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溪2”妥協背後:“德法軸心”同床異夢,歐盟穩定堪憂

法德簽署旨在加強兩國合作的《亞琛條約》才半個月,就因“北溪2號線天然氣管道項目”(以下簡稱為“北溪2號”Nord Stream 2)再現分歧。

2月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決定不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出席於2月15至17日召開的慕尼黑安全峰會。儘管愛麗舍宮表示這一決定無關歐盟內部就“北溪2號”項目的爭論,而是為了專注於應對國內的“黃背心”抗議危機,但也不能排除這一決定與德法兩國在“北溪2號”項目上的分歧有關。

今年1月22日,德法兩國首腦默克爾與馬克龍在兩國邊境城市亞琛簽署了《德國和法國關於合作和一體化的條約》,即《亞琛條約》,旨在加強兩國在政治、經濟和外交與安全事務上的合作,攜手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56年前的1月22日,德法簽署了一份象徵兩國全面和解的合作條約——《愛麗舍條約》,這一條約為歐洲一體化最重要的發動機——“德法軸心”的形成奠定了契約基礎。因此,不少學者將《亞琛條約》視為《愛麗舍條約》2.0,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這一協定的簽署是象徵意義大於現實意義。德法間在“北溪2號”上的分歧似乎證實了這種看法。

德法同床異夢

美國從始至終對“北溪2號”項目持強烈反對態度,指責德國無視盟友的利益,讓能源淪為俄羅斯製衡歐洲的一個重要政治工具。馬克龍則以不想過度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以及損害個別歐盟國家的利益為由,決定將在歐盟投票表決中對該項目投反對票。反對這個項目,即反對這個項目的支持者和獲益者——德國,這無疑會對當前德法密切夥伴關係帶來沉重打擊。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2月8日歐盟成員國就“北溪2號”達成了一致,決定將對歐盟的天然氣法規進行修改,對項目制定更嚴格的規定,同時確保項目本身不受威脅,希望借此達到歐盟對管道的主控權,降低對俄羅斯的依賴。既然法國沒有直接否決這個項目,主張修訂法規來完善各方利益,那麽德國也必須接受修訂歐盟天然氣法規的條件。從目前來看,德法雙方都做出了妥協,但是對項目未來發展不能過於樂觀,不排除修改後的法規將對該項目的實施產生嚴重後果。

從德法兩國在該項目上的分歧可以看出,兩國在能源問題上有著不同的國情和立場。法國主要依賴核能發電,據2017年數據,法國共有19個運行的核電站,58個核電反應堆,提供了法國所有電力的75%以上,所以法國的電價在歐洲範圍內是最便宜的,也是世界上工業和民用電價最低的國家之一。

與法國不同,德國的工業和民用電費均位於全球前10位。繼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後,德國決定放棄核電,致力於開發可再生能源,如風電和太陽能,來應對能源轉型成本高的問題,但是可再生能源屬於間歇性能源,德國需要穩固可靠的基載電力來確保能源供應安全。

自烏克蘭危機以來,歐美對俄羅斯的製裁損害了歐洲國家能源部門的利益,首當其衝的便是德國,德國的國情不允許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長期以來,德國能源供應嚴重依賴進口,其中90%的天然氣來自進口。通過“北溪2號”項目,德國可以從俄羅斯直接獲得天然氣,實現德國能源採購多元化,緩解其能源轉型的問題和挑戰,確保和提高能源供應的安全性。

而這一項目對法國而言遠沒有那麽重要。法國在這個爭議中更多地是扮演一個裁判的角色,一方面,這條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至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工程不會影響法國的能源供應;另一方面,法國沒有如烏克蘭、波蘭、捷克、波羅的海三國等中東歐國家對該項目帶來的安全威脅的顧慮。實際上,德國在這一問題上是孤立的,倒不是因為法國的反對,而是因為德國沒有充分考慮歐盟其它成員國的利益。

其實,除了這個項目之外,2018下半年兩國之間還有一個爭端。去年6月,德國當選為2019/2020年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考慮到英國將脫離歐盟,法國將成為歐盟內部唯一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5月,默克爾堅決主張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歐盟化,暗示法國應讓出常任理事國席位,借此推動歐盟入常,幫助歐洲走出危機。11月底,德國財政部長肖爾茨公開呼籲法國放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將其變為歐盟席位,從而讓歐盟在世界舞台上更好的發聲。這一言論立即遭到了法國的強烈反對,並從法理上闡明了歐盟作為非國家組織無法獲得常任理事國席位。12月底,德國外長馬斯強調,當前安理會的結構過時了,為了更好地體現當今世界力量的平衡,德國將會爭取一個擴大的聯合國安理會。

