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仝小林:​疫情對中醫是巨大的轉折點

◆ 究竟中醫藥的抗疫表現怎樣?有沒有能確切說明中醫藥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作用的系統研究?

中醫藥在治療急症上有沒有優勢?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醫藥能否在全球戰疫中進一步發揮作用?

◆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帶著諸多問題,專訪仝小林院士

疫情對中醫是巨大的轉折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仝小林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斌

從武漢抗疫一線回京僅3個多月,仝小林主編的《新冠肺炎中醫診療與研究》即在7月面世。

仝小林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擔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共同組長、國務院中醫藥專班臨床救治組組長。

仝小林不僅在除夕挺進武漢參加湖北保衛戰,更牽頭組織同道專家多次主持修訂國家診療方案的中醫部分。在疫情早期,仝小林擬定適用於疑似病例及新冠肺炎初期患者的通治方——寒濕疫方(武漢抗疫一號方),並在武昌區率先大規模投入臨床應用,探索建立了運用中醫藥應對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的社區防控新模式,為抗疫作出貢獻。

仝小林在這本40多萬字的書中寫道:“我親身經歷了這場百年不遇之全球大疫,可以驕傲地說,我們的中醫藥經受住了這場百年大考。如果說近兩百年的中西碰撞和半個多世紀的中西醫結合、中醫分科等,奠定了中醫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大變革,那麽這次新冠‘戰疫’很可能成為其轉折點。”

在仝小林眼中,究竟中醫藥的抗疫表現怎樣?有沒有能確切說明中醫藥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發揮作用的系統研究?中醫藥在治療急症上有沒有優勢?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醫藥能否在全球戰疫中進一步發揮作用?……帶著一系列問題,《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與仝小林面對面。

“臨床研究數據充分展現了中醫藥的作用”

《瞭望》:你覺得中醫藥在武漢戰疫中作用發揮得如何?

仝小林:中醫藥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真正做到了全面、全程介入。在疫情集中暴發、沒有特效藥物和疫苗、醫療資源嚴重缺乏、大量高風險人群無法得到及時診治的危急情況下,讓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通過望聞問切迅速摸清疾病的共性規律,找到核心病機,確定通治處方,向社區廣泛發放。

我們創建的以“中醫通治方+社區+互聯網”為框架的“武昌模式”,大大降低了高危人群的確診率,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輕症患者的進一步加重,使防控重心前移、下沉至社區,為醫療系統恢復運轉爭取了寶貴時間。

我們制定的第三版到第七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的中醫方案,為一線臨床醫師提供了切合臨床需求的指導。針對新冠恢復期患者,我們又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和《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礙康復治療方案》,為恢復期患者提供了以中醫適宜技術、傳統功法、飲食、心理乾預為主的綜合康復指導。後期大量臨床試驗也表明,中醫藥能有效降低輕症患者的轉重率,降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死亡風險,縮短住院天數及核酸轉陰時間,促進恢復期人群的機體康復,顯著降低複陽率。

可以說,中醫藥在此次疫情防治中的整體作用和意義主要有兩點:

一是中醫藥發揮了積極有效的治療作用,得到人民群眾普遍認可;

二是中西醫並重,是我國特色醫療體系的優勢,中西醫相得益彰,共同為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保障。

《瞭望》:《新冠肺炎中醫診療與研究》一書附上了大量病例,有沒有確切說明中醫藥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發揮作用的系統研究?

仝小林:我們與武漢多家定點醫院合作開展了覆蓋新冠肺炎全病程的中醫藥臨床研究,涉及輕症、重症/危重症、恢復期等新冠肺炎發展的3個不同階段,具體如下:

輕症患者病情無一加重。用寒濕疫方乾預輕症患者的721例回顧性隊列研究表明,430例服用中藥的患者無一例加重,而291例未服用中藥的對照組有19例病情加重,比例約為6.5%。

重型/危重型患者死亡率降低87.7%。662例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回顧性隊列研究表明,中藥湯劑組484例死亡15例;非中藥湯劑組178例死亡56例。

出院患者症狀改善、複陽率低。武漢6個康復驛站420例恢復期新冠肺炎患者的回顧性隊列研究表明,325人接受中藥綜合乾預,包括恢復期顆粒、八段錦、穴位貼敷灸、足浴等;95人未接受任何乾預。結果顯示,經中醫綜合乾預後,觀察人員的咳嗽、胸悶氣短以及乏力、心悸、失眠、出汗等症狀得到明顯改善。中醫綜合乾預組的複陽率約為2.8%,即325人中有9例,對照組的複陽率則約為15.8%,95人中有15人,中醫綜合乾預組明顯低於對照組。

總的看來,臨床研究數據充分展現了中醫藥的作用,為全球抗擊疫情貢獻了中國智慧。

湖北省中醫院3月初推出新冠肺炎康復門診,醫護人員根據中醫理論為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恢復階段提供治療服務(4月21日攝) 王毓國攝

“要重新衡量中醫藥在整個醫學體系中的位置”

《瞭望》:我們注意到你在《新冠肺炎中醫診療與研究》書後,專門附上了中醫疫病紀年表,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公元前674年一直記錄到現在的新冠肺炎,為什麽附上這個表?

