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9海外並購展望:整體樂觀,趨向務實

近年來全球企業並購包括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持續火熱。而根據貝恩谘詢近期發布的《2018年全球並購市場年度報告》,2018年全球兼並收購的總金額達到3.4兆美元,比2017年增長11.5%,並接近2015年3.8億美元的歷史最高點。但也不難發現,受到全球政治不確定性攀升、相關監管趨嚴等因素阻礙,海外並購在2018年下半年有所降溫。

展望2019年,不少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市場人士表示,海外並購依舊會積極發展,但企業的態度會更加務實。而中國企業將會在海外並購上更靈活,擴大目標企業所處國家和地區範圍。

2018年下半年海外並購降溫

通過採訪數家機構,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雖然有種種逆風因素,但2018年全球兼並收購依舊強勢增長,交易金額接近歷史最高點。

美富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奧布賴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8年跨境交易仍然強勁,交易數量比2017年略有下降,但仍高於近年來的平均水準。

美國偉凱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寇(BillChoe)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8年科技行業的跨境交易仍然活躍。“2018年前三個季度,交易額上升至894億美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1.5%。但同時,並購項目的數量反而下降11%,這表明並購企業的估值大幅上升。”他稱,這在很大程度上也符合全球並購的總體趨勢。

對於其背後的驅動力,寇表示,科技領域的海外並購越來越多受到戰略層面而非僅僅戰術層面的驅動。對於許多並購者而言,在不斷加速的技術衝擊下,好的並購交易已經上升為一種生存手段。

而在熱門地點上,他介紹說,印度是最具吸引力的國家之一,是很多企業未來1~2年內技術並購的首選地。德國位居第二,之後才是美國、英國和加拿大。

“高管們普遍將德國在技術領域的深耕細作作為驅動因素。事實上,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最近就指出,德國是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國家,也是歐洲競爭力最強的國家。”奧布賴恩又表示,英國原本對那些希望發展客戶或知識產權基礎或開發新業務模式的企業具有吸引力,但無序的英國脫歐侵蝕了企業對英國的潛在並購意願。其他有吸引力的市場還包括以色列和北歐。

安永交易谘詢服務華中區主管合夥人袁皈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安永在去年年底曾就海外並購對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涵蓋14個行業領域的2600多名高管進行了調查,其中有174名來自中國。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私募股權(PE)投資者成為2018年並購交易的一個主要影響因素。其越來越多地用於中長期投資,以強大的購買力重回並購市場。PE可投資本達到歷史最高水準。”他指出。

安永戰略及運營谘詢服務亞太區主管合夥人唐亦檬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以科技顛覆為代表的顛覆力量仍是企業主要的已知風險。科技引發的變革,尤其是讓消費者改變偏好或購買行為的變革速度不可低估。消費者方面的壓力驅使企業突破傳統行業邊界,並購是其應對這些挑戰的最快途徑。”

此外,她稱,政府和監管機構持續加強乾預商業和海外並購,是全球企業高管在2018年海外並購中面臨的新風險。隨著政策不確定性的加劇,高管們需要了解新的貿易、關稅和反壟斷政策。

2019年趨勢:對待並購將更加務實

對於2019年的海外並購趨勢,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機構結論較為一致:對海外並購持樂觀態度,但在2019年進行海外並購的意願卻有所下降。其背後的原因主要包括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監管及其他律法趨嚴等。

寇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由於經濟和地緣政治的逆風,2019年科技領域的海外並購前景顯然是不確定的,但技術領域的企業高官對未來1~2年的情況依然保持樂觀態度。

“2018年下半年,我們對來自技術行業公司的150名高級管理人員進行了調查。”他介紹稱,大多數受訪者(62%)表示他們還是希望在未來兩年內進行額外的跨境技術收購。但他也指出,目前放棄並購的情況比比皆是。近一半的受訪者(44%)表示他們曾放棄潛在的跨境交易,其中又有57%表示,由於巨集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他們已經放棄了最近一次的交易。

