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淺談太極散手的練法和用法–李迪生

選自《廉讓堂太極拳傳譜精解》 靜水流深巫娜 - 禪蹤

太極拳散手(以下簡稱太極散手)為徒手較量,有防身的實用價值,同時也是太極拳的組成部分,是太極拳後一階段所必須學習鍛煉的內容。譬如班侯與雄縣柳的比手就用的是散手,葛福來在學太極拳時與郝為真的比手也是散手。故太極散手在太極拳後一階段的學習十分必要。

太極散手有別於推手,它是在外力打來之際,自身迅速反應對抗的方法。若沒有太極散手的鍛煉,即沒有胸有成竹的出拳方法,臨時亂動一氣,即成為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成為先天自然之能的一種打擊方法。散手勁法則不是這樣,它在瞬間應付外力之時,也是心平氣靜,不慌不亂,發勁有方,因它有接勁和進身的方法。這些方法是後天學來的,是經過長時鍛煉而來的技能。

太極散手技擊性很強,也有套路,但練法注重各勢單練,要練到猛中有柔,柔中有剛,發勁迅速猛捷,落點準確,瞬息萬變。所以我們要研究它技藝的科學性、練法的科學性,更須研究以人的意念思維為動力所支配的技擊機能。

(▲點擊上圖選購▲)

一、太極散手的練法

1.學習太極散手必須有太極拳盤架的功法基礎(任何流派架子套路都一樣)。因為太極拳套路各式在練法上,都是以意引導不用拙力,在全身放鬆下使心情入靜,按照每式動作起承開合的要領,完成一式的動作。就這樣一式接一式地完成套路練習。演練日久,內勁就慢慢產生。這是以意識引導為動力的基礎,即太極散手的第一基礎。

2.太極散手第二個基礎,是推手功夫。因為推手是鍛煉太極拳勁法的應用,是練習虛實變化。通過推手漸漸悟出立身中正的重要性。從捨己從人,沾粘連隨入手,動急急應,動緩緩隨,敵方來勁腰身自有走化之法。逐漸練習下去,即可懂得勁法的變化,明白沾走相生的功能,是為懂勁。故太極散手要有這個基礎。

3.太極散手的第三個練習基礎是內功。沒有紮實的內功功底,容易下盤不穩,接觸外力不易走化,致使氣浮上揚,飄動搖擺,反被敵方趁機得勢而失敗。另外,身體也不能整進整退,以致騰閃無度,時間稍長,步法即散亂,難以製人。

(▲點擊上圖選購▲)

要知內勁增長須苦練樁功。有了內在的樁功基礎,下盤自穩,呼吸深長,毫無不安之相,遇敵才能應付自如。

太極拳的樁功有多種,姿勢有別,但功法卻大致相同。筆者學習的為「乾元一氣功」,故以此為例。這種功法分動功和靜功。靜功是練耐力的。要求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呼吸自然深長。站式兩腳略寬於肩,圓襠落胯,腳趾抓地,湧泉穴不踏實;兩膊平舉,後收略彎,手心相對如抱球狀,略低於肩。站樁時間每日至少兩次,每次不少於三十分鐘。這樣鍛煉不但增加耐力,而且不易飄浮。常練不懈,內勁增強,敵人有沉重感。動功口訣為「乾元一氣功,此功有三層,先練上肢勁,次練腰身功,腿功最難練,中正為上乘」。動功是練走化和爆發力的。上肢功法四式:「翻江倒海,氣貫長虹,金絲纏葫蘆,獅子滾繡球。」腰身功法五式:「前進如張弓,後坐如塹坑,左右閃戰空,揚走斜行路,沉如萬鈞重。」這些勢法須在師傳指導下練習。

(▲點擊上圖選購▲)

4.太極散手更重要的練法是喂勁,是對思維反應的訓練。這個階段很重要,是不能缺少的步驟。因為意念引導是達到身知的有效方法。通過盤架、推手、樁功等一系列的意念引導訓練,有了太極散手基礎。才能適應散手在變換勁法上的應用。反應速率的訓練,必須通過喂勁誘導來完成,以達到勁法多變和出擊準確。由此可知,散手的精粹在於內勁渾圓,接勁有方,爆發力強。非千錘百鍊無以達到。

在喂勁階段中要求達到的目的:第一,要在意念引導下訓練思維反應的速度和判斷的準確性。第二,鍛煉準確的接勁方法。即在接勁的一瞬間,能正確處理自己應站的方向、步法,以及應用哪些方法制勝。第三,由於始終意念引導,當勁法上身後,即達到身知,逐步形成條件反射,能夠準確感知對方缺陷,隨時捕捉對方弱點,順勢以製人。

這些練法由淺而深,不能躐等而進。如學者已有太極拳基礎(盤架、推手、樁功等),就無須重複初期的學習,從喂勁開始學習即可。總之,要防止欲速不達之弊,否則自誤。

二、太極散手的用法

所謂散手,是兩人徒手對勢比賽,或在突然遭遇的情況下動起手來。王宗嶽《太極拳論》中提到:「觀耄耋禦眾之形,快何能為。」那就是散手的打法。

太極散手的接勁方法,大體歸納為三,即側接法、中接(正接)法、下接法。但不論哪種方法,其訣竅是不將敵方來勁裹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說當敵方來勁時,即把其勁力閃於空位,而我圍繞敵方子午線(中線)給予重、輕或推放手法予以打擊。這是太極散手的接勁藝術,也是其用法的特點。茲舉例說明之。

(▲點擊上圖選購▲)

1.側接法。如敵方以右拳(或掌)向我頭部打來,我迅速以右封手將其來力纏住引開,同時,右墊步的右腳掌與腰突向斜右方旋轉,使左膊向敵後側延伸,以鐵杵搗碓式向其右腋窩猛擊。這是重擊。若不須這樣打擊,則可隨轉身的同時,以左掌擊其右肩,而將其向斜前方發出。左封手的接勁方法同右封手,只是方向相反。

2.中接(正接)法。敵人突然以掌向我子午線打來。這時墊步閃身不及,若用胸部走化,而敵拳落點是不適於胸部走化的位置,但又錯位不及,不能貿然承接,則須用金絲纏葫蘆的切手,將其來力分開,隨即以飛仙掌擊其太陽穴;或用碓擊廉泉、白蛇吐信等擊其要害部位。如不須重擊,可在金絲纏葫蘆的切手分開的同時,旋腰落胯,以右膊纏繞敵左膊,向右斜下方掄轉,我左膊隨轉推逼敵之右膊,斜平圓猛速轉動,使敵方重心不穩,向我右方斜下偏離,我即用掤擠法將其發出。

3.下接法。敵人突然用腳踢來,我急以墊步閃身,使其踢在空門,同時我以海底撈月抄其踢腿,在掀翻的同時用海底潛龍將其臁骨踢傷。若不這樣,則在敵踢來時以彈腿將其蹬出。

學習太極拳以武德為上。古傳早有明訓:沒有武德的人不教散手,恃強好鬥者不教散手,會一吹十者不教散手。這是老輩遺留的戒條,現仍以為鑒。

以上所談用法僅是舉例,並不是非這幾個架勢不能應敵。因太極拳習練者文人較多,並不以拳術謀生,多求延年健身,對於散手中的技擊和擒拿手法多不鑽研,以致許多手法早已失傳。所以,學者應多積累科學的技法,豐富拳法內容,作為人體力學的知識,這是它前進的方向。

故寫此篇以供太極拳研究者參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