仝小林:之所以附上這張表,是因為想讓大家看到我國古往今來所經歷的疫情,中國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運用中醫藥抗擊了數百次較大規模的瘟疫。中華民族與瘟疫鬥爭了幾千年,是中醫藥護佑了華夏兒女的繁衍生息,希望大家能因此正視和相信中醫藥的作用。

同時,這張紀年表也是一種警示:瘟疫會伴隨人類發展的始終,對醫學的挑戰永無止境,我們要尊重、愛護、順應自然,和諧發展。

《瞭望》:中醫藥在治療急症上究竟有沒有優勢?或者說正在喪失這種優勢?

仝小林:許多人都認為中醫是“慢郎中”,優勢不在於危急重症的治療,這種看法是片面的。

急症的治療其實是中醫的優勢所在。正如《新冠肺炎中醫診療與研究》一書所言,中醫學幾乎參與了我國歷史上全部疫情的防治,護佑中華民族幾千年。新中國成立後發生的幾次重大疫情中,中醫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20世紀50年代石家莊暴發的乙腦疫情,蒲輔周老先生用白虎湯和清瘟敗毒飲加減,治愈率達到90%以上;2003年我作為中日友好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組組長,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救治SARS,相比單純西藥治療組,中西醫結合治療平均退熱時間和肺部陰影吸收時間均顯著縮短,11例用純中藥獨立治愈的病例還被世界衛生組織收錄保存。就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而言,中醫藥的介入也為我國有效控制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都是中醫藥有效應對危急重症的典型例證。

至於這種優勢是否在喪失,我的觀點是並沒有。比如各種急救中成藥以及針灸等急救技術仍然應用於危重症的救治。中醫藥對多重耐藥菌感染、嚴重病毒性疾病等現代醫學難題往往具有顯著療效;一旦出現像這次新冠肺炎一樣的重大疫情,在沒有特效藥物和疫苗的緊急情況下,中西醫結合仍是首選之法。

《瞭望》:你在《新冠肺炎中醫診療與研究》中寫道:“我親身經歷了這場百年不遇之全球大疫,可以驕傲地說,我們的中醫藥經受住了這場百年大考。如果說近兩百年的中西碰撞和半個多世紀的中西醫結合、中醫分科等,奠定了中醫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大變革,那麽這次新冠‘戰疫’很可能成為其轉折點。”能否說說這個“轉折點”?

仝小林:與以往相比,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醫藥的介入更早、更全面。比如首次整體接管病區、首次中西醫全程聯合巡診和查房、深度介入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開展覆蓋新冠肺炎防治全過程的臨床研究等。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對中醫而言更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我們要重新衡量中醫在整個醫學體系中的位置,未來的醫學必將走上中西醫並重的守正創新之路,借用現代醫學的診斷和療效評價標準,將中西醫對疾病的認知放在一個新的、統一的基準上,用中醫思維,從因機證治的角度,重新審視疾病、找到疾病的共性規律,用中醫的手段解決問題,利用現代科學、現代醫學等多學科的手段闡釋治病的機理,進而豐富現代醫學的認知。這次戰疫彰顯了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我們應該進一步強化中醫自信乃至文化自信。

中醫藥本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傳承千年,歷久彌新,在歷朝歷代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民眾對中醫藥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近年來,國家對中醫藥方面的政策支持也愈加明顯,中醫藥已經成為保衛人民健康不可忽視的力量,尤其此次疫情中中醫藥所發揮的作用更是令人矚目。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提到,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佔比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前面說的這些,就是我做出轉折點這一判斷的依據。

《瞭望》:中醫藥究竟應該怎樣振興?

仝小林:振興中醫藥,關鍵在於守正、創新、發展。以傳承為基礎,在傳承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以理論為根基,以臨床為關鍵,以科研為動力,以教育為保障,做好頂層設計,加強戰略引領,做到“守中醫之正,創醫學之新”。

建議保持中醫藥的優勢與特色,借鑒現代醫學診療體系,不斷推進中醫理論創新,建立現代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積極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疑難疾病、慢性病、重大傳染病中的主流作用,並建立符合中醫臨床特色的療效評價體系;積極推進國家級中醫藥研究平台建設,攻堅克難,推動中醫藥信息化、現代化;加強中醫藥標準化建設,推動中醫藥走向國際化;完善中醫教育體制,探索符合中醫藥人才培養規律的教育模式,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新冠病毒可能會變為一種低致病性

但高傳染性的疾病”

《瞭望》:回過頭來,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認識這場疫病的病因、病機?

