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就是結了婚的老公,選擇性耳聾,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

請給他們多一點耐心

少一點嘮叨

文 | 大米兒

本文由親寶寶原創首發

1

“我覺得,我好像養了個聾子!”

一大早,朋友A在群裡吐槽,兒子那倆耳朵就是擺設,喊他穿鞋、喝水、吃飯、出門上學、收拾玩具、洗澡、睡覺……喊破喉嚨,他都聽不見。

“說他聾吧,我跟他爸商量晚上吃什麽,人家在廁所裡都能聽見,大叫‘披薩披薩’……你們說他是不是故意的!”朋友憤憤不平。

話音未落,群裡頓時冒出許多大喊“你不是一個人”的老母親們:

“我們家一般是聽到‘看!這是什麽?’的時候耳朵很靈,講其他一概聽不見。”

“我經常跟她說話她沒反應,我要像馬景濤一樣問她,她才能聽見。”

“感覺我生了娃之後嗓門提升了八個度!一句話說至少十遍八遍也不帶搭理的,一說吃什麽吧去遊樂場吧立馬跳起來說:好!”

大家正七嘴八舌互吐苦水,朋友B幽幽說道:孩子嘛,其實就是結了婚的老公,選擇性耳聾。

沉默3秒鐘之後,所有人齊齊為B點讚。

選擇性耳聾,可不就是麽!

2

想想自家老公,做人家男朋友的時候,隨叫隨到,耳朵好使得很。

結了婚,身份一變,好麽,叫他倒個垃圾,跟他說逛街看到一件很好看的裙子,撒嬌說老公我渴了……沒有任何回應。

一說“看,美女”,人家立刻兩眼放光,“哪裡哪裡”……

簡言之,想聽的就聽,不想聽的就裝聾。

這麽說來,動不動就聽不見的熊娃們,可不就是結了婚的老公,選擇性耳聾麽。

我家兒子,大概也是得了他爹的真傳。

“寶寶,洗手吃飯了。”

“……”

“別玩了,該吃飯了。”

“……”

“吃、飯、了!

”“……”

“叫你好幾遍了,聽不見嗎,該吃飯了!!!”

“……”

跟他說話,簡直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這廂你已經忍不住要發飆了,那邊他依舊一副歲月靜好的樣子,專心地玩玩具、看卡通片。

說他耳朵失靈吧,有時候又異常得靈敏。

有次他躲起來,怎麽找都找不到,默默說了句“我要吃冰淇淋了哦”,人家立刻從不知道哪個角落奔出來,“冰淇淋呢”……

又不能真發飆,只好裝可憐:兒砸,媽媽喊得喉嚨痛死啦,你為什麽就是聽不見?

人家今天說“真的沒聽見啊”,明天答“我想多玩會兒嘛”,後天回“你一直說很吵啊”。

面對這樣的孩砸,老母親只剩無語、困惑、迷茫……

3

選擇性耳聾,說明耳朵沒壞,各位老母親們大可放心了。

那到底是什麽原因,讓這麽小的孩子就學會“裝聾作啞”了呢?

對手中的事情過於專注

閨蜜說,她家兒子是恐龍迷,當他擺弄他那些大大小小的恐龍時,跟他說話他是很難聽見的,除非拿走他的恐龍。

《媽媽是超人3》中,咘咘看卡通片時,賈靜雯一連串的“稀飯如果比較涼了,你就要過來吃哦”,“你是小麋鹿嗎”,“小麋鹿怎麽叫”,“你是掉在電視裡了對不對。”

她一句都沒聽見。

之所以毫無反應,是因為孩子們的注意力,全在正在做的事情上了。

研究人類智力和創造力的約瑟夫·皮爾斯曾說,孩子沉浸在遊戲世界裡時,邊玩邊喃喃自語,完全做到了身心合一。

這樣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孩子自然難以被外界影響到。這個時候,家長最好不要去打斷他,以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對嘮叨產生了免疫力

喜劇演員安妮塔·蘭弗洛,曾寫過一首《媽媽之歌》: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

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有沒有在聽啊?!

快起來!然後記得疊被子!

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

別忘了鋼琴課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練!

