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父輩的1949—黎原:從戰火紛飛中走來

我父親這代人呢他們其實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就他有跟我講,看到當時這個國家很殘破,就是軍閥割據啊,然後又是土匪啊,百姓的生活都是非常的困苦,所以說他們這一代人的理想的話呢就是民族的獨立,國家的富強,建立起來一個新的新中國。

說話的這個人,名叫黎輝,他的父親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黎原。1917年,黎原出生於河南省息縣的一個農民家庭,1934年中學畢業後,他棄筆從戎考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接受了3年正規的德式軍事教育,這也為他日後的人生發展打下了基礎。

(南京陸軍軍官學校時期的黎原)

1937年10月,黎原從軍校畢業後不久便進入了中央軍主力部隊——第九集團軍第八十七師 ,投身到了著名的松滬會戰當中,在這場傷亡慘重的戰爭中,黎原第一次感受到了手刃日本侵略者的興奮,也第一次對國軍領導抗戰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黎輝:他就跟我講了當時在淞滬抗戰戰場上面的話那個戰爭的慘烈,他說中國的這些軍隊當時和日本不管從裝備從訓練各方面來比都有非常大的差距。所以的話呢當時真的就是以血肉之軀來去抵抗日本的這種非常專業的非常優勢的裝備。所以當時傷亡也很大,他說他們部隊往往就是很多部隊上去以後一天就一個師就打光了。後來是退守到武漢以後呢他說他們當時的這些士兵的話很多呢都是抓來的壯丁,根本沒有任何的思想教育,也沒有任何的從思想上激發他們這種抗日的這種決心。他說他有一次晚上看著他們屋子裡面幾十個這樣的這個壯丁,他晚上睡著了,結果後來這些壯丁就全都跑光了,所以他就覺得整個這個國民政府能不能夠領導抗戰的話有很大的疑慮。

目睹了國民黨軍隊低迷計程車氣之後,1938年4月,黎原堅定地走上了前往延安的道路,後來,他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董必武等人的介紹到達延安成為了一名八路軍,並進入抗大學習,正式加入了共產黨。從八路軍三五九旅營長、到東北民主聯軍第十縱隊29師815團團長,再到四十七軍軍長、蘭州軍區副司令,黎原一路披荊斬棘,先後參與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等多次重大戰役,黎原的兒子黎輝這樣說。

黎輝:他會深入前沿去指揮的,他跟我說他每次接到一個任務的話,他都會親自去勘地形,親自的會去跟他下級的這些士兵啊和軍官來討論怎麽樣部署火力啊,在哪裡去比如放火力點啊,在哪裡去挖陣地啊。這樣的話他說他才能夠真正的了解前面的實際的情況。

對於父親在指揮作戰方面的才能,黎原的女兒黎陽也談到。

黎陽:因為他會指揮也喜歡指揮,因為我們打仗是要死人的,那就看你的指揮藝術了,用最少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績,他的部下說沒有打過敗仗的,就是都願意跟著他走。

(記者和黎原的子女)

新中國成立不久之後,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湘西開始了剿匪工作,而黎原所在的47軍一四零師正是其中的主力部隊。湘西複雜的地形和狡詐的土匪,讓解放軍絞盡腦汁,黎原將軍生前曾這樣回憶道:

黎原:打仗是有準備的,我們是主動的,這個你是被動的,那麽大地方到處都是土匪,到處天天擾亂你。你一去他就跑了,你不去他就打你。

面對這樣的情況,當時作為47軍 一四零師參謀長 的黎原並沒有拘泥於原來的作戰方式,而是劍走偏鋒,巧妙瓦解了湘西的土匪隊伍。黎原的老部下 曾任四十七軍 青年處處長的 饒弘范 至今還記得他是如何擊敗土匪頭子張平的武裝的。

饒弘范:那時老百姓的諺語叫做“天見張平日月不明,地見張平草木不生,人見張平九死一生”就這麽個人。當年黎原同志帶著四一八團三次去找他,兩次都撲了空。指揮很周到,安排也很周到,不知道怎麽樣就跑掉了。黎原同志還是能夠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第三次沒有去硬打,就發動群眾。老百姓還是不願意他的孩子們去當土匪的,所以後來發動到什麽程度呢,老百姓拿著銅鑼,白天部隊一起陪著到山裡去喊,“伢子,回來喲,解放軍好,快回來”這樣去喊啊,這樣就把他瓦解掉了,好多人就回來了。

面對強敵,士氣是爭取勝利的保證。1951年剛剛結束湘西剿匪的黎原和他的部隊稍作休整後便馬不停蹄趕赴抗美援朝戰場,在那裡他們遇到了戰無不勝的美國王牌軍隊 美國陸軍第1騎兵師,面對這樣一支軍隊,如何調動大家計程車氣至關重要。他的老部下 曾任47軍副參謀長的 張體成 如今回想起當年那段歲月還記憶猶新。

張體成:黎原在會議上講,美國的王牌你們害不害怕,那我們一起都說,師長你不怕我們怕什麽?不怕就行,他說這個武器和人,人的因素是主要的,你團長,你們參謀長,只要你們到前線去,你們不怕那兵就不怕。你們放心,打起來我一定到前邊去。