寇表示,通過他們的調查,科技領域企業高管普遍認為全球政治變化、地緣政治、法規等會對2019年海外並購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幾乎一半接受我們調查的受訪者(47%)認為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是未來12個月影響收購戰略的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因素之一,其次是美國與傳統盟友的緊張關係(29%),還有近四分之一(24%)認為英國脫歐是重要因素。一些企業的首席財務官稱,英國脫歐預計將影響其在歐洲的並購計劃,他們正尋求在增長中且有更好機遇的其他地區進行收購。”寇說。

除了政治因素,寇介紹,監管環境的挑戰也是企業高官認為會在2019年影響海外並購的主要因素。

“很多受訪者向我們表示,並購交易過程中,他們最大的錯誤是未能提前充分研究當地市場規則。受訪者認為影響最大的三方面法律和監管是反壟斷法規(61%)、稅收相關法律(55%)和國家安全審查(27%)。”他稱。

“反壟斷規則正在全球範圍內收緊。一家受訪的英國網絡安全企業稱,美國如今采取各種嚴格的政策限制外國公司,反壟斷對其是最具挑戰性的障礙。”此外,他表示,受訪者也提及全球各國政府正在采取更嚴格的方法來審查潛在威脅其國家安全的海外並購交易,特別是涉及技術時。

除了美國,寇表示,英國也加強了並購審核,使政府有更大的權力審查跨境技術交易。同時,在歐洲,不論歐盟層面還是歐洲國家層面,建立更強的投資控制動力的意願都在上升。例如,德國最近就否決了一起高科技製造業的外來並購。

“事實上,現在的審核越來越嚴格。即使目標公司在加強了監管的國家有終端客戶或相關活動,也可能觸犯其海外並購監管規則。”他稱。

無獨有偶,奧布賴恩也向記者提及了若乾法案趨嚴恐影響2019年的海外並購市場整體發展。

“正如我們去年預測的那樣,不論對戰略買家還是PE,美國安全審查(CFIUS)在海外並購問題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奧布賴恩從法律角度向記者羅列了《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FIRRMA)的多個“亮點”。

他稱,FIRRMA的全面實施將在2020年2月之前完成,目前,FIRRMA授權CFIUS開展試點計劃。試點計劃下,CFIUS審查的交易範圍將擴大到包括涉及關鍵基礎設施、特定行業的關鍵技術或美國公民敏感個人數據的某些非控制性投資;試點規定所涉及的審查範圍內的交易還要引入強製性聲明程式。

此外,去年11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也提出了一份針對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方案,確定了14類“新興技術”。清單中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3D列印等。

中企需提前評估技術及法律性問題

就中國企業2018年的海外並購情況而言,偉凱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中國企業與並購業務負責人張釗(AlexZhang)則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稱,考慮到來自中國的海外並購所面臨的一些不利因素,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在2018年表現尚屬良好,總交易額與2017年相比僅略下降至947億美元,降幅為12.6%。

他強調,這種堅韌不拔反映了中國企業在海外並購上的靈活和有彈性的態度。一方面,中國對美國的並購交易在2018年下降了65%,為29.7億美元,僅相當於2016年峰值567億美元的一小部分。去年,美國也僅是中國並購的第九大目的地。但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在西歐的並購強勁復甦,增長了78.3%至588億美元,僅次於2016年創紀錄的906億美元。

行業方面,他介紹稱,能源,采礦和公用事業行業(EMU)依然排名第一,達到375億美元,約佔全部海外並購的40%。科技、媒體和電信(TMT)排名第二,達到149億美元,約佔16%。

“2018年的最新發展是中國企業對消費行業並購的興趣日益增加。該行業在2018年排名第三,總額達到110億美元,創歷史第二高。這表明中國企業有興趣收購可向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人群銷售優質產品的業務。”他稱。

對於2019年中國海外並購的前景,張釗分析,儘管中國和目標國家的政府政策發生了變化,但中國似乎仍然對海外並購抱有強烈的興趣,而且在2019年及以後的交易機會仍然可能很多。

對於中國科技企業的海外並購趨勢,他預計,中國企業對TMT行業的海外並購熱情將在2019年持續。中美間在該領域的並購數量料將減少,但中國科技公司將在並且正在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尋求更廣泛的技術供應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