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得好就是戰鬥力!高原之上,解放軍的夥食保障怎麽樣?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對於一支軍隊來說,吃的好壞直接影響戰鬥力。

在戰爭年代,我軍的條件是比較艱苦的,當時能吃上小米,有步槍可用就已經是非常好了,因此“小米加步槍”的說法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在抗戰極其艱難的時期,為了讓老百姓有樹葉和野菜可吃,1942年晉察冀軍區下達了一道《樹葉訓令》,命令全區所有部隊,將村莊周圍15裡以內的樹葉,全部讓給老百姓,部隊到遠離村莊的無人區采摘樹葉充饑。

到抗美援朝時期,我們有足夠糧食供應部隊,但因美軍飛機轟炸,戰士們不得不以炒面充饑,“一把炒面一把雪”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而在和平時期,無數戰士們守衛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其中高原地區的駐軍尤其不容易。在這裡,不僅物資供應條件遠遜於內地,高反也是擺在戰士們面前的一隻攔路虎。在這種環境下,更要保障好我們戰士們的胃口。而經過了多年努力,我們現在也的確有更好的條件來讓戰士們吃出戰鬥力來。

2020年6月16日,中國軍網發布文章“大批硬菜來了!快來選出你最喜歡的炊事班”,聚焦了高原駐訓某旅在實行新的夥食費標準以後的一場炊事班大比拚,以下是各炊事班競賽的“作品”,著實讓人看得直流口水。

文章中提到,現在新的保障理念是早餐重營養、午餐重質量、晚餐重調劑,將新增夥食費花在改善營養搭配、增加主食花樣、豐富餐後水果等方面。

我們文中隻展示了部分菜品,其中以肉類較多,但請注意展示的不僅僅是肉類,種類很齊全,我們只是挑了幾張最有食欲的發了出來而已。

看著這豬蹄、牛肉、雞腿,是不是很有食欲呢?

而西部戰區陸軍公眾號在一周前也發布了“駐訓高原,官兵夥食怎樣?”的文章。

戰地風雲條件下的炊事不比上面的炊事競賽,雖然在菜品的觀賞度上不如競賽版本,但也是要肉有肉,要新鮮蔬菜有新鮮蔬菜,搭配還是很均衡的。

以下是西部戰區陸軍公眾號上展示的高原駐訓夥食。

從圖上可見,戰士們都是在偽裝網下的帳篷中進行炊事作業的,這也是駐訓中的常態。由於交通和物資供應條件的改善,我們現在可以為一線的戰士們提供新鮮水果、蔬菜和肉類。

俗話說夥食頂上半個指導員,高原環境艱苦惡劣,官兵訓練任務繁重,只有後勤保障不掉隊,戰士們才能保持好最佳狀態。

而想要將食材做得可口,也對我們的炊事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西藏軍區官方公眾號“高原戰士”在一周前發布了文章“廚師培訓,打造雪域高原舌尖上的軍營”。

文章中提到:由西藏軍區某直屬保障大隊牽頭組織的第39期初級廚師培訓正式拉開帷幕,來自軍區各部門的158名學員,以“打擂台”的方式進行炊事培訓比武。煎、炒、烹、炸、溜、爆、蒸、燒、煮等“十八般武藝”紛紛登台亮相。

看看,我們的炊事兵可是要專門經過培訓的,可不像一些電視劇中瞎演的那樣隨便拉個兵就能乾,以下是戰士們的部分作品:

以上官方媒體的三篇文章分別是炊事班競賽、部隊駐訓炊事保障和廚師培訓時的場景,而戰時環境下的夥食保障該如何進行呢?

2019年7月20日的《軍事報導》節目中就給我們展示了一下海拔4000米的高原炊事兵們的絕活兒。

在高原野外環境下,我們的夥食保障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進行,第一種是挖的散煙灶,這種灶所排出的煙比較小且分散,有助於隱蔽目標,不過使用的是普通鍋,因此做米飯之類會夾生。

第二種則是使用配發的炊事車,炊事車不光具備較好的機動性,其設備也非常齊全,可以保證飯菜能夠做熟。

據介紹,4位廚師使用一台炊事車,在一個小時內可滿足150名戰士的飲食需求,大大提高了部隊夥食供應的效率。

雖然高原環境惡劣,但是我們在戰時保障條件下依然可以讓戰士們吃上各種熱騰騰的肉食。

飯菜做好後,炊事班的戰士們將其裝入保溫箱中,送到一線戰士們的手中。

請注意,我們的炊事兵既是保障人員,也是戰鬥員。節目中提到司務長周振豪之前就是一名步兵班長,軍事技能是十分突出的,一旦遇到突發狀況,炊事兵可隨時加入戰鬥。

而我軍歷史上炊事兵也的確戰鬥力不俗,1962年時還出現過一個炊事班配合幾十名步兵圍殲印軍半個步兵營的光輝戰例(我軍傷3人,擊斃35人,俘88人,迫降118人)。

所以,從夥食保障也可看出,現在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再也不用戰士們餓著肚子去打仗了。但儘管夥食不錯,在高原地區惡劣環境下,戰士們依然要付出很大的犧牲。在此我們要向所有高原戰士們致敬,有他們的守衛,我們才更安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