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社科院發布2018年六大考古發現 一半為史前考古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公布6項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史前考古佔比最重,共計三項,此外各有一項東周、秦漢和金代時期考古發現。

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論壇揭曉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論壇公布了6個入圍項目,分別為西藏申扎縣尼阿底舊石器時代遺址、山西襄汾縣陶寺北兩周墓地、甘肅寧縣石家東周墓地、新疆奇台縣石城子遺址、江蘇張家港市黃泗浦遺址、醫巫閭山遼代帝陵。另外還發布了1項國外考古新發現,即洪都拉斯瑪雅文明科潘遺址8N-11號貴族居址。

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黃門岩1號洞穴地點。社科院研究所供圖

據介紹,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是華南新舊石器時代過渡階段典型洞穴遺址,展現了華南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的聚落形態特徵,全面反映出晚更新世晚期以來,現代人行為複雜化發展的新階段及社會複雜程度,系統再現了中國南方從狩獵采集社會向早期農業社會過渡的歷史進程。

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為屈家嶺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的重要城址,為長江中遊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資訊。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規模巨集大的夯土台基和規劃有序的高層級院落,對於研究史前中國區域社會複雜化、文明起源及“早期中國”的形成等課題具有重要價值。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填補了芮國後期歷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向東周諸侯國發展演變的典型個案。

蘆山峁遺址地貌與發掘區。社科院考古所供圖

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是川東地區現存歷史最早、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古城遺址,為進一步探討秦漢帝國對西南地區的經營及其地方行政制度建設提供了重要材料。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是近年來發掘面積最大的金代高等級城址,對金代捺缽制度、行宮的選址與營造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新京報記者 倪偉 見習編輯 劉丹 校對 劉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