仝小林:寒濕疫的提出以及對寒濕疫病因病機的闡述,是我通過對大量新冠肺炎患者臨床征象的分析,同時結合武漢濕冷的氣候特徵所提出的。

就武漢疫情而言,我堅持寒濕疫的提法。其病因為寒濕邪氣和天行戾氣,寒濕疫毒“閉肺困脾”是病情發展演變的核心環節,其以“傷陽”為主線,因患者體質差異等因素,又有化熱、變燥、傷陰、致瘀、閉脫等變證。多個臨床研究結果也驗證了寒濕疫理論的有效性和科學性。診療指南中的中醫部分充分吸收了寒濕疫的觀點,同時也汲取了其他專家的意見。

但從全局而言,此次新冠肺炎是全球性的傳染性疾病,時空跨度大,寒濕疫的提法是針對當時的武漢疫區而設,其他時段、其他地區的新冠肺炎尚需三因製宜,也就是因時、因地、因人調整具體用藥方案。比如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的治療,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發布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五版)》,對比上一版方案,無論在治療用藥還是在預防用藥上,都做了調整。如對於醫學隔離觀察的患者,即結合夏季濕熱氣候特點,提出“芳香化濕、益氣解毒”的治法。

《瞭望》: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得到有效控制,在全球卻仍然在加速蔓延,你怎麽看這場戰疫?會像一些專家說的和人類長期共存嗎?如果長期共存,怎麽辦?

仝小林:就目前看,新冠病毒的感染是不分國家、不分地域、不分人種的。在全球交流合作日益緊密的今天,面對疫情,任何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我們要做的不是競爭而是合作。另外,像我國這樣已經控制住疫情的國家在注意防止疫情再次暴發的同時,還可為其他需要幫助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而對於仍處於蔓延狀態的國家,則需要其政府和人民積極配合行動,加快疫情防控。總之,只有全世界都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才算真正的控制。

就目前全球疫情態勢來看,新冠病毒和人類長期共存的可能性較大。隨著疫情發展,新冠病毒可能會變為一種低致病性但高傳染性的疾病,於冬春易感季節再次暴發。

對這種情況不必過於緊張。首先我國疫苗研發進展順利,相信未來可進行大面積預防;中醫講究“正氣存內,邪不可乾”,日常生活中,在做好常規防護措施外,只要做到作息規律、合理飲食、調暢情志,同樣能夠增加人體自身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進而降低感染風險。另外,在這次抗疫中,從預防到康復,中醫均積累總結了豐富經驗,相信未來可以更好指導疫病的預防和治療。

“這是一場舉國合作才取得的勝利”

《瞭望》:你在《新冠肺炎中醫診療與研究》中寫道:“視線已然模糊,因為有太多之感動。”作為臨床醫生,見多了疾病和痛苦,平常應該很冷靜,是什麽讓你如此動情?

仝小林:此次新冠疫情是百年不遇的大考,不僅是對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控體系的大考,也是對中醫抗疫的一次大考,更是對人性的一次大考。

作為臨床醫生,我雖然見慣了疾病和痛苦、見慣了生老病死,但當我經歷並直面這種突發的特大瘟疫時,我所想的只有拚盡全力、在所不辭。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我被英雄的武漢人民所感動,他們堅強互助,付出了巨大犧牲;我被數萬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所感動,他們精誠無畏保衛家園;我也被這個時代所感動,因為有無數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舍小家顧大家、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平凡人,是他們共同築起了守護人民健康的鋼鐵長城。

《瞭望》:你從除夕挺進武漢,在最一線呆了64天,最大感受是什麽?你為什麽將武漢戰疫形容為“史詩般的武漢保衛戰”?

仝小林:此次疫情影響之深遠、傳播速度之快、涉及範圍之廣,均令世人瞠目。這是一場需要全世界人民聯手抗擊的災難,而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給其他國家做了很好的示範。

我在武漢抗疫的64天,真切體會到祖國的強大: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黨中央快速反應,統一指揮調度,穩住疫情防控局面。社會各界幫助疫區渡過難關,各種物資源源不斷送進武漢,醫務人員迎難而上,全力救治患者生命,軍人站崗穩定秩序,新聞工作者實時報導疫區病情,志願者哪裡需要去哪裡……國家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製住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

截至目前,復工、複產、複學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進行,我們已共同度過最艱難的時期,中國正在恢復往日的秩序。我們給予生命最大程度的尊敬,生命也報之以歌。這是一場舉國合作才取得的勝利,來之不易。正因為如此,我才將這次抗疫稱為“史詩般的武漢保衛戰”。

《瞭望》:你在武漢奮戰64天,今年又恰好是64歲,你怎麽看這種巧合?

仝小林:這確實是一種有趣的巧合。只要國家需要我、人民需要我,無論多少天,我都會義無反顧堅持到底。

作為一名中醫大夫,在習醫行醫的30多年裡,我一共參與過3次重大疫情防治,第一次是博士期間跟隨導師周仲瑛先生深入蘇北進行流行性出血熱的救治;第二次是2003年參與SARS防治;第三次就是今年的新冠肺炎,作為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共同組長前往武漢,在武漢奮戰64天,雖然身體是疲憊的,但收獲更多的是自豪和感動。

萬人惟一心,何敵不摧?面對新冠肺炎這個敵人,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我們沒有退縮,湖北人民、全國人民和醫護人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團結一心,迎難而上,迅速、有序地遏製住疫情。新冠肺炎帶來的苦難是短暫的,但抗擊疫情所展現的民族凝聚力是永恆的。相信經歷此次疫情的大考後,國家和民族以及中醫藥都會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LW

刊於《瞭望》2020年第34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