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真的假的,你喜歡的是人嗎?虛擬網紅背後的生意經

文|何沛芸 何童 編輯|KK

最近,超模貝拉·哈迪德(Bella Hadid)和另一位模特一起拍了一組廣告,引起軒然大波。

兩人舉止親昵,引發爭議,被網友認為是故意queerbaiting,翻譯一下,就是“賣腐”。品牌方Calvin Klein後來發表了道歉聲明。除了攻擊廣告依靠LGBTQ群體行銷獲利,一部分言論還指責品牌啟用“不老容顏”的模特物化女性。

廣告中的雀斑女孩名叫Lil Miquela,是最近幾年火起來的新人,2016年開通了社交媒體,現在ins粉絲數量是150萬。她聲稱來自加州唐尼,是一名ins的模特和音樂藝術家。

和傳統模特不同,她從不用擔心變老或變胖。秘訣在於——昵稱“小雀斑”的她根本不是人,是一個被“製造”出來的虛擬形象。

01

怎麽可能是假的?

Miquela看上去並不完美,圓鼻頭厚嘴唇,頭上頂著小雀斑和兩個小揪揪發髻,她自稱是巴西和西班牙的混血兒,目前居住在洛杉磯。出道才3年,已經登上過雜誌封面,還代言過品牌。在她的社交活動裡,她參加Coachella音樂節,看過碧昂絲的演出,在網上她還聲援過跨性別者平權。

這不是“網紅”才乾的事情嘛?

“小雀斑”的爆紅,令人們紛紛審視周圍。這才發現,原來像她一樣,還有許多虛擬人物也從數字世界裡出來,早已在網絡地盤上掀起熱潮——

來自日本的粉色短發的Imma,帶有亞洲女孩的甜美;脾氣火爆的金發妹子百慕達(Bermuda),和小雀斑是好朋友;巴黎的努努(Noonoouri),擁有夢幻的卡姿蘭大眼睛……

甚至白發蒼蒼的KFC老爺爺也湊了個熱鬧。老爺爺變身性感撩人的年輕上校,call him“桑德斯”(又翻譯山德士)。

一邊賣肌(雞)肉,一邊在ins上各種拍照打卡,甚至跑去東京玩了一趟,有圖片為證。

反觀一眾品牌,普拉達、芬迪、古馳、博柏利……爭相與虛擬網紅們合作,邀請他們出席秀場。中國的天貓奢侈品平台也在去年達成了與努努的首次合作,邀請她現場參與觀看瓦倫蒂諾的藝術展覽。

網友們紛紛吃瓜,感歎自己”活得連虛擬網紅都不如。“

看來,時尚大牌們已經認可了虛擬網紅們在時尚圈的位置和影響力,而創造虛擬網紅的推手們顯然不打算把他們僅僅當成櫥窗裡的展示玩偶。他們想要更多。

02

面具背後的生意經

當你點開小雀斑的社交媒體主頁,可以看到她與普通的時尚博主並無二致。穿梭出席於各種時尚活動,她幾乎是所有時尚大牌的所喜愛的合作對象,普拉達、芬迪、香奈兒。所發布博文點讚數輕易上萬,影響力可見一斑。

如果不是去年年底她的ins被黑客入侵,揭穿她“非人”身份,“小雀斑”也許也不會公布自己的身世。她說自己由一家叫做Cain Intelligence的公司,經理人是Sara和Trevor從這裡把她“解救”出來,現在這個Brud公司養育了她。公布身世時,網友們炸開了鍋:這個衣品爆好,和各大牌都有合作拍攝畫冊,還發過各種美食圖片的居然不是人!

而熱衷貼標簽的互聯網時代,在她的如今的社交媒體個人主頁中,新標簽“Robot”成為最酷的一個。

小雀斑的風靡被認為開啟了人工智能在社交平台上的新紀元。她曾被時代周刊評為2018年最有影響力的25位世界級“網紅”之一,同時入選的還有川普和蕾哈娜。

雀斑,深色皮膚,混血,這些一反傳統審美標準的特點都成為粉絲們喜愛她的原因。不過,同樣因為外貌,舒度(Shudu)的創造者卡梅隆·威爾遜卻引發了激烈的爭議。

兩年前,舒度以一組戴著金色頸環的形象第一次亮相。這個黑人女模特擁有完美的黑色肌膚,精致的五官,修長的身材,無數人評論她美得驚人。

稱讚的風潮在威爾遜接受《時尚芭莎》的採訪後轉向。採訪中,威爾遜澄清:舒度是由他創造的虛擬模特。而人們似乎無法接受完美黑人女性外表的塑造來自白人男性的頭腦,甚至有網友批評他的作品是為了滿足“作為白人男性對黑人女性的幻想。”

威爾遜回應風波,他把舒度看作一件純粹的藝術品,並且作為藝術家,他樂於看到這件“藝術品”帶來的辯論。

紐約客評價他,“對模糊虛擬和現實的邊界感興趣”。但事實上Shudu不僅依然走紅,一舉拿下蕾哈娜個人品牌Fenty Beauty的代言,而法國時裝屋Balmain在去年也正式宣布2018秋冬時裝交由Shudu、 Margot(白種人) & Zhi(黃種人)三位CGI模特組成的“S.H.E”代言。

03

真實與虛擬的界限

為什麽我們喜歡動漫人物,卻對“虛擬網紅”的感情一言難盡?

