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法國奪冠,有一半的軍功章要給非洲移民呢

NO.598-非洲精神法國人

作者:三木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時隔二十年後,法國再次奪冠世界杯。當姆巴佩和他的兄弟們一起舉起大力神杯的那一刻,整個法蘭西沸騰了,半個非洲也沸騰了。

愛上你

儘管自從世界杯小組賽結束後,所有的非洲國家隊就已全部回家,但是非洲大陸,每天仍有許多人守候在電視機前,全情投入地關注著比賽進程,其熱情程度不亞於除了國足沒去能去的都去了的中國球迷。

這是怎麽回事呢?

我是法國人

在本次劇情跌宕起伏的世界杯決賽上,除去克羅地亞“送給”法國的兩粒進球外,其余兩粒精彩的進球都是由非洲裔球員打進。不論是來自幾內亞的博格巴,還是有喀麥隆血統的姆巴佩,當他們打進球的那一刻,無數守在電視機前和聚集在小酒館兒裡的非洲球迷都爆發出了歡呼。

姆巴佩右腳抽射破門

九十五分鐘的對抗後,憑借著一些運氣和深皮膚硬漢的助力,法國最終捧起了大力神杯。許多非洲人的朋友圈就此沉浸在紅白藍三色的井噴中。一夜之間,ins上又多了一堆“#jesuisfrancais”(我是法國人)的標簽。

ins的帖子上迎來小高潮

不過#jesuisfrancais可不僅僅是個標簽而已。對於許多非洲人(特別是非洲法語國家國民)來說,#jesuisfrancais有著更加顯而易見的理由。看看法國國家隊陣容你就知道了:有一大半球員是非洲裔或有非洲血統,淺色的面孔倒成了少數。

在世界杯開賽前,臉書上流傳著一張圖:這是一項面向非洲球迷的投票調查,主題是“你最喜歡哪支非洲國家足球隊?”迷之有趣的是,在這個“非洲國家足球隊”名單裡,法國赫然在列。的確,比起清一色白皮膚的北非諸隊,深膚色主導的法國隊倒更像是與其他黑非洲隊伍同出一系的兄弟隊伍。

特別是小組賽結束非洲各隊全部折戟後,一路打得順風順水最終殺進決賽的高盧雄雞,更是成為了非洲二隊,承載著所有非洲球迷的希望。

為什麽法國隊中有如此多的非洲面孔?這和當今法國的人口構成有著直接的關係。

根據2008年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的一項調查,法國本土的非歐裔(不是非法蘭西裔)佔到了總人口的15%,其中黑非洲裔佔3.3%,人口約兩百萬。這種外來人口的構成模式,在歐洲國家中比較特殊。同樣為移民人口大國的德國,絕大部分移民人口就來自歐洲內部以及土耳其,其他歐洲國家也大都是以淺膚色的移民為主。唯獨法國出現的這種情況,需要追溯到其殖民歷史。

儘管16世紀法國幾乎與對岸的死對頭英國同時進入了新大陸開拓,但18世紀中期的七年戰爭卻幾乎賠光了法國在新大陸的土地。進入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疆拓土再次成為各列強迫切的剛需,法國在此時侵入了阿爾及利亞,開啟了其第二殖民帝國的序幕。

法國在爭奪新大陸的競爭中慘敗

不得不把注意力轉向離自己更近的西北非洲

(英國對這裡並不感興趣)

這場爭奪戰的主舞台正是在非洲。經過一番南征北戰,法國在1884年柏林會議後瓜分得佔非洲總面積34.6%的殖民地,主要分布在北非、西非和中非,成為了這場狩獵的最大贏家,同時也成為了僅次於大英帝國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

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1830年以後)

來自這些非洲國家的移民,構成了法國非歐裔移民中的大多數。

可令人好奇的是,同樣擁有眾多非洲殖民地的老大帝國英國,為什麽就沒有那麽多非裔移民(英國的非裔人口大約佔總人口的1%左右)?除了美國的分流以外,是不是還有些其他原因呢?

不同的管理思路

英國對殖民地的管理理念非常奇特,主要是利用已有勢力和本土領袖來控制民眾。最早的試驗是在印度,他們利用土邦之間的矛盾,逐漸籠絡了一群印度人為米字旗而戰。隨之,在印度的做法也被套用在了非洲殖民地上。

英帝國的印度軍隊

正因英國和當地人采取的是合作態度而非以統治者形象出現,所以二戰後,當英國大幅衰落、民族自決成為主流、美蘇也對老殖民地另有打算,英國想要脫手這些殖民地就很簡單了。英國人積極培養和放權當地人政府,並拉攏這些新興國家進入英聯邦。

總體來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非洲獨立浪潮中,英國殖民地大都通過和平手段獲得了獨立,自身的傳統也相對較為完整地得到了保留。

女王余威猶在

而法國則采取了與英國截然不同的做法。

法國人作為曾經的歐陸霸主,一度牢牢掌握著西方世界的話語權,這種源於“祖上曾經闊過”的文化自信,使法國在殖民時代發展出了一種獨尊法蘭西文明的文化沙文主義態度。

強烈渴望掌控與自信的文明性格

法國人類學家、結構主義大師列維-施特勞斯就曾將法蘭西文明和伊斯蘭文明歸為一類:兩者都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都有著輝煌而悠久的歷史,但也因此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是人類最優秀的文明,將自己定義為其他“後進”文明的導師,強行向他者輸出自己的文化,並想不通為何會有人不接受自己這麽優秀的文明。

