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吳一龍教授:靶向葯推遲術後腦轉移的發生!

腦轉移是肺癌最常見也是最兇險的遠端轉移。在所有的肺癌患者的病程中,腦轉移的發生率在35%-50%之間。一旦癌細胞擴散到腦部,會壓迫或破壞腦組織、引起炎症和腫脹。由於腦部生理功能重要、解剖結構複雜、血腦屏障阻擋藥物滲透等原因,腦轉移可謂腫瘤患者的生存禁區。

由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牽頭、全國27家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的ADJUVANT/CTONG1104研究最新結果刊登在知名醫學期刊《胸部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JTO)上。相比於化療,靶向葯會推遲腦轉移的發生!

吉非替尼(易瑞沙)推遲腦轉移

試驗數據:

ADJUVANT/CTONG1104研究是一項隨機、開放標籤的III期試驗,入組18-75歲完全切除(R0)、II–IIIA (N1–N2)期EGFR突變(19號外顯子缺失或21號外顯子Leu858Arg)NSCLC患者。

研究人員於2011年9月19日至2014年4月24日,根據N分期和EGFR突變狀態對患者進行分層,對222位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接受吉非替尼(250mg,每日一次,共用24個月)的吉非替尼組或靜脈給予長春瑞濱(第1、8天靜脈給葯,劑量25 mg/m2,3周為1周期,4個周期)聯合順鉑(第1天靜脈給葯,劑量75 mg/m2,3周為1個周期,4個周期)的VP組。

隨訪期間發生的腫瘤複發或轉移被定義為治療失敗,記錄第一次治療失敗的部位和數據。

試驗結果表明,吉非替尼和化療治療後的複發轉移時空變化是完全不同的。

空間分布分析顯示,對於第一個轉移部位,吉非替尼組中最常見的是的中樞神經系統(106個中的29個[27.4%]),VP組最常見的是顱外轉移(87個中的32個[36.8%])。

以術後腦轉移為例,在時間軸上(下方圖片第二個),化療組出現腦轉移的時間遠較吉非替尼組早,在12-15個月達到高峰,而吉非替尼組要到36個月才會達到高峰,兩種治療方式峰值相近,這證明了靶向治療確確實實推遲了腦轉移的發生。

而顱外轉移方面,吉非替尼組的效果優於化療組。第一個顱外轉移高峰,VP組出現在9至15個月,吉非替尼組出現在24至30個月。

這些證據,進一步支持術後靶向治療的優越性,相較於化療,確實會推遲轉移的發生。

更長的無病生存期(DFS)

此外在這項研究中也證明了,對比長春瑞濱加順鉑,吉非替尼輔助治療可以顯著改善無病生存時間(DFS)。

中位隨訪期36.5 個月。與化療治療組相比,接受吉非替尼治療組患者能夠延長DFS期10.7個月(28.7個月對18.0個月),腫瘤複發風險下降40%。3年DFS率也在吉非替尼治療組得到顯著提高(34.0%對27.0%)。

ADJUVANT研究(CTONG1104)結果證實,吉非替尼輔助治療應該作為伴EGFR突變的II-IIIA期肺癌患者的輔助治療選擇。

更小的副作用

接受吉非替尼和長春瑞濱加順鉑的患者報告的嚴重不良事件分別有7例(7%)和20例(23%)。吉非替尼組中未觀察到間質性肺病。未出現與治療相關的死亡。

吉非替尼組最常報告的3級及3級以上不良事件為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各事件發生率均為2%,長春瑞濱加順鉑組中均為0)。

在VP組中(n=87),最常報告的3級及3級以上不良事件為中性粒細胞減少[30例(34%)vs吉非替尼組中0例]、白細胞減少[14例(16%)vs 0]和嘔吐[8例(9%)vs 0]。

目前,II~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標準輔助治療方案是以順鉑為基礎的輔助化療。這個結果對需輔助治療的EGFR突變型NSCLC患者,在靶向治療與傳統化療的取捨之間,提供了一個更為明確的方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