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易與漫威的 22 個月

文|唆麻

5月20日,網易遊戲 520 互動娛樂產品發布會現場,與漫威執行副總裁 Jay Ong 一同舉起雷神之錘的丁磊笑得很開心。

丁磊的確是滿載而歸,發布會上網易遊戲官方宣傳以“兩款遊戲,一項合作”喜提寶可夢與漫威:

合作推出國服首款正版寶可夢手遊《寶可夢大探險》;發行手遊《漫威:超級爭霸戰》並與漫威達成了遊戲與影視內容的戰略合作。

對於多次缺席版號發放而壓力倍增的網易遊戲而言,兩大 IP 到手當然是一波利好,網易股價的微微上揚也反映了資本市場的看好。

但另一邊,各路社交網絡對於網易拿下漫威遊戲卻出現了不同聲音,有的漫威粉絲甚至刨出網易漫畫的失敗經歷唱衰這次與漫威的合作。

22 個月前究竟發生了什麽?

01

一切還要從網易漫畫說起。

彼時,網易漫畫只是網易雲閱讀下屬的一個子部門。逐漸做大後,丁磊意識到漫畫與雲閱讀的定位需求有所不同,不該歸於一個產品,網易漫畫才在 2015 年 8 月正式誕生。編輯部門在網易北京,市場部門則在網易杭院

彼時,國內正掀起一股泛娛樂浪潮。不只是“泛娛樂”一詞被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中央部委的行業報告收錄並重點提及,一眾互聯網公司也紛紛以戰略高度推進。

不過,成立兩年多的時間裡,網易漫畫在網易的地位日漸尷尬。

縱觀行業,漫畫作為泛娛樂戰略的其中一環,發揮著製造 IP 的鏈條發起點的角色。但網易漫畫成立數年來,不僅未能成功輸出 IP,反而需要仰仗網易遊戲的《陰陽師》們拉一把。

網易漫畫的誕生符合網易一貫的“慢節奏”,也注定按照網易的方式走下去。

02

網易與漫威的第一次結緣並不算美好。

在 2017 年 7 月的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上,網易宣布與漫威達成合作,一次性引入包括《星際異攻隊》、《超能蜘蛛人》、《美國隊長》在內的 12 部漫畫。

這次的合作規格並不低。當時的合作落地到網易漫畫,後者放出風來:雙方正以“漫威元素”為基礎,共同開發“中國超極英雄”作品。

但網易亦有無奈。

漫畫之爭,在這一時期沒有例外地升級為版權之爭。騰訊已經先後拿下少年JUMP、DC漫畫版權。為保競爭力,網易不得不接連拿下 DW變形金剛、漫威、集英社、講談社等版權。

瘋狂的版權採購,卻未能幫助網易漫畫贏得 2017 年的漫畫市場。算下來,網易漫畫已經累計擁有超過 20000 部漫畫、600 餘位獨家簽約的國內外漫畫家。但是同期網易漫畫 DAU 僅為 150 萬左右,快看漫畫已達到 600 萬左右。

不難看出,網易希望借電影熱度為網易漫畫吸引更多用戶。

與前一年大熱電影《美國隊長3:內戰》有相關劇情的漫畫《內戰》就佔到了三部;除此以外,《奇異博士》《星際異攻隊》都有漫改電影在數月前上映。

?漫畫付費閱讀無法盈利其實也是行業普遍情況,但騰訊動漫、有妖氣等平台可以通過小說、動畫、遊戲等內容實現全方位變現,但這也是網易所不具備的。

在網易的操持下,網易漫畫開啟自救。

2017 年底,網易將網易漫畫與虧損的網易蝸牛讀書、網易雲閱讀、Lofter 的合並為文漫品牌,尋求 4 億人民幣元融資。儘管華策影視、芒果文創、上海文廣SMG 等文創行業玩家一度有意,但交易最終未能達成。

可以說,網易漫畫在 2017 年底已經走到了生命盡頭。

03

網易漫畫最終成為網易的棄子。

去年 12 月 12 日,B站宣布與網易達成收購協議,對後者旗下網易漫畫的主要資產進行收購,其中包括APP、網站、部分漫畫版權及其相關使用權益。B站的選擇不難理解。上市後的 B站一度面對“變現能力與業務壁壘不足”的質疑,不斷鞏固其“二次元第一站”的定位勢在必行。相對於番劇與遊戲,B站的漫畫、音頻方面有所欠缺。

在 B站於去年 11 月宣布以 10 億元全資收購二次元音頻社區貓耳FM後,手握不少優質版權待價而沽的網易漫畫自然是最佳選擇。

生存的艱難與遲來的易主,也影響到了網易漫畫與漫威的合作。

去年 5 月 9 日與 10 日,兩部“漫威中國英雄”漫畫《三皇鬥戰士》和《氣旋》先後在網易漫畫上線。但一年時間過去,兩部作品僅僅分別了 10 話和 6 話,中體甚至一度數月停更。據相關人士表示,國內畫師其實早已完成前期工作,漫威方面的審核耗費了太長時間。

?即使如此“ 精雕細琢”,但這兩部作品不僅在國外受到眾多讀者質疑,甚至在國內也反響平平。大量讀者認為兩部作品無非是國漫加上了一塊漫威的招牌。

說起來,這樣不能怪網易。面對中國市場的消費力,美漫巨頭們早有將中國元素融入漫畫的嘗試,但西方文化背景很難以美漫呈現中國的文化內核。

此前,DC 就以自有團隊打造過中國正義聯盟、十豪俠。前者不溫不火,後者的劇情時不時遊走在和諧的邊緣;而漫威《異人》漫畫中更有一位來自湖南名為“小一”的角色,頂著中國人都看不懂的名字,自然也不用奢望引起共鳴。

