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股價“腰斬”,雷軍“讓投資者至少賺一倍”的諾言怎辦

文 | 中國經濟周刊-金台資本組記者 孫冰

6月12日,小米集團(1810.HK)發布公告稱再次回購532萬B類股,這是小米6月3日啟動第二輪回購後的第五次回購。截至6月12日,小米本輪合計購回5456.16萬B類股,耗資約5.01億港元,平均回購價格為9.18港元。

今年1月,小米啟動上市以來的首輪回購,分三次合計回購了1997.22萬B類股份,耗資約2億港元,平均回購價格為10.01港元。

密集回購背後是小米接連下跌的股價。去年7月,小米集團以17港元的發行價上市,此後股價曾探高到22港元之上,但此輪回購時的股價只有9.18港元,幾近“腰斬”。

此前,雷軍曾在上市時對投資者“承諾”:會讓買小米股票的人至少賺一倍。如今,投資者不禁心酸調侃:雷總,現在還差四倍。

小米為何遭遇“踩踏式殺跌”?

6月3日,小米股價下挫至歷史新低8.92港元,小米集團很快公布了將進行第二輪股票回購的計劃。今年1月,小米上市後的半年股票禁售期到期,這意味著佔整體發行股19%的30億股股票解凍,這給小米股價造成了巨大壓力。於是,小米開啟了上市以後的首輪股票回購。而且雷軍也攜高管承諾:未來365天繼續鎖定小米股票不套現。

而此輪回購的背景是小米的股價已經到了IPO以來“最悲觀的時刻”。

在剛剛過去的5月,小米的股價從12港元跌至9.6港元,跌幅高達20%。而就在5月20日,小米還發布了營收、利潤雙雙高於市場預期的2019年一季度財報。但向好業績並未能阻止股價的一路下跌,媒體甚至使用了“踩踏式殺跌”來形容小米的窘境。

資本市場對小米的殺跌也並非毫無道理。

首先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觸頂下行的趨勢非常明顯。市場調研機構IDC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4億部,比2017年減少了4.1%,預計2019年下行趨勢仍將延續。

雖然小米2018年的手機出貨量增長了32.2%,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手機行業正在遭遇寒冬,小米在智能手機營收上是否可持續是市場憂慮的。

小米2019年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約3.1億部,同比下滑6.3%;中國內地出貨量約8800萬部,同比下滑約3%;此外,芯片和作業系統依賴進口也威脅小米等手機廠商的供應鏈安全。

國產手機品牌四強“華米OV”,只有小米一家上市公司,市場的憂慮情緒自然對於上市公司體現得更加直接和明顯。

除了小米,在香港上市的手機供應鏈廠商,如舜宇光學、丘鈦科技等,5月以來的股價也都在不斷走低。當然,香港恆生指數5月份開始也一路下行,一個月時間跌去了10%。

但最重要的還是,對於小米究竟以硬體公司估值,還是以互聯網公司估值的分歧,這個爭論一直伴隨著小米,從IPO一路爭吵至今。

從營收結構來看,2019年一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機收入佔到總體的61.72%,雖然相比於2018年同期67.5%的高位有所下降,但總的來說,小米還是嚴重依賴智能手機業務。

與此同時,小米的硬體業務利潤率偏低。雷軍曾對外承諾:“小米硬體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小米2018年財報顯示,小米硬體的綜合稅後淨利率還不到1%。營收佔比如此之高的硬體卻無法提供多少利潤,投資者當然不買账。

“很多分析師看不懂小米的生意。”雷軍曾如是“抱怨”,他認為小米的模式太新了,分析師們找不到“對標公司”,因此總是“低估”小米。

港股向來以理性甚至冷血著稱,對於所謂“有發展潛力但暫時未能體現到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市場並不買账。最著名的就是阿里與港股市場的相互“怨念”,而港股上市初期的騰訊,也看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冷臉。

有人調侃,一直不賺錢的京東可以在納斯達克獲得超高的估值,但在港股市場,這幾乎沒有任何可能性。

既然小米選擇了港股,大抵就只能接受這個“賺錢才能伸手要股價”的遊戲規則。

擺脫手機依賴?AIoT難成救星

在回購公告中,小米集團表示,公司的根本信心來自互聯網商業模式及“手機+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雙引擎戰略,希望以股份購回表達對現時及長期業務前景充滿信心。

但分析人士表示,小米要想真正提振投資者的信心,取決於小米能否改善手機業務的微利狀態,以及在AIoT業務上的成績。

2019年1月,小米將旗下的紅米手機獨立出來,成立了Redmi品牌。雷軍當時表示,Redmi品牌會追求極致性價比,而小米品牌將重點衝刺中高端。此舉的目的不難推測,中高端產品意味著更好的利潤水準。

今年年初,小米公司還確立了“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並高調對外宣布,未來5年將向AIoT領域投入超百億元。

6月11日,小米在米家智能生活新品發布會上一口氣發布6款智能家居新品。雷軍表示,2016年3月29日“米家”品牌推出後,在過去的714天已經陸續推出186款新品,相當於每4天就有一款新品。“米家要做未來智能電器的領軍品牌。”雷軍為米家立下了一個新的Flag。

根據小米公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一季度,小米IoT平台連接設備數超過1.71億台(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電電腦),同比增長70%。這意味著小米坐擁“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智能互聯平台”。小米財報顯示,2019年一季度,IoT與生活消費品收入達到了120億元,同比增長56.5%。

6月6日,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這意味著中國的5G元年提前到來。這勢必會引發又一輪的手機換機潮,以及“萬物互聯時代”智能硬體行業的大爆發。不過,認準方向還只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不得不說,小米離自己的目標路遠且艱。

首先,中國公司走在了5G產業第一梯隊,也意味著將面臨的是更加“硬核”的競爭。根據2019年一季度財報,小米的研發投入為17億元,同比增長49.5%,研發投入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僅為3.9%,低於蘋果的5.36%,更是遠低於華為的14.1%(不僅包括手機業務)。而且如果從總投入規模上看,就更加不是一個量級了。

其次,小米的AIoT野心很大、進入行業很多,這會不會帶來一個後果:行業公敵。小米要以一己之力對抗諸多行業,這個“攪局者”和“顛覆者”並不好當。

編輯:陳棟棟

編審:張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