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農歷七月十五丨中元憶故人,燈火寄哀思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懷著逝者的思念

承著故人的祝福

活成最好的模樣

不負時光

己亥年

七月十五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頻

聆聽雲上的聲音

來源:美尚

ID:meishang169

中 元 節

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農歷 七月十五

宜祭祀丨忌獨行

《中元夜》

唐 · 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等,

人們在這一天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

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一起,

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每年這一天,

我們思念故人,追憶往昔,

點一盞心燈,為逝去的親人祈福。

中元節的由來

是佛、道、世俗的融合

· 民間的“秋嘗”

中元節的誕生,可以追溯到遙遠古代,“秋嘗”時節,人們慶賀豐收、祭拜大地,酬謝神靈的庇護,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起初,“秋嘗”的日子並不確定,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的陰盛之時,也就是七月半。

· 道教的地官生日

“中元”之名,源於道家,本是祭祀地官的節日。古人以正月十五為天官生日,定為“上元節”(即元宵節),七月十五為地官生日,定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水官生日,定為“下元節”,合稱“三元”。

相傳,這一天地官會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大家的日常表現,赦罪免刑,陰曹地府也將放出全部鬼混,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團圓。

所以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

· 佛教的盂蘭盆節

又適逢佛教超度亡魂的 “盂蘭盆節” 也在這一天。盂蘭盆節,是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僧侶得向佛陀報告修行成果,不僅如此,還得準備百味五果,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

如此,幫助已逝父母脫離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父母養育之恩。

於世人來說,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與兒女的愛指向離別,及時行孝,莫悔當初。

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中元節,祭先祖

做人不忘本,百善孝為先

中元節,七月半,此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於是擺牌位,放祭品,上香。

十五當晚,燒紙錢衣物,向叩拜磕頭,默默禱告,祈禱先祖保佑一家平安幸福。

祭祖

中元節,祀天地

對自然的敬畏,對美好的期待

七月十五源於“秋嘗”,這樣的傳統流傳至今。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

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

中元節,中元普渡

普度眾生,悲天憫人的情懷

不少人會在中元節前後,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全年的平安順利。

中元節“廟普”

雖然這樣的習俗夾雜著些許迷信色彩,但它所呈現的悲天憫人的善意,希望一切在苦厄中掙扎的亡靈離苦得樂,是普度亡靈真正的意義。

中元節,放河燈

盈盈的燈火,照亮回家的路

中元節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於是人們在河燈底座放燈盞、蠟燭,中元夜任其在江河湖海中漂蕩,為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放河燈

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

“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

“放河燈這件事情是件善舉,可見活著的人們,對著那已死的冤魂怨鬼還沒有忘記”。

這一盞蓮花燈,是世人的善念照亮亡魂的一把希望的燈火

中元節,憶故人

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每到中元節,總會想起餘光中的兩句詩:

中秋是人間的希望,寄在碧落。

而中元,中元屬於黃泉,另一度空間。

已故的親人,曾經親密無間的人,陰陽兩隔。平時,把這份思念藏在心底,一到此時,便再也抑製不住。

親手扎一朵五彩蓮花燈,放入河中隨波逐流;親手焚一炷香,看他煙氣彌漫、靜靜燃燒。

我們始終相信,逝去的人並非真正的離開,只是在另一個世界,開始他新的旅程。

而離別,不過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懷著逝者的思念,

承著故人的祝福,

活成最好的模樣,

不負時光。

中元節的意義,

或許就在這裡。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願天上人間,共安好!

《中元》

徐集孫

今朝逢令節,依舊客殊鄉。

禪衲同分席,清齋若過堂。

江茶浮水色,野菜帶山香。

忽憶三秋菊,誰鋤小逕荒。

佳節來臨,不能回鄉團圓,只能在獨在異鄉為異客。禪院中煮茶燒菜,倒也安閑,不過想到秋天來臨,菊花怒放時節,誰人帶鋤於小徑之上呢?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龐塏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小兒持燈月下漫遊,路過之處皆生光亮。正直中元節,願這些許燈火,普度餘生,寄送亡魂,照亮回家的路途。

《鷓鴣天》

賀鑄

重過闊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後,白頭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壟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

晨光初露的草原,東方才剛剛發白,躺在草叢上的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露珠兒,須臾之間就 不見了,人生就是這樣短暫啊!

想起你為我挑燈補衣的場面,仿佛昨日,卻又已渺如雲煙。

《醉和顔美中元夕絕句》

趙鼎

年年人月喜團圓,好在詩邊又酒邊。

莫道玄風隻漁釣,也隨世俗夜無眠。

中元節之所以為佳節,一則可以助詩興,二則可以促酒興。詩酒風流,好不快活人也!習俗的事情且不去管,隻消得閑來垂釣,靜候夜明。

《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崗。

夢境與現實交融而為一體,濃鬱的情思與率直的筆法相互映襯,既是悼亡,也是傷時,把哀思與自歎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絕,讀之催人淚下。

《詩經·唐風·葛生》

佚名

葛生蒙楚,蘞蔓於野。

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蘞蔓於域。

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

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兩相分離各自獨處,倍感傷心。這生死不渝的愛情絕唱,可以穿越時空,成為每個時代人們心中的夢想與期許。

圖片及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美尚編輯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排版 | 雲上文化

說不完的畫裡畫外

品不盡的文氣墨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