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世誠:他鄉,故鄉

他鄉,故鄉

作者 | 楊世誠

上世紀八十年代來到青州工作。青州,古九州之一,齊魯大地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天地靈氣造就了秀山麗水……東方古都,花都青州,徜徉其中韻致。在青州打拚三十多年,早把他鄉當故鄉。他鄉,故鄉,一樣可親可愛,但魂牽夢縈的是我臨朐的故鄉,上小學,讀中學,學師范,教中學,都沒有走出故鄉,無論走出多遠,無論走出多久,故鄉永遠是心靈深處最深最大最強的牽掛。

年輕時,總覺得詩在遠方,遠方是詩。當歲月悄然把我帶到了耳順之年,驀然發現,自己存留的不過是舊日的影像,故鄉才是永遠無法抵達的遠方。故鄉的密碼深藏記憶中,過往的一幕幕,似曾相識,暖暖地俯身翻看……扯一片星光,照我回故鄉。

楊家窩,是我的老家。

村西有座太平崮,不高,山頂平坦。站在山頂向西北南三個方向遠望,群山連綿,視野寬廣。眼望東方,臨朐縣城盡收眼底——那是年輕時的詩和遠方。

故鄉,不僅是我的出生地,而是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生長的地方,有成長的課堂,有人生的導師。

拿起筆,我的小學老師就一一浮現在我的腦際,清晰,真切,一如五十多年前。

難忘楊老師教我們寫字。升入三年級開始有寫字課。楊老師不厭其煩地教我們寫字。寫得好的字,楊老師畫個紅圈,特別好的,畫雙圈。我們每天為“紅圈”而奮鬥。那時的學習好快樂。

“紅圈圈”教我練好字,“紅波浪線”領我寫好文。教語文的馬老師,是位和藹可親的女老師。馬老師很重視作文教學,每周一篇,我們用鋼筆寫。馬老師用朱筆批改,寫得好的句子,用紅筆畫的波浪線標注。我的作文興趣是被紅波浪線激發出來的。

與文字結緣,與文字相遇,或許就是久別的重逢,受益終生。作為一名教師,教書、讀書、寫書,是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負責,也是對教育的厚重擔當。文字,應當是一種虔誠的守候和不懈的追求。用一顆坦然的心,盡情徜徉在文字的世界裡,用文字書寫心情,用文字放飛夢想,用文字詮釋生活。讓文字充實人生,用文字繪製生命。

在片區聯中讀完初中。在原公社駐地完成高中學業並高考。物理衣老師,數學張老師,語文王老師……他們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鋪墊我們的人生底色。且不說學習的過程給予的豐富營養,在精神世界裡,至少多了一方屬於自己的天地。

1979年高考,我考取了當年的6%,雖然沒有走進名牌大學,但帶著期盼與憧憬,滿心歡喜地來到了臨朐師范學校。綠蔭大道,鋪滿了五彩繽紛。整齊校舍,散發著濃鬱的書香氣息。曾經的夢想,成為現實。

“人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我們恩澤陽光雨露,滿腔熱情地學習。遇見敬愛老師們演繹的課堂,積澱了我們的教師素養。數學分析課教會我們,勇敢是人最完美的品質。漢語言文學課讓我們學會表達與合作。計算機課堂讓我們明白一切都要打好基礎。我們唱歌、跳舞,我們繪畫、剪紙……臨朐師范開啟了專業成長之路。臨近畢業之時,我們的繪畫作品竟然走進了山東省美術館的展覽大廳,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發出嘉獎令……40多年過去了,經常想起師范生活,想起可敬可親的周老師、馮老師、孟老師……那裡,似乎有著家的味道,給予了強烈的歸屬感。

1981年師范畢業,分配到臨朐縣嵩山中學。報到那天是1981年7月31日下午。同乘一趟車的共四人:王現友老師、呂廷傑老師、郭寶生老師。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四人既是同事,又是很好的朋友和玩伴,利用節假日,我們幾乎遊遍了嵩山的山山水水。

學校在原嵩山公社政府駐地一座小山坡上。校門向南,貫通一條南北路,路東是高中,西邊是初中,路的北端是教育組和學校操場。仲臨公路從學校腳下通過。學校北鄰甕節村,靠近嵩山醫院,南邊是供銷社。

當時,嵩山中學有四排房子,南邊第一排是校辦工廠和醫務室。第二排是校領導和老師們的辦公室。最東邊是蓄水池,全校師生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有一次,因抽水機故障,全校師生只好浩浩蕩蕩去離學校二裡地的水源地取水,解決飲水問題。最西邊就是我們生化組的辦公室。第三四排是教室,沒有實驗室、閱覽室等。教室的東邊是食堂,落差至少有3米。學生宿舍在初中校區的西北角。

教務處安排我教一個高中畢業班的生物課,還擔任著班主任。天道酬勤,1982年高考,我的學生生物高考平均分名列全縣前茅。當年,被表彰為“臨朐縣優秀教師”。1984年,通過選拔考試,成為濰坊教育學院(現為濰坊工程職業學院)一名進修學習的學生。

故鄉,永遠鐫刻在我的心裡!

故鄉,我不了的情結。居他鄉,思故鄉;居故鄉,念他鄉。故鄉,他鄉,都是我的家。

圖片/王志剛

楊世誠,文字愛好者,專業技術三級。敬畏自然,熱愛自然,喜歡自然界的鳥語花香,喜歡文字裡的鳥語花香。簡靜歲月裡,回歸內心,吐故納新,用文字點綴生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