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五雜組》遭到乾隆禁毀的明人博物筆記

《五雜組》,明代謝肇淛撰。“組”又作“俎”。全書共十六卷,分為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因全書由五部組成,故“五雜組”。書中內容包括作者讀書心得和對事理的分析,還記載政局時事以及風土人情,涉及社會和人的各個方面。天部記述天文、氣候、節氣和四時的人事活動。地部記述理理、疆界、山川、河流、名勝,包括當時的海外地區,是研究歷代地理的重要資料。人部記述人的形體、心性、境遇,包括技藝、醫藥、術數、書畫、宗教等各種活動。物部記述動物、植物和各種物品,鳥獸蟲魚花卉草木、飲食服飾、文玩樂器等都有論述。事部記述貧富、收藏、文字、職官、行政、姓氏、婚嫁等社會活動。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博物筆記。

謝肇淛(1567 - 1624年)明代博物學家、詩人。字在杭,號武林、小草齋主人,晚號山水勞人。長樂(今屬福建)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他先在湖州作官,因為人正直,仗義執言不徇私與當地仕紳關係處得很不好,曾想過辭官不做。但當時朝廷認為他辦事果斷有能力,不準他辭官,改派東昌。他曾作過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管理河流。在做兵部郎中期間,他詳細記載了河流的原委及歷代治河利弊,著有《北河記》八卷。《紀余》四卷,內容翔實,數據精確具有很高文獻價值。他本人也因政績卓著升為雲南參政,歷任廣西按察使,廷布政使。

謝肇淛為人豁達,學問淵博,好發議論。他把自己的書齋取名“小草齋”,政事之餘就在書齋裡廣博群書,勤於著述。除《北河記》、《紀余》外,他尚著有《小草齋集》六十卷,《史觿》十七卷,《滇略》十卷、《方廣岩志》四卷、《長溪瑣語》一卷,而最為廣泛地記述了明代的社會生活(包括明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方面),一向為研究者所重視的,則是後來遭到“全毀”命運的十六卷稿《五雜組》。

《五雜組》在清乾隆年間、文字獄最盛之時被列為禁書,全國收繳並“全毀”,其主要原因是言辭大膽觸到了清統治者的痛處:關於“夷夏”的議論。謝肇淛學貫古今,有著清醒的頭腦,對歷史和時局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在明朝尚且強盛的時候,就看到了邊界最大的隱患——正悄然發展起來的“蠻夷之族”女真。

鑒於宋朝的歷史,謝肇淛呼籲明政府加強邊防,扼製女真的發展。他說:“三皇五帝之人民土地,一旦淪於夷狄,亦宇宙未有之事也……女真至於蒙古是一大劫,中國之人無複孑遺矣”。他指出,最需重視的,是在那些“震鄰可畏”的“夷狄諸國”中“時時有侵中國之心”的日益強盛的“建酋”。“建酋”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謝肇淛如此明確地將清朝的建國之始令人震懼的清太祖樹為明朝的第一號敵手,能不引起清統治者的極大反感嗎?”

不但如此,謝肇淛早在萬歷年間就已提出了製服夷狄的策略,就是“以夷攻夷”離間他們,防止他們聯合。他分析,“建酋”之所以暫時未暇“窺遼左”,是由於有西夏、蒙古為其腹背之患,尚有內顧之憂。因此,就要利用西夏、蒙古與女真族的矛盾,想辦法讓他們互相猜忌。謝肇淛認為,這是邊城守將製服強悍善戰的“夷族”最好的策略,即“以智謀勝人”。他強調一定要讓西夏、蒙古、西夏們保持均勢,並且要嚴防他們聯合。這樣,他們就各自保境無暇,沒有心思來侵略中國了。否則,他們一旦聯合,或者有其中一個強大後並吞其余,中國就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中,離虎狼之口不遠了。

《五雜組》在清代雖然遭到禁毀,但是在明代刊印幾個版本還是被人秘密的保存了起來,並且流傳到了今天。當前存世的版本有明萬歷新安潘膺祉如韋館刻本、明德聚堂刻本、明吳航寶樹堂刻本、清代抄本。新中國成立以後,中華書局重印出版了《五雜組》,使之得見世人。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