漫畫的合作失敗,倒是把一個難題擺上了台面:漫威這塊招牌到底該怎麽用。

04

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漫威在國內的輝煌其實依舊由“路人粉”撐起。

“漫威”二字如今在國內的輿論環境下已經被賦予了“社交貨幣”的價值,“漫威粉”似乎與“年輕”“時尚”“接的住梗”劃上了等號。

《美國隊長3:內戰》上映的 2016 年 5 月,美國隊長扮演者克里斯·埃文斯在推特發了一條“Hydra(九頭蛇萬歲)”,暗示美國隊長的“黑化”。

這本不過是漫威的一次聯手行銷,目的是拉升當時發布的最新漫畫《Captain America: Steve Rogers #1》銷量。

但這次互動被國內行銷號二次加工,並 PS 出“九頭蛇版”美隊後,借著《美隊3》上映的熱度被迅速引爆,眾多不明所以的看客紛紛揚言要給漫威“寄刀片”

實際上,“漫畫宇宙”與“電影宇宙”完全獨立,國外的讀者們也都保持冷靜。

?

“漫威”在國內的每一次熱度上升,其實都伴隨著漫威電影宇宙相關電影的上映,一旦電影下檔熱度很快就回落到低位。

?

另一個更好的例子是,同為旗下漫畫改編,與 FX有線網合作的《大群》哪怕是“大表哥”丹·史蒂文斯主演,也在第一季上映後關注度全面撲街;而與 ABC 電視台合作的美劇《鬥篷與匕首》甚至在國內近乎毫無聲量。

?

?所以,大家愛的真的是漫威嗎?或許更多人只是愛著小羅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們飾演的那群英雄而已。《複聯4》上映後,導演羅素兄弟在國內社交平台承受的連篇累牘的“咒罵”,也再次證明漫威已被國內“粉圈”入侵。

05

儘管票房已經證明了“漫威”二字的魔力,但其於遊戲方面卻是鮮有佳作。

同樣是相較 DC 仰仗華納互娛旗下遊戲工作室的拿出的《不義聯盟》、《阿卡漢》、《樂高DC》等人氣系列作品,多年來漫威唯一的準 3A 大作僅有去年發售的 PS4 平台的《蜘蛛人》。

除此以外,漫威遊戲要不就是蹭電影熱度的快餐遊戲,要麽就是與格鬥遊戲起家的卡普空大亂鬥,以及《迪士尼無限》這類沙盒遊戲。而在手遊端,漫威更是“撈錢本性”暴露無遺,從消除、格鬥到彈球一應俱全,葷素不忌。

簡單來說,“漫威遊戲”四個字在遊戲圈裡並沒有多少含金量。

網易遊戲在《複聯4》走到檔期末尾時拿下《漫威:超級爭霸戰》國內發行代理其目的不言而喻,無非是借著相對順遂的市場環境迅速變現。

但《漫威:超級爭霸戰》不僅不是一款“電影周邊”,還是更硬核的“漫畫周邊”。

不僅遊戲細節與電影有不小差距,它還並不是一款全新手遊,它已經在廠商 Kabam 的手上運營了近 5 年之久,無論是畫面、還是遊戲模式都罕有創新,不少真正的漫威粉絲甚至早已“棄坑”。

看上去,拿到手的成品依然前途未卜,更大的可能性或許在於雙方合作新遊戲。

06

有一種說法是“網易的遊戲火得快涼得更快”。

以目前國內幾乎僅剩騰訊網易兩家遊戲巨頭的局面而言,參照標準自然是騰訊。比較起來,《陰陽師》《逆水寒》也的確如此,但《夢幻西遊》也算是相當堅挺。

騰訊倒是從不避諱對“長壽”的追求,騰訊遊戲業務負責人馬曉佚,曾在 2017年10月在青騰大學聊起騰訊遊戲的“精品戰略三個標準”,其中一點就是“長壽”:

“一波進攻之後,你要打退他們,要毫不留情,讓所有人對這個領域絕望,不能讓他們隨便試這個領域。當沒有人試這個領域的時候,你可以很高質量的去嘗試每一個可能和分杈的路徑,這個時候其實你就可以慢慢把這個領域發展的時間很長,然後質量很高。”

騰訊的步步緊逼,反過來在近幾年塑造起了網易遊戲“打時間差”的習慣。

新遊戲模式一旦出現,網易必須馬上行動,搶在騰訊前推出市場並回本。一旦手握社交流量的騰訊入局,便意味著塵埃落定。比如“吃雞”手遊起勢之初,網易先於騰訊拿出了的《荒野行動》一度人氣高漲,但如今重點早已轉向海外。

這也是網易將“遊戲愛好者”定為其基本盤的原因。一來只有這樣才能從騰訊強勢的流量壓製下,拉攏到一批玩家;二來算是為自研遊戲的內測公測維持著一批有生力量。

一來二去,“氪金”成了網易遊戲的無奈之舉。

不過正如上文所說,網易為求救活網易漫畫,蹭著電影熱度的合作近乎失敗,已經為“美漫中國化”打上了一個問號,連帶著“漫威遊戲本地化”也面臨著未知;而網易遊戲再一次的“蹭熱度”,面臨的不確定甚至進一步升級:

國內的“路人粉”們本就由電影而凝聚,但另一邊漫威電影正面臨元老角色們“退役”,新一代亟待建立人氣的過渡期,反過來讓網易的此次合作更像是為自己選擇了一條“養成遊戲之路”。

漫威已經老去,而網易遊戲們依然年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