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暑氣未消,立秋已過,需祛濕,防秋燥,喝二茶,吃三果,更健康!

雖然,立秋已過,但暑氣未消,氣象依然酷熱,還有「秋老虎」肆孽,此時,防暑依然不可大意。


立秋後,氣象仍熱,雨水多發,是人體濕氣最重的時候,一定要引起警惕,注意祛濕!


此時,除濕,也要兼顧防秋燥。


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後,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


而進入秋季之後,氣候乾燥,因此,在秋涼時,極易出現秋燥。


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此時,一定要注意潤燥。



暑氣未消,需祛濕,喝二茶,更健康!


一張圖,自測體內是否濕氣重?



濕氣,分為兩種:


第一種:濕熱


特點:舌質偏紅、舌苔黃膩,小便黃,易長濕疹,怕熱等!


第二種:寒濕

特點:吃很明顯、舌質偏淡、舌苔白膩、小便清長且多、怕冷等!



祛濕,喝二茶:


——茶1:喝蒲公英馬齒莧茶,祛濕熱


材料:蒲公英根、赤小豆、薏苡仁、淡竹葉、馬齒莧、槐花、芡實、綠茶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凈,切段,烘炒製成茶,備用;

2、赤小豆、薏苡仁,炒熟,備用;

3、淡竹葉洗凈,炒製成茶,備用;

4、新鮮馬齒莧,切段,烘炒製成茶,備用;

5、槐米、綠茶、炒製成茶,備用;

6、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苡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花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1個茶包即可。


喝法: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靜待3-5分鐘,飲用即可!



蒲公英,擅長祛濕熱,可瀉火、利尿、除濕,改善濕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並且蒲公英有利尿散結之效,可以幫助人體排除更多毒素!

馬齒莧,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之效。


赤小豆,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值得注意的是,要選用赤小豆,而非紅小豆,切莫選錯了!


薏苡仁,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淡竹葉,以滲濕泄熱見長。槐花,可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濕效果最佳!


幾種搭配在一起,去除體內濕熱效果尤佳,不妨試試!



——茶2:喝砂仁生薑大棗茶,祛寒濕


材料:砂仁,生薑、大棗、蜂蜜


做法:


1、大棗加水煮熟晾乾,備用;

2、生薑切片,加蜂蜜炒製微黃,備用;

3、砂仁,洗凈,備用;

4、取大棗、生薑、砂仁,用沸水沖泡5分鐘,飲用即可!

砂仁可以辛溫燥濕、醒脾,善於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


生薑,溫中散寒,可以健胃活血,用於脾胃虛寒、泄瀉清稀無臭味、腸鳴腹痛者。


配以甘溫的大棗,起到很好的祛寒濕功效。



立秋已過,防秋燥,吃三果,更健康!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


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過後,多吃三果,有助擺脫秋燥的煩惱!


1、吃秋梨


《本草綱目》中記載:梨可「潤肺良心、消痰降火」。


梨,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可潤肺生津、止咳化痰,對抗秋燥。


雪梨,可以生食、榨汁,也可以燉煮或者熬膏。


梨可以補水,養陰潤肺,而且對嗓子特別好,如果,平時有咽炎的或者嗓子不好的人,可以多吃些秋天的梨。



冰糖雪梨飲

材料:雪梨、冰糖

步驟

1、將梨去皮挖核

2、將冰糖塊放入挖去核的雪梨中。

3、處理好的雪梨放入碗中,放入蒸鍋。

4、隔水蒸1個小時左右,至雪梨軟爛即可。

冰糖味甘、性平,入肺、脾經;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的功效。


2、吃哈密瓜


立秋之後,西瓜漸漸隱退,哈密瓜挑起了「當家瓜果」大梁。


哈密瓜,有清涼消暑、除煩熱、生津止渴的效果,是立秋解暑潤燥的佳品。


《本草綱目》中記載:甜瓜起到「止渴、 除煩熱、利小便、通三焦團壅塞氣、治口鼻瘡」之功效。


哈密瓜性涼,不宜吃得過多,以免引起腹瀉。


哈密瓜含糖較多,糖尿病人應慎食。


3、吃葡萄


葡萄,富含葡萄糖、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元素,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葡萄汁被科學家譽為「植物奶」。


葡萄中含較多酒石酸,有幫助消化的作用,適當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對身體大有好處。在食慾不佳時,吃葡萄有助開胃。


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


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

葡萄其性寒涼,因此糖尿病患者、便秘者少食,當脾胃不和、虛寒泄瀉時應忌食。吃葡萄忌與海鮮、魚、蘿蔔、四環素同食,以防加重腹瀉癥狀。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