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都國際博協大會上,中國博物館學界代表發出哪些聲音?

在國際博協大會期間的各個學術會議上,除了受到中國博協資助的青年博物館代表持續發光發熱之外,中國博物館的專家也競相發表了相關的學術演講。

經過多日的交流和討論,代表們的發言主題不僅涵蓋和博物館學的相關理論概念的探討、博物館基本功能和職能的實踐探索,更是延展到了對博物館本身定義、範疇邊界的探索,博物館在社會中的位置和作用的探索嘗試、博物館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等等更為廣泛的社會學範疇。更多觀點、問題和看法的提出,形成了不僅僅局限在方法論層面的探討,更深入地抽象到博物館的“世界觀”這樣的認識論層面。這樣的聲音,代表了中國博物館學界,也代表了中國博物館學界在學術和實踐領域的不斷追求探索和突破的態度,獲得了國際博物館學者們的廣泛認可和普遍讚譽。

以下是中國博物館界參會專家和代表們的一些精彩發言:

亞太地區聯盟與城市博物館委員會聯席會議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在會上發表《作為文化遺產的絲綢在博物館中的未來》主題演講。趙豐首先指出,絲綢起源於中國,並沿絲綢之路傳遍全球,已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無論是五千年來的絲綢珍貴文物,還是蠶桑絲織非物質文化遺產,或如西班牙瓦倫西亞絲綢交易大廳或日本富岡製絲場等世界遺產。在報告中,趙豐圍繞2019國際博協主題並以中國絲綢博物館為例,通過保護修複保存絲綢紡織的文物、以UNESCO人類非遺為抓手傳承傳統絲綢工藝、以特別展覽和活動傳播絲綢文化、與社區結合為未來創造新的傳統、尋求更為廣泛的國際合作等五個方面,闡述了國絲館對國際博協所倡導的“紀念其收藏品、歷史和遺產,創造出對後代具有嶄新意義的傳統”的理解和實踐。

博物館樂器與音樂委員會會議

陝西師范大學教授楊瑾在會上發表了《‘可聽見’的多種方法:博物館音樂類藏品教育功能再詮釋》主題演講。博物館藏品中的音樂類藏品因保管體制所限而出現了內容挖掘不足、教育方式單一等不足,制定博物館音樂類藏品教育行動綱領,採用多種手段對對其教育動能進行再詮釋。西安半坡博物館采取館內與館外、青少年兒童與成年群體相結合的不同教育策略,對距今六千多年的陶塤進行多維度的教育傳播,讓史前妙音產生出當代價值。

服裝委員會會議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還在服裝委員會會上發表《博物館:從傳統走向未來的紡織/服裝文化中樞》的主題演講。作為中國最大的紡織服飾專題博物館,國絲館於2010年正式開始啟動時尚板塊,並於2016年正式建成中國第一家時裝博物館,其中包括中國時裝和西方時裝兩大基本陳列,並每年舉辦年度《時尚回顧展》及大量中西方時裝專題展覽。通過近10年來的探索與實踐,中國絲綢博物館已漸漸成為時尚作品的收藏之所、服裝設計的教育實踐基地、大眾美學的培育引領之處。在報告中,趙豐館長特別以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為切入,在服務社區、融入當下、引領時尚、創造傳統的未來等方面介紹了中國絲綢博物館的實踐,並期待與國際博協服裝專委會合作在紡織/服裝文化中樞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科技館委員會會議

武漢科學技術館宋霽在會上發表《在淡水資源保護和城市可持續性方面進行合作》主題演講。她的演講中涉及到,武漢是中國最大的淡水中心,也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特大城市之一。但近幾十年中,由於工業的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擴張,武漢市區的水生態系統出現了水汙染、湖泊萎縮、城市水系連通性差等嚴重問題,長江生物多樣性也面臨著嚴重危機。值得慶幸的是,在現今中國政府“長江大保護”的政策下,武漢市的許多科學博物館都在大力推進淡水資源保護方面的宣傳與教育。2019年7月,武漢市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正式成立,並將環境保護的職責寫入學會章程,會員們積極開展合作,以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武漢市的淡水資源保護做出貢獻。

紀念館委員會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劉茹發表《博物館如何講述諱莫如深的話題--日本細菌戰罪行及其在博物館中的體現》主題演講。演講從“反人類暴行”的角度,以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研製細菌武器、進行人體實驗和實施細菌戰罪行,七三一部隊戰犯在犯罪和認罪過程中的集團性心理和情感價值取向為重點討論對象,系統闡述和剖析日本社會對包括細菌戰罪行在內的侵華日軍暴行的認知現狀,進一步說明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用大量日本細菌戰罪證實物、歷史檔案和口述史料向世界展示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行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介紹七三一陳列館作為抗戰類博物館所承載的保存戰爭遺跡、揭露日本侵華罪行、研究抗戰歷史的重要責任以及《反人類暴行——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以法理的思考構建展陳內容,以“罪犯-罪行-罪證”為核心構建七三一部隊罪行完整證據鏈的展示手段和方法,以及在全面揭露日本細菌戰罪行方面的成果。

博物館教育委員會

南京博物院志願者孫紫和在會上發表《給鄉村社區提供博物館教育:網絡視頻直播課對延伸博物館教育的中國啟示》主題演講。演講講述了近十年,中國邊遠貧困地區的教育基礎設施得到了顯著改善。但是,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仍然存在嚴重的不均衡,特別是在博物館、藝術和人文教育方面。鄉村孩子無法像生活在城市的同齡人那樣輕易接觸博物館資源。科技公司與博物館聯合利用網絡視頻直播技術直播“帶鄉村孩子走近博物館”公益課程。發言內容向國際博物館業界展示了中國如何通過視頻直播課程有效地延伸博物館教育至邊遠地區,拓展並推動農村社區的積極參與。研究採用半結構化深度訪談的形式收集數據,通過了解鄉村孩子的課程學習體驗,探究了博物館互動式網絡視頻直播課程對孩子們在教育、心理及社會三個維度的影響,給各國博物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與啟示。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金山博物館余思彥結合自身博物館的教育項目和溝通理論提出,區域博物館必須構建符合自身實際的“講故事系統”,通過信息、故事、文化產品三個層次的信息表達,使用合適的語言和媒介,來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觀,實現教育目的和增進文化認同,最終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轉載自:中國博物館協會

編輯:國旻#大偵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