曾任47軍一三九師政治部主任的 李文瑞 至今還能回想起 黎原在會議上說過的話。

李文瑞:他就提出來了,怎麽提的呢,說我們一四零師在國內,我們是敵人聞風喪膽的部隊,我們到朝鮮,我們要打好出國第一仗,為祖國爭光,就提這麽個口號。所以把戰士鼓動到簡直是處於一種引箭即發的狀態。過去講過嘛,說我們要把部隊培養成什麽樣的部隊啊,三天不打仗嗷嗷叫,他的部隊就是這樣的部隊。

就這樣,這隻美國王牌軍隊最終敗在了黎原將軍手下,而關於黎原的傳奇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戰爭結束之後,黎原帶領他的部下,為我國的國防建設、軍隊幹部的培養和經濟建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1970年,中蘇關係惡化,四十七軍奉命調防陝西,劃歸蘭州軍區進行戰備。而當時的陝西,地方條件非常艱苦,無力為部隊提供充足的支援。為此,黎原提出,開發黃河灘,建設一個農場。黎原的女兒黎陽說。

黎陽:那個時候咱們國家挺困難的,兵也吃不太飽,他就自己在那個黃河灘上開那個農場、魚塘。確實我們去過好多次這個農場,當時就好多人反對,因為那個時候天也挺涼的,說戰士在那挖,但他不是說光站著,他自己也去。後來這個就養雞場啊、養豬場啊,又種了這個糧食,然後就解決了這個士兵吃飯的問題,吃飽飯了。

對於當時黎原帶領部下建設農場的場景,曾任蘭州軍區副參謀長的周美華還歷歷在目。

周美華:盡是那個泥巴,走一路那個車子輪子又陷進去,我們下來又推啊。哎呀!他實際那個時候已經50多了,下來沒辦法,他自己又推啊。那個是7月份嘛,他穿個汗衫,白白的汗衫,這一推那個泥巴,沒想那個輪子一打,那個泥巴打的他滿身啊,到處都是泥啊!我一看又好笑又不敢笑,我就跟他團裡那個參謀,兩個人在那裡暗暗的說,你看這個軍長,這軍長一點架子都沒有。

就這樣,四十七軍在荒涼的黃河灘上陸續開墾了十多萬畝地,兩年內不僅解決了部隊吃飽飯的問題,每年還拿出幾百萬斤糧食支援陝西地方,在那個困難的年代,這是實實在在讓百姓受益的事。

(黎原1972年在陝西黃河灘上開荒墾田)

時間轉眼來到1978年,我國進入經濟建設時代,那一年,在副總理谷牧的提議下,黎原被調到基本建設工程兵擔任副主任。這是陸軍一個新的兵種,成立於1966年,擔負著國家基本建設重點項目和國防工程項目等多項任務。從青藏鐵路到北京地鐵,從葛洲壩水庫到開發深圳,這支部隊在冶金、石化等各行各業的重大項目建設中都發揮著重大作用。

而黎原到基建工程兵之後,一是致力於提高部隊的思想認識,強調建設祖國的重大意義,讓戰士們為自己的工作自豪,二是嚴格作風紀律,讓基建工程兵真正成為一支不畏艱苦,能打硬仗的隊伍。在多個重大項目中黎原都親自到一線組織指揮。原基建工程兵秘書常生榮說:

常生榮:大約幾十人的工作組,我們基建兵各個門類都參與了。我去了,我陪他去的,那個時候深圳啊是一片荒地啊,就是一個很小的村子,到處都是荒山野嶺啊,基建工程兵是最早進到深圳參加施工的,最後總共進去兩萬人,住在那個荒灘上。主要是搞三通一平,就是路通、水通、電通,為這個後期的大規模的建設做準備。他的這個指揮才能,組織領導才能和這個落實的才能充分的顯現出來了。你比如說基建工程兵是搞技術的,這個工程技術涉及到多少門類,但是它總有相通的地方,就是怎麽樣組織指揮,怎麽樣調動部隊的積極性,怎麽樣把這個部隊的力量組織起來更有效的完成這些任務,他這個是相通的,恰恰這個是他的優點。應該說深圳的拓荒牛精神很大程度上是基建工程兵這個部隊給創造的。

後來,隨著基建工程兵兵種的撤銷,黎原退離了一線崗位,但是他並沒有閑下來,當時66歲的他還參加了黃埔軍校同學會等工作,為國家的統一作貢獻。

黎陽:他對人就特別和藹,就是到哪他都願意跟人交流。我記得他到歐洲去的時候,拿大本小本的寫的這個同學在奧地利的什麽什麽地方,那個同學在巴黎的什麽什麽地方,他都記下來,他要去跟人聯繫,他要做統戰工作。對國家大事特別關心,還有一個就是軍事的那種習慣,到哪兒都帶著那個指南針,到了歐洲就是,唉呀那都80來歲就走路慢了,就那方向都要知道特別清楚。因為他就是說像他這一代人覺得對這個祖國統一是非常強烈的要求,因為他們是一起就是民族獨立啊,他當然希望是一個統一的中國了。

2008年12月18號,黎原將軍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91歲。從戰火紛飛到和平盛世,我們的國家在一步步走向繁、盛強,或許未來的道路還布滿荊棘,但父輩的精神一直在激勵著青年的一代。

記者:趙奕陽

編輯:曾繼凡&趙 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