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的書法,各有千秋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四大國學導師都是我國近代最傑出的學者。當年,清華國學研究院正是由於擁有他們,創辦兩年後,其聲望就超過了早它創立的同類學校,並且清華國學院由此開始,建立了中國學術獨立的傳統。今天,為您解析四位大師在書法藝術上的造詣。

【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早年研習唐楷歐陽詢,後從學於康有為,宗漢魏六朝碑刻及漢代隸書。其取法北碑的書法理念深受康有為影響。梁啟超的書法,屬於學者類型,他在北碑上有相當高的造詣,在隸書創作方面也有極高的成就。

梁啟超認為:“中國寫字有特別的工具,就成為特別的藝術。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現個性的美。”他說,“美術一種要素是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真確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表現個性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麽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

【陳寅恪】

陳寅恪(1890-1969),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江西義寧(今修水縣)人。著名詩人陳三立之子,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孫。陳寅恪少時在南京家塾就讀,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從小就能背誦四書五經,廣泛閱讀歷史、哲學典籍。

陳寅恪書法作品,受唐碑的影響最多,有二王風范、唐賢骨法,尤其是行書,剛正挺勁,流暢自然,結體略長,線條瘦勁,取勢欹側而呈右上斜,筆致清健俊逸,風骨畢現。

【王國維】

王國維(1877-1927),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他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書法諸體皆能,造詣精深的是其小楷、行書。其小楷取法鍾繇、二王及顏魯公,起點高,路數正。他重視結構、用筆,講究一個字、一行字和一頁字的協調性,不以怪大,不以奇勝。他的行書亦從二王及顏魯公來,又吸入宋人的氣息,嚴謹、精致,線條富於變化,字有動感。他的墨跡,基本上是書稿、尺牘、箋書、便條等,幅度不過盈尺,字型只有一厘米大小,結構謹嚴,章法疏密得當,筆力遒勁,做文章讀,鏗鏘有力,當書法看,賞心悅目。

【趙元任】

趙元任(1892-1982),祖籍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屬武進縣),字宜仲,別名妧妊。他是舉世公認的語言學大師,被稱為“漢語言學之父”,中國科學社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天才的作曲家,卓越的翻譯家。1982年卒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

趙元任是全能型奇才,但書法並不是其主攻方向。即便如此,幼年的民族文化熏陶、家學淵源的影響,都令他自小練成一筆好字,並受益一生。他留下的書法墨跡作品不多,但從中我們仍可以看出其楷書基本功的扎實、深厚。

他的書法當屬學者書法,特徵是文雅、含蓄、雋永、流暢,無雕琢氣、造作氣、浮躁氣和江湖氣,學者書法很少注重對線條的單純錘煉,而更為重視內在的氣韻和整體的表現力。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壹號收藏官方合作電話:400-60-5158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