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為國家隱姓埋名二十八年,他的名字曾是中國絕密!

他是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他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

他的名字就曾是中國的絕密

他就是我國的核物理學家

於 敏

2019年1月16日,“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得主、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於敏去世,享年93歲。

今天,是於老誕辰93周年的日子。讓我們翻開歷史的長卷,一起走進這個曾是絕密的名字背後,那塵封已久的動人瞬間;一起體會我們的“兩彈一星”功勳,那埋藏於歲月深處的心路歷程。

新星初誕生

1926年8月16日,於敏出生於河北寧河。1944年在考取北京大學工學院電機系後,他發現自己沉靜好思的性格更適合理科,於是棄工從理,轉至理學院物理系,專攻理論物理。

少年時的於敏

1949年,於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績,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大學畢業生,師從張宗燧。1951年研究生畢業後,受到物理學家彭桓武和錢三強器重的他,調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

青年時的於敏

當時,國內沒人懂原子核理論,於敏的研究對於中國來說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靠著夜以繼日地研究學習、夙興夜寐地理論突破,他很快就掌握了國際原子核物理的發展情況和研究焦點,研究水準來到了國際前沿。他在平均場獨立粒子運動方面發表了《關於重原子核的殼結構理論》《關於原子核獨立粒子結構的力學基礎》等多篇論文,研究意義重大。

國產土專家

由於核武器的特殊性,於敏的工作長期以來都處於高度保密中。在國內研製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於敏幾乎是唯一一個未曾留過學的人。

工作中的於敏(左一)

20世紀50年代,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場論代表團訪華。團長朝永振一郎(後因量子力學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於敏的才華和研究成果所折服。當他得知於敏從沒有出過國門、甚至從未受過任何國外名師的指導,竟然僅靠獨自鑽研,就能獲得如此巨大的研究成果後,驚歎他是中國的“國產土專家1號”!

工作中的於敏(右2)

無名亦英雄

在我國第一枚原子彈的研製期間,有關部門就已作出部署,要求氫彈的理論探索先行一步。1960年底,在錢三強的組織下,於敏等一群年輕科學工作者,悄悄地開始了氫彈技術的理論探索。這次從基礎研究轉向應用研究,對於敏個人而言,是很大的損失。於敏生性喜歡基礎研究,當時已很有成就。而核武器研究不僅任務重,高度保密的特點意味著於敏必須放棄光明的學術前途,隱姓埋名,常年奔波。從那時起一直到1988年,於敏的名字和身份都是嚴格保密的。

就像他沉默的事業一樣,於敏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他畢生信奉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他曾對身邊人說,不要計較有名無名,踏踏實實地做一個“無名英雄”。連妻子孫玉芹都說:“沒想到老於是搞這麽高級的秘密工作的。”

廢寢忘食造氫彈

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人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英國四年零三個月,法國八年零六個月,前蘇聯四年零三個月。主要一個原因就在於計算的繁複。而中國的設備更無法可比,國內當時僅有一台每秒萬次的電子管計算機,並且95%的時間分配給有關原子彈的計算,只剩下5%的時間留給於敏負責的氫彈設計。窮人有窮辦法,於敏記憶力驚人,他領導下的工作組人手一把計算尺,廢寢忘食地計算。一篇又一篇的論文交到了錢三強的手裡,一個又一個未知的領域被攻克。四年中,於敏、黃祖洽等科技人員提出研究成果報告69篇,對氫彈的許多基本現象和規律有了深刻的認識。

工作中的於敏

1964年9月,38歲的於敏發現了熱核材料自持燃燒的關鍵,完成了氫彈原理方案的重要課題。10月下旬,於敏開始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在氫彈原理研究中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解決了熱核武器大量關鍵性的理論問題,並在平均場獨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目前全世界只有兩種氫彈構型,美國的T-U構型和中國的於敏構型。

1967年6月17日,中國的第一顆氫彈在爆炸成功

1984年於敏與鄧榢先(左)在核試驗基地

上世紀80年代初,於敏意識到慣性約束聚變在國防上和能源上的重要意義。為引起大家的注意,他在一定範圍內作了“雷射聚變熱物理研究現狀”的報告,並立即組織指導了我國核理論研究的開展。1986年初,鄧稼先和於敏對世界核武器科學技術發展趨勢作了深刻分析,向中央提出了加速我國核試驗的建議。事實證明,這項建議對中國核武器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1988年,於敏與王淦昌、王大珩院士一起上書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建議開展慣性約束聚變研究,並將它列入中國高技術發展計劃,這使得中國的慣性約束聚變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

之後,由於身體原因,於敏逐漸退出研究領域,卸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轉而以“顧問”的身份繼續為中國的核物理事業提供寶貴的谘詢和建議。

1992年11月在中物院發展戰略研究研討會上(左起: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亞、於敏)

死神三過招

在研製氫彈的過程中,於敏曾三次與死神過招。

1969年初,奔波於北京和大西南之間的他,由於沉重的精神壓力和過度勞累,胃病日益加重。在首次地下核試驗和大型空爆熱試驗時,他身體虛弱,走路都很困難,上台階要用手幫著抬腿才能慢慢上去。一次熱試驗前,於敏被同事們拉著到小山崗上看火球,試驗還沒開始,於敏已是頭冒冷汗,臉色蒼白,氣喘籲籲。大家趕緊讓他就地躺下,給他喂水,過了很長時間,他才慢慢恢復過來,由於操勞過度和心力交瘁,於敏在工作現場幾近休克。

工作中的於敏

1971年10月,考慮到於敏的貢獻和身體狀況,特許已轉移到西南山區備戰的妻子孫玉芹回京照顧,一天深夜,於敏感到身體難受,就喊醒了妻子,妻子見他氣喘,趕緊扶他起來,不料於敏突然休克過去,經醫生搶救方轉危為安,出院後於敏顧不上身體未完全康復,又奔赴西北。

於敏與夫人孫玉芹

由於連年都處於極度疲勞中,1973年於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車上開始便血,回到北京後被立即送往醫院檢查,在急診室點滴時,於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一生獻宏謀

於敏雖是一位大物理學家,但他最大的愛好是中國歷史、古典文學和京劇,他從小就會被不少古詩詞。在73歲那年,一向喜愛詩歌,低調無聞的他以一首《抒懷》為題的七言律詩總結了自己沉默而又轟烈的一生:

憶昔崢嶸歲月稠

朋輩同心方案求

親歷新舊兩時代

願將一生獻宏謀

身為一葉無輕重

眾志成城鎮賊酋

喜看中華振興日

百家爭鳴競風流

於敏,絕大多數時候在這個世上“沉默無聞”,是“無輕重”的一葉,但他從未拋棄“獻宏謀”的一片丹心。

1999年9月18日,於敏在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發言

2018年12年18日,於敏被評為“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於敏同志改革先鋒獎章。

關注我們的太空,點讚中國航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