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互聯網公司每年遞增20%外包工 最高月薪超8萬

一邊是聘用編制縮減,一邊是外包崗位需求穩步上升。

最近一段時間,互聯網公司縮招、裁員的消息不斷,《IT時報》11月23日的報導《互聯網縮招:電商、遊戲是重災區》中提到,華為、滴滴、天貓等巨頭都在陸續凍結部分崗位,本周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是,為了節約成本,互聯網公司還使出了另一招——崗位外包,而且除了將技術含量低、用人規模大的崗位向外承包外,人工智能、雲計算相關的工種也逐漸出現在了外包需求之列,甚至月薪8萬元的系統架構師也在其中。

劉明前不久去參加了滴滴出行資訊審核崗在北京的招聘面試,現場至少有200人參加考核,但最後入選的只有20人。據他回憶,相同的崗位在1個月前剛完成一輪招聘,沒想到這麽快又開始了第二輪。

但組織這場招聘的並不是滴滴出行,而是一家專職IT外包的服務企業,所有應聘成功的候選人都將與這家企業簽署勞動合約。

“有點像勞務派遣,但現在的叫法是項目外包。”面試完成的兩天后,劉明就拿到了錄用通知書,但上面提供的薪資福利讓他有些難以接受,“除了基本工資外,加班沒有補貼,更不要說年終獎,其他員工福利也都一概不提。”儘管約定的工作時間是上午9點半到下午6點半,但實際工作時間要長得多,“用人部門反覆和我確定能不能接受加班。” 不過讓劉明不願輕易拒絕的重要原因是,即便是“外包”,但在滴滴工作的經歷或許會對他未來的求職之路有所幫助。

不同於互聯網企業正式崗位不斷“縮編”,外包市場依然“熱火朝天”。

除了傳統的客服外包項目外,新興業務衍生出的大量技術崗也成了用工外包行業的主力軍。據北京一家第三方IT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螞蟻金服的小微小額貸款語音及認證審核業務、新浪微博內容審核項目、騰訊影片審核、社交平台內容審核項目、滴滴出行地圖示注項目、出行資訊審核項目等,都以外包形式“向外託管”,這些項目的用人規模平均都在500人以上。

“客服崗的外包需求每年以50%的比例上升,網站開發、技術測試、內容審核等技術類外包需求每年以20%比例上浮,明年技術服務外包的需求上升比例會更加明顯。” 據上述IT人力資源服務商透露,目前他們公司下屬的5萬人外包團隊中接近4萬人從事技術服務外包。

“幹了半年乾不下去了,和華為員工乾一樣的活,收入不足人家的一半。” 一位從華為南京某外包項目中離職的人士抱怨外包工作的收入不公。

“對企業而言,外包與非外包的成本差至少在10%以上,有的甚至能達到20%。”一位從事IT外包服務的人士透露,互聯網企業的外包業務過去主要集中在深圳和江浙一帶,如今成都、武漢、合肥、重慶卻在異軍突起。其中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地區用工成本更低。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账,在北京,企業負擔一名普通技術崗員工的成本,平均每月16000元,但在成都,相同崗位的用人成本則只需要9000元;同樣,在北京,一個工位成本在2000-3000元,但在成都,可能只需要800-900元。較低的運營成本吸引了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將大量外包項目向二三線城市轉移。目前,新浪微博內容審核、騰訊社交平台內容審核、阿里浙商銀行呼叫中心項目等設在成都;阿里天貓、支付寶客服團隊、騰訊影片審核項目等均設在無錫。

在這些地區,外包人工的成本也相對更低,包括Java、Php、Android、C語言等熱門外包技術崗在二三線城市人才市場都能找到充沛的供給,“目前的月工資在1.5萬元左右。”一位在河北廊坊參與華為開發測試運維項目的員工透露,他從大城市回到了河北,按照他的崗位性質看,如果在北上廣城市,月收入至少能達到2萬元以上。但在當地生活成本也相對更低,同時,他也希望能從華為的外包項目中,學到一些前沿的技術知識。

據了解,目前,互聯網企業與第三方外包服務公司之間的合作模式大致有“按人頭”和“按業務量”計費兩類,企業都按月支付給外包企業一筆固定費用,五險一金、節假日福利以及加班補貼等均由第三方外包服務企業從這筆固定費用中支出,從《IT時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所有互聯網外包項目為員工繳納的五險一金均按最低標準;同時,支付加班費的情況也十分罕見。

企業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導致員工缺乏歸屬感,流動性強。

“互聯網企業最近兩年對外包崗需求不斷上升,除了降低用人成本外,同時也將勞務糾紛的風險向第三方服務企業轉移。”上述人力資源公司人士表示。

記者查閱相關法律後發現,根據《勞動合約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勞務派遣部門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兩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約;第六十三條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部門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

“很少有企業能做到上述兩點,因此我們建議企業以項目外包的形式與員工簽訂協定。”成都一家從事IT 服務外包的谘詢機構透露,儘管工作性質沒有發生變化,但在雇傭關係上卻有了“更新”。從過去的勞務派遣到業務流程外包,最近在IT外包服務領域,將這類人員外包形式定義為“數字運營”,也是為了規避法律上存在的風險。

“在我們外包的項目中,從客服、大數據標簽到架構師,幾乎包羅萬象。”一位行業內人士透露,不少高端崗出現在外包需求列表中,“互聯網更迭節奏快,隨著經濟緊縮,企業不得不面臨人員結構的優化, 如果按照相關法律,企業要辭退員工必須承擔N+1的賠償,這對企業將形成很大的負擔。”因此,近年來,不少互聯網企業會將重要的研發項目外包,據一位項目負責人介紹,每月工資接近8萬的架構師如今也是IT服務外包市場的熱門崗位。不少互聯網企業不惜重金外聘高薪架構師,原因就是考慮到一兩年後項目結束後,無需為此承擔“解聘”的風險及成本。

但通過“人員外包”真是解決所有麻煩的首選途徑嗎?在一位律師看來,目前不少企業都存在“真派遣,假外包”的行為,以此逃避法律規定的“同工同酬及與員工簽署固定勞動期限的勞動協定”等義務。但事實上,法院針對這一類行為有明確的鑒別標準,員工如果發現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完全可以起訴用人部門,得到賠償。

編輯:挨踢妹

圖片:圖蟲創意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