從總理、財政部長再到外交部長的連番外交攻勢,無論是推動歐盟入常,還是德國自己謀求入常,都彰顯了其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雄心,並不惜以犧牲法國盟友的權力地位為代價。當然,法國不會蠢到放棄常任理事國席位,削弱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更大的問題是,德國政府明知難以實現,卻仍要涉險。可見,德法兩國的密切關係實乃同床異夢。

“攘外必先安內”

不可否認,法德關係的平穩發展,將有利於確保歐盟內部的穩定,帶領歐盟改革並走出危機。雖然兩國都有意讓歐洲再次強大,共同推動歐盟一體化,但出發點肯定是為了更好實現各自國家的利益,所以兩國之間各有各的打算。

“德法軸心”發揮作用的前提應至少包括三個層面:首先是內政層面,內政不穩會極大地限制國家的外交行為和政治家的外交決策,兩國內部的民粹實力不容小覷,德法兩國都需將安內擺在首要位置,此乃深化歐盟一體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其次是兩國關係層面。兩國利益若在關鍵問題上存在明顯分歧的話,雙方必須達成妥協。在法國總統提出“歐改計劃”後,德國的反應被形容為“抽絲剝繭”。在歐盟機構改革、難民移民政策以及外交防務等方面的分歧尚可協調,雙方存在的主要分歧則集中在歐元區改革上。改革可以,但不能綁架德國的國家利益。

第三個前提則是在歐盟層面,德法在攜手推動歐盟一體化發展的同時,不可忽視其它成員國的利益,得不到成員國的響應,深入發展歐盟一體化同樣無濟於事。面對內憂外患的歐盟,在難民危機、安全危機、經濟危機和民粹勢力蔓延等問題上,各成員國需要進一步協商,努力從歐盟層面找到解決危機的突破口。

然而,在德國政府經歷了組閣危機,大聯盟政黨支持率遭遇滑鐵盧之後,德國對歐盟改革的推動力不斷下降,重啟的“德法軸心”也是步履蹣跚。去年12月初,默克爾不再擔任基民盟黨主席,其國內權力地位的弱化不可避免地會連累其在歐盟的地位。2018年底在法國爆發的“黃背心”運動也反映了馬克龍的國內改革舉步維艱,以致其政治前途風雨飄搖。此外,默克爾表示不再尋求連任德國總理,最多撐到2021年10月德國大選前,之後歐盟未來的長官力和行動力也將是未知數。

歐盟何去何從?

2019年上半年,歐盟內部主要有兩件大事:3月29日為英國原計劃的正式“脫歐日”,至於能否實現這一計劃,最終還要看英國國內各種勢力和歐盟層面行為者的雙層博弈結果;另一件事則是5月23至26日,歐盟公民將進行第九次歐洲議會選舉,當前歐洲各個黨派集團劍拔弩張。

近日,法國和意大利兩成員國政府鬧得不可開交。去年6月,意大利由民粹主義黨派五星運動和右翼黨派聯盟黨組成的新內閣宣布上台。近日,意大利副總理迪馬約高調會見“黃背心”運動的代表,並公開表示支持“黃背心”運動。法國終於感受到被它國干涉內政的痛楚,法意兩國關係亮紅燈,無疑不利於歐盟內部的穩定。事件背後,是意大利民粹力量在為即將到來的歐洲議會選舉造勢。

繼英國議會下院於1月中旬否決了此前英國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定後,在西方媒體中流傳著這樣一幅頗有深意的宣傳畫——“多米諾骨牌效應不靈了”。

西方媒體宣傳畫:“多米諾骨牌效應不靈了”

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來,不少人擔心由英國脫歐引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會壯大歐盟成員國內部的疑歐勢力,最終導致歐盟解體。當前的情況是,那些原本疑歐並想脫歐的國家,如法國、荷蘭、丹麥、意大利等,在看到當前英國脫歐亂象以及高額代價後,反而有些望而卻步。不過,脫歐談判了那麽久,是否脫、如何脫以及何時脫都仍是未知數,德法雙引擎在穩定歐盟局勢方面依然面臨巨大挑戰。

在“北溪2號”項目上,法國認為,俄羅斯將會利用這個項目加劇歐盟內部成員國之間的利益衝突。聯想到歐盟和德國擔憂中東歐“16+1”合作機制分化歐洲的言論,可見歐盟時常本末倒置,總是習慣性地把責任推給外部,而不深刻反思自身,根本原因不是它國想著要去分化歐盟,而是歐盟內部的制度存在缺陷和分歧。在面對不同事務和國家時,歐盟內部成員國利益呈現多元化不可避免,彼此之間的協商和妥協才是上策。

在崇尚個人利益高於集體利益的西方價值圖譜中,若歐盟及其較大的成員國一味苛責其它成員國,奢望歐盟成員國在歐盟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出現衝突時,優先顧及歐盟集體利益,而淡化國家利益;或是只顧本國利益忽視它國利益,借推動歐盟一體化的幌子,實現本國利益的最大化,那麽歐盟的前景注定堪憂。

(黃穎: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