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硬核發掘投資機會,用數據論證5大藏金領域!

這是每周為投資者奉上的“君臨數據”欄目。

首先給大家呈上每周更新的北向資金買賣、滬深300漲跌幅、中證500漲跌幅排行榜。

接下來是分析時間。

以下5個風向值得大家關注。

1

疫情受益的醫藥板塊繼續大漲,但外資已經開始堅決賣出醫藥消費個股!

上周受到北京疫情事件的影響,醫藥板塊再次大漲。

之所以說是“再次”,實在是上半年醫藥股漲的太猛了,翻倍股比比皆是!

雖然醫藥股整體確定性強,業績穩定,但——

毫無疑問,在目前的環境下,業績貢獻只是一小部分,絕大部分還是估值提升所帶來的。

正如君臨在昨天推送的《刪繁就簡!君臨這樣暢享A股下半場投資盛宴》一文中所分析到的,

上半年是醫藥+消費的結構性牛市,

截至6月中,前幾大主流指數裡,上證指數下跌了5.36%,滬深300跌了2.28%,

目前漲幅為正的個股1700隻左右,漲幅為負的2100隻左右,漲幅超過20%的股票數量868隻。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醫藥+消費板塊的個股。

可以確定的是,這裡面是存在泡沫的。

我們只是不能確定,這個泡沫是否會變得更大,大到什麽程度才會破裂?

我們也都知道,這樣的估值大概率是會回歸的(幸運的話,可能估值回歸,但市值不回歸)。

但問題是,剛好被我們碰到的概率有多大?

在泡沫上想要有所作為,就像是在走鋼絲,你得確定你有走完全程的能力,否則摔下來那可是傷筋動骨的。

於是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在一片大漲聲中,北向資金開始了堅決的對醫藥股、消費股的賣出。

或許醫藥股還會繼續漲,誰知道呢?

但聰明錢已經溜了。

2

旅遊+航空+電影大跌,未來繼續謹慎,還沒那麽快可以上車!

同樣是受疫情影響,一邊是醫藥股的再次大漲,

另一邊,是旅遊、航空、電影板塊的再次大跌!

既然醫藥消費股太貴了,不適合買,那麽被砸盤的疫情受創股能抄底嗎?

君臨認為,還是謹慎一點好。

雖然國內情緒穩定,但大家都知道,海外疫情的結束仍然看不到盡頭。

美國每天新增確診數字還在2萬+,

巴西、俄羅斯、印度、秘魯、智利等發展中國家因為醫療條件的落後,

估計只能進入“群體免疫”時間了……

可以確定的是,只要疫苗沒有研製成功,疫情受創股們就沒有辦法真正恢復市場的信心。

轉捩點遠遠未到。

3

銀行股受政策傳聞影響大跌,未來機會如何?

國常會是這樣表述的:

“抓住合理讓利這個關鍵,保市場主體,穩住經濟基本盤。

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兆元。”

1.5兆,好家夥,這個數字相當於什麽水準?

——相當於商業銀行2019年淨利潤的75%,且這一規模已經超過了六大國有銀行去年全年的淨利潤水準。

很明顯,真要能做到,銀行業是鐵定要傷筋動骨的。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我國這屆政府說話是算數的,

說要搞去杠杆,搞供給側去產能,搞寬頻中國,搞大眾創業,搞減稅,

很多政策剛剛提出來的時候,都曾經被市場狐疑過,

但無一例外,最終都搞成了,

並且搞得轟轟烈烈,對相關行業的影響用“深遠”兩個字來形容並不過分。

對於這次的銀行業讓利1.5兆,因為是通過財政指揮棒來實現的,

君臨認為,

第一,結果大概率會達成;

第二,樂觀其成。

畢竟我國在疫情影響下,實體經濟確實困難,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

第三,銀行股轉捩點已近。

這1.5兆的讓利,很大可能是通過降息的方式來實現,

對於降息,市場傳聞已經很久了,目前不過是靴子落地前的一個佐證罷了。

這幾年來,我國政府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確實做了很多工作。

去年是減稅,

“2020年5月19日,國務院對外公布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表。

報告指出,2019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超過2.3兆元,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

今年的預期是降息。

上半年一直通過降準、MLF等輕量化手段來間接給市場供水,意思是有了,但畢竟給人不過癮的感覺。

這也導致A股始終是猶猶豫豫,不似美股那麽大開大合。

但不管怎樣,市場始終是有預期的,預期後面還會有更大的動作。

這種預期的結果,就是銀行股一直被壓製著。

在已上市的36家銀行股中,除了業績表現最出色的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常熟銀行等幾隻沒有跌破淨資產。

其他的,已經是統統跌破。

華夏銀行0.44,北京銀行0.53,民生銀行0.53,交通銀行0.54,中信銀行0.54,江蘇銀行0.60……

這樣的估值水準,可以說A股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它不香嗎?