要把文化也長官一下

在這種思想的引領下,法國的殖民政策的主導思想是“內地延長”的原則:將海外領土視為法蘭西的一部分,而不是“殖民地”,直接採用法國的管理制度和法律,讓法國人管理地方事務。

法國人期望中的廣闊新世界

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阿爾及利亞,從1848年起,法國人就直接將其視作法國的一個省份來管理。另一個例子是在1946年議會頒布的拉米納·杜伊法,它給所有殖民地過去的“臣民”以法國公民的地位。

阿爾及利亞也是離法國本土最近的海外“省份”

即便是現在,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法國這種殖民政策的殘留:法國在印度洋、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尚余的帝國遺產被稱為“法國海外省”,地位等同於法國本土省份,法律相同,使用歐元作為貨幣。

所以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提及歐盟或法國的地圖中,南美洲北部總有一塊高亮區,不了解的人還會以為南美冒出了一個發達國家,實際上這裡是法屬圭亞那,法國的“一部分”。

法屬圭亞那的位置(左下)

同樣地,面對民族獨立浪潮的局勢,法國選擇了逆勢而為,鎮壓各殖民地的獨立運動。二戰結束後的第二年,法國就與意欲獨立的越南(此時越南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發動了戰爭。1954年,又與同樣希望獨立的阿爾及利亞宣戰。

另一方面,戰後法國國內對殖民地經濟十分依賴,法國因此對非洲殖民地制定了經濟同化政策,這促使法屬非洲各國形成了單一製的經濟模式,造成了這些地方有了對法國極大的經濟依附性。因此非洲各殖民地像阿爾及利亞那樣發動獨立戰爭更加艱難。

永遠的殖民者

當然,歷史的進程是勢不可擋的。到了六十年代,法屬非洲各地基本上獲得獨立。但在這後殖民的時代裡,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卻不減反增。

一方面由於新興的非洲各國都是由前殖民區劃演變而來,境內民族構成複雜,語言不統一,缺少國族認同,部族間矛盾重重,因此採用一套現成的、第三方的法律、體制、甚至是語言來管理國家成為了不得已的辦法。

這使得法國享受到了奠基者效應帶來的紅利。以加蓬為例:1960年加蓬只有47%的14歲以上的人會說法語,而這一數字在今天已達到了80%,總人口中更是有三分之一以法語為母語。

遼闊的法語非洲

另一方面,作為殖民時期單一化經濟政策的後果,獨立後的法語非洲國家也不得不在經濟上繼續依附法國,這導致他們在政治上也多受法國掣肘。1945年法國建立了“非洲法國殖民地法郎”體系,通過它對非洲殖民地的貨幣經濟進行管理。到了1960年,法國已經控制了法屬非洲60%的對外貿易,每年通過賤買貴賣所獲得的利潤已經無法想象。

就是這樣一套由殖民者發行的用來剝削殖民地的貨幣,如今仍是不少非洲國家的法定貨幣。它同歐元掛鉤,其流通國50%的外匯儲備必須上繳法國國庫支配。另外,西非國家中央銀行、中非國家銀行的行長都無權調整非洲法郎的幣值,而是由法國派駐這兩家銀行的代表決定。

500西非法郎紙幣

以上種種,使得法國依然維持著法語國家——特別是非洲法語國家——中的領頭羊地位。這種核心位置使法國成為了外圍法語國家人口移民的首選目的地。移民和潛在的移民生活於法式體制的政府的管理下,接受著法式的教育,說著法語,吃著法棍,融入法國門檻很低。

此外,由於歷史原因,非洲國家民眾相對缺少國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那些高收入、高學歷的非洲精英們往往有著更強烈的移民意願,在社交上以能去法國為榮。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精英融入了法國社會,成為了法國人的一員。

法國我愛你

本次世界杯法國奪冠的第一功臣姆巴佩就來自於這樣一個精英移民家庭:姆巴佩的父親來自喀麥隆,本身也曾是一名球員,其後又在巴黎的一家體育會擔任足球教練長達15年;他母親來自於阿爾及利亞,是一名優秀的手球運動員——可以說一家子都是來自非洲的體育人才了。

姆巴佩

如今,如果你在法語非洲國家的大城市隨機找個人,ta多半會至少有一個親戚或朋友在法國。這種現狀使得非洲人有了一種將法國區別於其他歐洲國家來分類的態度:對他們來說,其他歐洲國家就是非我族類的異族,而法國則更像是“親戚家”。

所以,儘管法國是曾經的殖民者,但今天的非洲人卻對法國有著一種既愛又恨的親切感。當他們看到法國隊中佔了一大半的深色面孔時,更是將法國隊視為了本次世界杯的第六支非洲球隊。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法國隊奪冠,半個非洲大陸也在為之歡呼了。

兩顆星加身!法國足協更新國家隊Logo設計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