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恐怖谷理論。他的假設認為,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類似,因此人類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情感;但相似度達到特定程度時,人類對機器人的反應會突然變得極為負面。

恐怖谷理論談及的排斥反應,從心理上為人們對虛擬的接受度設定了底線,但也許在到達這一由視覺直觀產生的排斥效果之前,人們就已經開始抵製虛擬和現實的混淆。

在公眾場合一直標榜“人設”的虛擬網紅,最近也在往更深的“人性”方面嘗試:

百慕達是小雀斑的好朋友。這個毫不掩飾個性的金發姑娘第一次亮相就充滿了戲劇性——以黑掉小雀斑的账號作為序幕,上演了一場虛擬網紅之間的互聯網大戰。

滿足網友“吃瓜”心理的混戰之後,百慕達贏得了一群自己的粉絲。在此之後,她的社交账號依舊充滿著情緒化的表達,讓人相信她的確是這樣一種性格。她樂於分享和男友的日常(男友當然也是虛擬網紅),也在和男友爭吵之後發文控訴大豬蹄子的行為,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

人們對她的生活充滿了興趣,一張照片常常會受到超過一萬個讚。然而,也有人表達對百慕達肥皂劇版“生活”的不滿。

今年4月24日,百慕達分享了一張與小雀斑的照片,並祝她生日快樂。評論下有一條留言:“沒有媽媽,你怎麽能說這是你的生日?”

這樣直指虛擬網紅們“Robot”身份的事情並不少,小雀斑也曾經發文回應網友的質疑,“我明白我與大家很不一樣,但你們為什麽總覺得有必要每一天每一秒去提醒我這件事情?”

上周,俄羅斯藝術家Ellen Sheidlin和Imma發布了一組照片,主題叫“當人類碰上機器人”。

照片裡真人藝術家把自己化妝成機器人形象,而真正的虛擬女孩和真人別無二致。

眼見為實,在數字時代似乎不再適用了。

互聯網時代裡,技術一次次刷新人們對虛擬的接受度。捏臉社交Zepeto刷屏朋友圈;《模擬市民》遊戲風靡一時;甚至可以用《中國式家長》在線養娃。

再者,創造者們對虛擬網紅活動空間的拓展早已超出了時尚的範圍:規劃虛擬網紅的的社交平台,“還原”生活軌跡,試圖和人們產生更真實的情感聯繫。這些動作已經讓虛擬網紅本身擁有了話語權,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看上去擁有了一部分“人”的個性。

界限一步步後退,讓人思考,虛擬會不會成為未來生存的可選模式之一?

04

虛擬人的擴張與未來

最近,國內線上生活雜誌Voicer也推出國內第一個虛擬網紅Poka。

和國外的虛擬前輩們一樣,Poka有自己的設定,喜歡畫插畫,頂著泡麵頭,穿搭中性,聲稱從大學藝術史“叛逃”到上海,進入Voicer做編輯實習生。

看起來,虛擬網紅擬人化策略已經“西學東漸”,開始走進國內時尚圈。即便目前的情況不算火爆,Poka也已憑借特色的穿搭和氣質,吸引了adidas originals,邀請她為全新的SLEEK系列造勢宣傳。

未來大趨勢都顯示著虛擬網紅們比真人網紅的明顯優勢:不用健身就能控制身材,沒有私人問題導致人設崩塌,行銷便利降低品牌成本……

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會感到時間的流逝和限制。正如《西部世界》裡的機器人一樣,變老和死亡,對虛擬人物來說,是可以逆轉的事情。

不過,就如眾多關於AI和機器人的影視作品一樣,現實中的數字和程序,依然既是便利,也引發疑慮。

作為商業運作的一環,虛擬網紅們的年紀是像女孩子們夢寐以求的——停留18、20歲,還是像產品一樣存在使用壽命的限制?他們有各種資源,出席各種光鮮活動,並且還有可能代言品牌,以及推出自己的產品。或者,可以出一部以ta為主角的大電影,這樣還可以延伸各種周邊,從而刺激更大的(粉絲)消費額……只是這些都是在商業鏈上的一環。

而看似永恆的模擬市民,對於狂熱(且不願長大)的粉絲來說,還具有成長的意義嗎?

來源|南都周刊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