我們認為,這種估值水準,說明市場已經將銀行股的利空充分消化了。

只要投資者有足夠的耐心,未來機會遠大於風險。

記住,

真白馬股的暴跌,每次都是上車機會!

4

外資開始大量買入科技股(新能源車+光伏+面板+軟體+遊戲)

當然,相比起銀行股的歷史性長期機會,

外資更重要的動作在於,他們開始全力掃貨科技股了。

這充分表明了外資的態度:

上半年買醫藥+消費,下半年買科技股!

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第一,醫藥消費太貴了,科技股相對合理一些;

第二,國內疫情雖然余波未了,但畢竟是尾聲了,干擾不了大局,尤其是高科技行業,有著國家政策的全力支持,空間擺在那裡。

其中,五大行業新能源車+光伏+面板+軟體+遊戲最值得關注。

下面重點說說新能源車、光伏、面板三個行業。

1)新能源車。

2018年起,我國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的退出,導致了這個行業一度成為比慘大賽的冠軍。

慘了兩年之後,今年5月份開始,好消息陸續傳出。

首先是汽車產銷量數據,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0年5月,我國汽車產銷形勢持續向好,環比均實現增長,同比增速明顯高於上月。

傳統汽車的銷量轉正,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雖然新能源車的同比還是下跌的,但環比也在恢復中,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4萬輛和8.2萬輛,環比增長3.5%和12.2%,同比下降25.8%和23.5%。

其次,新的政策預期也在不斷強化中。

就是這麽巧,今天消息就出來了——

“工信部發布《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明確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4%、16%、18%。

新的《積分辦法》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此次《積分辦法》修改的主要內容,一是增加了引導傳統乘用車節能的措施;二是完善了新能源汽車積分靈活性措施;三是豐富了關聯企業的認定條件;四是將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車納入核算範圍,對具備節能減排優勢的車型給予核算優惠。”

新的積分政策的出爐,是對舊積分政策的修訂,

按照政府規劃,根據該比例要求,基本能夠保障實現“到2025年乘用車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到4.0升/百公里、新能源汽車產銷佔比達到汽車總量20%”的規劃目標。

新能源車作為我國產業升級重點推進的一大支柱產業,政策力度肯定少不了,經歷了前段時間的生死考驗,行業裡早已是剩者為王。

估值合理+轉捩點信號明確=外資大舉殺入。

2)光伏。

每逢經濟下行,政策補貼必然給力。

這基本上已經是A股投資的一個定律,新能源車在等待政策落地,光伏亦然。

不同的是,作為我國產業升級的兩大高端製造支柱之一,光伏比新能源車起步更早,全球競爭力也更強。

除了國內需求的恢復,光伏還能指望國外需求的拉升。

根據行業消息,深受疫情打擊的歐洲,目前已經推出了對可再生能源的大力補貼政策。

比如意大利,作為歐洲受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意大利政府共劃撥550億歐元(6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專項津貼用於經濟復甦。

在這些措施中,面向建築翻新項目附帶的光伏發電裝置和儲能系統,支持補貼力度將從成本的50%大幅提高到110%。

在歐盟層面,正在將可再生能源列為促進經濟復甦以及保證下一代就業的救命稻草,計劃推出一個相關的“戰略投資基金”,為可再生能源和儲能方面分配1500億歐元的投資。

不止國外,國內同樣火熱。

國家能源局6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新增納入國家補貼規模戶用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為5.96GW,環比4月增長47.89%。

這是繼4月份之後,國內戶用市場今年再度刷新單月裝機新高。

業內龍頭也對今年的行業景氣度有比較大的信心,一個重要的信號是擴產潮重現。

今年2月份,通威股份拋出200億元的高效電池擴產計劃,打響了今年國內光伏產業擴產的“頭槍”。

隨後,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協鑫集成等公司紛紛跟進,掀起了一輪擴產熱潮。

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中旬,8家A股光伏公司先後累計宣布投資708億元,用於光伏矽棒、矽片、電池、組件等製造環節的產能新建。

最新的一個消息是——

6月5日晚間,東方日升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與義烏經開區管委會簽訂了一份“15GW高效電池+15GW組件項目”框架協議。

協議顯示,此次擴產項目總投資約206億元,分兩期實施:

一期建設5GW高效電池和5GW高效組件生產線,建設期限預計2年;

二期建設10GW高效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項目,並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在未來3-5年內逐步建成投產。

3)面板。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面板行業在A股都是不受待見的。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面板產能過剩,價格戰打的厲害,幾乎都是賠錢貨。

比如京東方A,過去年年定增,吸血無數,但業績呢?

