏請後主派將把守陽平關和陰平橋。一邊自起遝中之兵防禦。但因黃皓隱匿,後主昏庸,使魏國伐蜀勢如破竹,鄧艾先至成都,後主降魏,並派人招降薑維。

此時的薑維,孤軍守在劍閣,前有鍾會大軍,後無援兵接應,勢單力孤。按照常理,國君已經投降,臣子更無須抗爭。但事實不然,薑維在這種困境下依舊企圖最後一搏,扭轉乾坤,那就是偽降:先取得鍾會信任,挑拔鍾、鄧二人關係,然後奪得兵權,恢復蜀漢社稷。就計策本身來看,不失為一條妙計,但由於秘密洩露,反被魏將先發製人,鍾會被殺。

在戰鬥中,薑維心疼轉加,拔劍自刎,顯示了生命中最壯烈的一幕,"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的英雄至此結束了生命,全書的悲劇氣氛在這裡達到了一個高潮。 可歎如果當時薑維聽取廖化建議,以守為攻,或許歷史將會被改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