出去外面玩,別玩太瘋,別鬧太凶。

今晚不準玩電腦!我說了算!我是你媽……

是她自己的真實經歷,也是無數父母每天對孩子在說的話。

同樣的話,在孩子耳邊念叨久了,會讓孩子產生聽覺疲勞。你說的大部分話,他都可以自動屏蔽掉,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自我防禦機制。

所以,想讓孩子“聽”,首先我們得學會“說”,學會有效溝通。

沉默,其實是無聲的抗議

隔空大聲喊話,不停催促,會讓孩子感到反感。

此外,反覆念叨,孩子依舊沒反應後,父母易出現不耐煩的態度和責備語氣:

你長耳朵沒啊、真是服了你了、就知道惹我生氣,也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我不聽不聽,就是不聽。

曾見過一對母子,孩子吃飯時,媽媽一直在一旁念叨:吃慢一點、要吃菜啊、嗆到了吧叫你吃慢一點、別吃肉了快吃口菜啊……

孩子一直不吭聲,媽媽就有點生氣了,“跟你說話呢你耳聾了?”孩子非但不聽,還故意堵起了耳朵。

不回應,其實是孩子在表示對媽媽的反覆念叨及糟糕態度的不滿。

我們只有放平心態,耐心地去溝通,感受到尊重的孩子才有可能“恢復”聽力。

4

孩子的任何行為背後,都有其原因,不單是表象那麽簡單。說到底,孩子的選擇性耳聾,本質上還是父母的溝通問題。

選擇時機說話

當孩子在專注做一件事時,如果我們的事情不是很緊急,不要隨便去打斷他。

這個時候去叫孩子,既達不到目的,還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國外一個研究孩子行為發育的網站speechtherapycentres上寫道,3歲孩子的專注時間為6-15分鐘,6歲孩子為12-30分鐘,10歲孩子為20-50分鐘。

孩子的專注時間本就短暫,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在孩子活動間隙時叫他。

比如我家兒子,在他看卡通片看到一半要喝水時,看完一本書換下一本時,玩玩具有點心不在焉時,跟他說話,他往往樂於回應。

讓孩子做選擇題

對孩子語氣生硬地反覆下同一個命令,甚至帶著抱怨的語氣,只會適得其反。

一位正面管教課的老師建議,需要孩子做某件事時,給孩子做選擇的自由,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

比如:

“快點來吃飯,磨磨蹭蹭的。”

“趕緊穿鞋出門啊,你又要遲到嗎?”

“來洗澡,催你八百遍了都。”

換成讓孩子做選擇,就會好很多:

“你是現在來吃飯,還是再等5分鐘做完你的事情再來吃?”

“是你自己穿鞋,還是媽媽來幫你穿?”

“你想讓佩奇陪你洗澡,還是托馬斯?”

巧用因果法

當孩子假裝聽不見、磨磨蹭蹭時,讓他明白磨蹭的後果,最好後果落在他比較在意的點上。

對門鄰居對此很有心得。曾經她家女兒也是裝聾的一把好手,但她換了策略後,那倆耳朵的聽力好了不少。

孩子喜歡玩滑板車,如果叫了幾遍吃飯她還不動,鄰居就告訴她,如果現在還不吃飯,等會兒就沒時間騎滑板車了哦。

小家夥立刻從玩具堆裡爬起來了。

孩子很喜歡幼稚園裡的一個小朋友,喊她出門上學喊不應,鄰居只要說一句:再不走,你就不能在幼稚園門口迎接那個小朋友了哦。

小家夥三兩下穿上鞋,按電梯去了。

讓孩子感受到尊重

隔空喊話,居高臨下地下命令、催促、抱怨,甚至威脅,都會讓孩子有壓迫感,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和孩子交流時,可以走到孩子面前,蹲下來和他平視,態度平和地溝通。耐心等待後依舊沒有回應時,堅定地繼續重複你的要求。

反覆幾次後,孩子會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看到你的耐心等待,意識到你是認真的。

電影《奇跡男孩》中,奧吉因為被同學嘲笑心情鬱悶,當媽媽問“第一天在學校怎麽樣”時,他不理會,躲進自己房間。

是媽媽態度溫和又不失堅定地,要求他坐下、摘掉頭盔、同他講道理,才讓奧吉解開心結、破涕為笑。

此外,當孩子完成要求後,要及時給予具體行動的誇獎、表達謝意等。

比如:玩具收得很整齊呢;今天穿鞋穿得又快又好哦;謝謝你幫我一起擺放碗筷。

教育小孩,是門學問,需要孜孜不倦地研究、學習和實踐,也如烹製美味,全靠父母的耐心和火候。

恰如樂嘉所說,沒有天生叛逆的孩子,只有沒溝通好的父母。

當你想發火時,請傾聽一下孩子內心的聲音,當你埋怨孩子沒有做好時,請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做好榜樣。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請給他們多一點耐心,少一點嘮叨。

親愛的父母們

面對孩子的裝聾作啞

請管理好我們的情緒

耐心溝通

孩子的耳朵

終會為我們張開

轉發到朋友圈

讓更多家長知道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