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通緝令有用嗎?最後一句話是關鍵,抓到犯人不是問題

古代雖然是皇帝最大,是人治社會,但朝廷往往也會制定法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同時也維護了皇帝的權威性,總不能沒有依據,僅憑個人喜惡就治罪別人吧?犯法的人中,總有些膽大包天之輩,選擇潛逃不認罪,這時候官府就會開始搜查,張貼通緝令就是一種方法。

相信大家在古裝劇中也看過通緝令的,大體內容就是犯人的一張畫像,下面再寫幾行字。那這時候就有個問題了,這畫像和犯人的樣貌差距不小,僅憑一張畫像能抓到犯人嗎?只靠畫像是抓不到人的,但是還有其他方法。首先古代人外出都需要路引,它就相當於現代人的身份證,主要作用就是證明人的身份,姓甚名誰,家住在哪裡,還有大致的畫像。所以暴露的可能性很高,抓到犯人也不是太難。

除此之外,官府往往會實行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連坐和保甲,各朝各代都有類似的方法。一個人犯了錯,和他關係親近的,或者處於同一塊地區的,都要受到懲罰。不過這些人如果能主動檢舉犯人,就可以避免懲罰。這就針對了犯人,除了要應對官府,還要防範街坊鄰居。

最後一點,才是大殺器,那就是賞金。通緝令上最後一句話都會明碼標價,提供犯人線索的有賞金,如果能將犯人捉拿歸案,賞金會更多,一般都是幾百兩。如果犯人的身份和罪行不一般,幾千兩也有可能。這些錢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那是一輩子都賺不到的。

錢財動人心,面對這麽一大筆錢,老百姓們自然會出力幫官府抓人。他們也不敢私藏犯人,一旦被發現,那也是要問罪的。犯人抓不到的話,這對當地官員的仕途也會造成影響。種種條件加起來,犯人想逃跑實在是件困難的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