要不虧損,要不就是只有可憐的5%以下的利潤率,我見猶憐啊~

但這個傳統偏見,以後很可能要改變了。

因為,歷時20年的面板世界大戰,正在一步步走向終結。

一直以來,全球面板產能集中在日韓台和中國大陸之間,四方角力。

零零年代,日本最先出局,

接著是一零年代初,台灣出局,

最近的消息是,在大螢幕LCD面板領域,韓國也要出局了。

今年1月LG Display CEO Jeong Ho-young表示,由於LCD價格下跌,以及全球供應過剩,LG Display將於今年年底停止韓國國內LCD電視面板的生產。

今年5月,鑒於LCD市場的不景氣以及由此產生的大規模赤字,三星表示,將在韓國本土及位於中國蘇州的工廠停止生產LCD產品。

三星和LG的相繼退出,宣告了在LCD面板領域,中國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目前,我國LCD面板行業的市場份額已經高達全球的六成,隨著韓國企業的退出,份額將進一步上升到八成以上,形成終極壟斷局面。

這是典型的供給側改善,利潤率的甜蜜轉捩點無疑正在形成。

記住,

北向聰明資金的突然買入,值得關注!- 這是先行指標

5

重點關注黑馬成長股:欣旺達、木林森

1)欣旺達

中國動力電池行業擁有全球競爭力,不是嘴上說的。

龍頭寧德時代早已拿下了寶馬、大眾、沃爾沃、捷豹路虎等歐洲系車企的訂單,今年初又搞定特斯拉,簽下一份為期兩年(2020年7月-2022年6月)的大合約。

合約顯示,寧德時代取代松下,將為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供應電池。

行業老二比亞迪,則攻下日系龍頭豐田。

去年底,比亞迪與豐田宣布,將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來研發電動車(BEV),計劃於2020年5月開始運營。

據業內的消息,在合資公司中,豐田負責渠道、銷售和品控,比亞迪負責技術和產品。

這種組合,跟傳統汽車合資公司的中外地位,剛好相反。

個中的內涵,你細品。

在老大老二以外,一些二線黑馬也不遜色。

欣旺達是中國智能手機電池行業的隱形冠軍,2012-2015年間妥妥的十倍股。

如今智能手機普及,空間見頂,於是向動力電池行業擴張,近期終於有了突破,成功拿下日產汽車。

日產汽車19日表示,將與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欣旺達合作研究下一代汽車電池,並共同為日產的e-POWER系統開發下一代車載電池,預計將在年底之前達成最終協議。

日產e-POWER系統是指,由電動機負責驅動車輛行駛,同時搭載汽油發動機負責為電動機供電。

e-POWER將進行國產,首先由軒逸搭載;此次與欣旺達合作,應該是為e-POWER國產做準備。

日產是日系車裡轉型新能源比較堅決的,他預計截至 2023 年底,電動汽車年銷量將超過 100 萬輛,其中包括 e-POWER 和純電動汽車。

欣旺達在新能源車電池行業屬於後來者,做成龍頭很難,但是新能源車市場畢竟夠大,空間數十倍於手機電池。

未來抱住日產這顆大樹,開啟第二春是很有機會的。

2)木林森

木林森是我國LED 封裝的龍頭,根據 LEDinside 數據,公司 LED 封裝營收全球排名第五,國內第一。

這家公司上一波的高光時刻是2016-2017年,其通過低價戰略+激進擴產大幅收割市場,當時業績增速高達85%,股價也一年翻倍。

不過後來野心太大,2018年舉債收購歐司朗Lamps業務,偏又碰上去杠杆政策,

於是2018-2019年股價跌去了三分之二,弄得焦頭爛額。

好消息是,經歷了這麽一輪擠泡沫,股價合理了不少,再加上收購整合見效,2019年毛利率已經見底回升。

2020年的疫情,雖然導致木林森的業績繼續受到影響,但對整個行業來說,或許將是又一次的供給側出清,導致集中度的加速上升。

近期,這家公司動作頻頻,明顯是要再次走擴張路線了。

首先是4月份,木林森與至善半導體簽署《深紫外半導體智能化殺菌項目合作協議》,在深紫外半導體技術上展開戰略合作。

6月9日,木林森和矽基半導體簽訂協議,謀求在“矽基黃光LED”技術的產業化上進行戰略合作。

該技術由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學副校長江風益團隊研發,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兩項技術都有一定的想象空間,未來能做多大還不確定。

但一家隱形冠軍企業,由低調蟄伏轉向頻頻對外投資新業務,從側面可以看出其內部問題已經得到了有效的解決,正進入新一輪的成長期。

記住,

黑馬成長股的大漲,可持續性是關鍵!

——這需要我們通過分散籌碼來降低風險,並通過跟蹤來去偽存真。

投資充滿著風險,我們不能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

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