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民國故宮文物失竊案,犯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本文來源於 收藏馬未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民國初年,著名的紫禁城文物失竊案,曾經轟動整個宮廷,溥儀下令徹查宮中內賊,查到最後,犯人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這時,大清已然亡了,溥儀這位末代皇帝雖已經不再是一國之君,卻也還能留在宮中,由當時的民國政府發放生活費,繼續過著皇帝的生活。

溥儀13歲那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對宮外的世界充滿好奇,便重用了學貫中西的蘇格蘭人莊士敦做“帝師”,天天纏著他讓他給自己講外頭髮生的新鮮事兒。

莊士敦倒也勝任,一直有講不完的中外新聞給小皇帝聽,有一天,他跟溥儀說,那天我偶然路過城中的古玩市場,有許多和皇宮裡的擺設一樣精美的物件在出售呢。

不說還好,這一說,溥儀嚇得從龍椅上彈起來,命莊士敦全權負責調查此事,看看究竟是不是宮中的文物。

身為“帝師”的莊士敦,就此兼職起了皇帝的“私家偵探”。經過清點,他確實發現了宮中有文物失蹤了,古玩市場上那些尖貨,很可能就是這批寶物。

在這次清點中,收藏了乾隆皇帝大量珍藏的建福宮首先被莊士敦調查起來。然而他剛介入,建福宮就突發了一場大火,火勢凶猛的還沒來得及有所響應,就把宮殿燒了個精光,乾隆爺珍藏的許多箱秘寶也成了灰燼,至今我們也不知道這次火災損失了什麽東西。

負責調查的太監報告說,是建福宮內的電線發生短路,才引起的火災。但剛剛開始調查建福宮,就發生離奇火災,打死溥儀都是不相信的——更有可能是太監們監守自盜,發現皇帝派莊士敦來調查,為了讓庫存出入死無對證才選擇放火。

的確,太監是存在作案的可能性的。據莊士敦的調查,當時地安門街上新開的古玩店,很多都是太監或內務府官員親戚家的。

而且,從動機上來說,大清亡了已是既成事實,愛新覺羅家現在全靠國民政府賞口飯吃,坐吃等死不如大膽地偷,盡情地偷,反正皇家沒了實權對自己也沒有約束力了。

於是不久,溥儀便下定決定整頓朝廷,把絕大多數太監都趕出紫禁城,隻保留了最低生活所需。

奇怪的是,溥儀裁撤了幾乎所有的太監之後,莊士敦依然發現京城裡的古玩攤還是“每日上新”。難道真犯人還在宮中?

於是,他每天就在宮門觀察是不是有可疑人物攜帶寶物出宮——因為莊士敦推斷,戒備森嚴的皇宮,不可能是外賊所為。

很快,他就有了線索,每天總有一個人身背包裹進出城門,而這個人卻無人敢攔。

終於有一天,莊士敦逮到機會,將他堵截了下來,他發現,這人居然是溥儀的胞弟溥傑!而問起這些寶物的來源,他說都是皇兄賞賜的,部分是要拿出宮外“修繕”的。

見他不像撒謊,莊士敦便放走了溥傑,自己卻陷入了思考:

宮中所藏被倒賣是每天在城中可以看見的事實,如果溥傑撒謊,他自己弄來這麽多宮中藏品往外倒賣,不可能沒有人向溥儀打小報告;如果真是溥儀賞賜,那皇帝在請自己調查文物失蹤事件的時候,為什麽沒有給溥傑“開白名單”呢?

世界最著名的虛構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有一句名言:

不知道這句話有沒有為同出英倫莊士敦所知,但這位“名偵探”也像福爾摩斯一樣,推導出了僅有的一種可能——偷賣文物的犯人,就是溥儀本人。

這又是怎麽回事?皇宮裡的東西都是溥儀的才對,他為什麽要上演這出“我在故宮偷文物”呢?

其實,先前太監偷文物的事件,雖然和溥儀沒有關係,但是確實是他自己帶起來的風氣——溥儀把文物以賞賜的名義交給溥傑,由溥傑帶出宮外倒賣,在莊士敦奉命調查之前,這已經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而倒賣文物的動機,還就與莊士敦有點關係。

作為“帝師”,莊士敦涉獵廣泛,時常給溥儀介紹來自西洋事物,比如自行車、比如網球,年輕的溥儀對這些新奇玩意兒充滿了好奇,長此以往,溥儀對西方世界產生了興趣。

所以,溥儀動了去英國留學的念頭。可是我堂堂大清的皇帝(儘管已是個吉祥物)居然要出國留學,在前朝遺老看來就是大逆不道,在激烈的反對下,溥儀只好不甘願地作罷。

於是,溥儀開始了自己的“B計劃”——曲線救國,先籌措足夠留學的錢財,總有一天會有跑路的機會。

溥儀清楚,這些東西名義上雖然是私人財產,但時局動蕩,難保民國政府出爾反爾收走它們,還不如趕緊換點錢實在。

這個計劃,在莊士敦究明真相之前,也只有溥儀和溥傑二人知道。根據“賞溥傑單”的記錄,有至少一千多件的文物被溥儀用此法賣到社會上去。

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取消了所謂的“君主立憲”的制度,不再承認愛新覺羅的皇室地位,強硬命令溥儀兩小時內離開紫禁城。這年,溥儀剛好18歲。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大批文物專家湧入宮中,清點、比對、修複。當他們得知此事後,立即開始追回溥儀“敗出去”的這些寶物,卻隻收回了一小部分。

某種意義上來說,溥儀的確沒有犯法,他只不過是一個用自家祖上積累的藏品換錢維持奢華生活的敗家兒而已。但是,這之中又有哪一件不是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的創作呢?

(本文圖片與故事,來自嗶哩嗶哩趣味歷史紀錄片《歷史那些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