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網退貨?稱霸防曬界的安全首選,歐盟說“致癌”

Artist:afremov

“二氧化鈦是致癌物,

物理防曬霜不能用了!”

這兩天,護膚品圈被這個消息屠屏了

這事緣起於2月18日,歐盟對“物質和混合物的分類,標簽和包裝(CLP)法規”(EC)第1272/2008號進行了更新,把通過吸入途徑進入體內的二氧化鈦歸為2類可疑致癌物。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鈦是很常用的物理廣譜防曬成分,這個消息立刻引起了很多使用者的恐慌,我們後台更是開啟了刷屏模式。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這個新規定的含義、以及對防曬產品選擇的影響。

歐盟新規到底說了什麽

將可吸入二氧化鈦列為歐盟分類標準中的“2類可疑致癌物”,但不是所有形式的二氧化鈦都在這個分類中。它只針對“含有≧1%、直徑≦10微米的二氧化鈦固體混合物”。並且是指“通過吸入”,可能致癌。

因為列入了2類可疑致癌物,所以商家在產品標簽上要做出以下注釋:

1)含有1%(或更多)的、空氣動力學直徑≦10微米的二氧化鈦顆粒的液體混合物的包裝上,要注明 “警告:噴塗時可能形成對人體有害的可吸入液滴。不要吸入形成的噴霧或薄霧”。

2)含有1%(或更多)二氧化鈦顆粒的固體混合物的包裝上,要注明“警告:使用時,可能形成有害的可吸入粉塵,不要吸入粉塵”。

說人話

歐盟認為吸入粒子大小≦10微米的二氧化鈦時,有致癌可能。商家需要在產品上標注注意事項,讓公眾知道。

這裡面其實有2個最重要的關鍵詞:

吸入

2類可疑致癌物

吸入

WHO的“2B級可能致癌”也好,歐盟的“2類可疑致癌物”也罷,科學界一直以來對於二氧化鈦與癌症之間的擔心,都源於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呼吸吸入。

並不是塗抹在皮膚表面後的“滲透吸收”。

2類可疑致癌物

大多數人一聽“致癌物”三個字,就會嚇到大腦一片空白,其它內容全都自動屏蔽。其實對於我們的消費者來說,了解致癌物分類的含義,可比“致癌物”這三個字更重要。

歐盟的“2類可疑致癌物”,

意味著“一碰就得癌症”嗎?

致癌物的分類,一般參考的是國際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分類(IARC)和歐盟標準。

其實二氧化鈦的可能致癌性已經被提出來很長一段時間了,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幾年前已經把二氧化鈦歸類為“2B級可能致癌”。意思就是“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可以理解成“有證據表明它能引起人類癌症,但目前還遠沒有定論”。

這次歐盟把二氧化鈦列入“2類可疑致癌物” (Substances which should be regarded as if they are carcinogenic to humans),可以理解為“應被視為對人體具有致癌性的物質”。一般認為,對於這類物質的主要擔心,是來自於動物模型,實驗研究在動物模型上可能已經發現了一些致癌依據,但在人類身上的作用還不清楚,可能致癌劑量和濃度也未知,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圖片來源:soogif

為什麽動物模型上面有可能,在人身上就不確定呢?

說白了,人體是一個和動物模型區別很大的生物體;再加上脫離劑量去談毒性,是沒有科學意義的。比如,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開發過程,大家可以看到已經圈出了很多藥物都可能在細胞或小鼠上有效,但是否對人有效,就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驗證過程。

你真正需要警惕的,不是防曬霜

基於“吸入”和“直徑≦10微米”這兩個標準,你真正需要警惕的化妝品是:粉狀產品和噴霧。

粉狀彩妝、防曬粉、噴霧型防曬

這些產品,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確,都會容易引起吸入問題。

正確使用方法:

在使用含有高濃度二氧化鈦的粉狀產品(散粉、腮紅、眼影、防曬粉等)或噴霧型液體產品時,一定要屏住呼吸,並盡量在通風處使用(室外最好)。

塗抹型防曬霜——拒絕背鍋

而大家最關注、也是最高頻使用的——塗抹型防曬霜,我們認為無需擔心。

退一步講,如果你真的擔心塗抹的純物理防曬霜會致癌,那還不如擔心一下幾乎每天都在吃的紅肉(豬牛羊肉)和65℃以上的熱水,它們可是比2B(WHO給二氧化鈦的評級)更高的2A級別致癌物;以及更更高的1級致癌物——紫外線(UVA/UVB/UVC)。

防曬霜:

非納米的純物理防曬(塗抹型)

仍然是最安全的選擇

很多童鞋會說:那我用化學防曬不就好了?

我們還要再念叨一次,“物理防曬成分”和“化學防曬成分”,在安全性上的區別:

在現有研究基礎上,我們認為,化學防曬確實在膚感上更容易做到輕薄不泛白,但基於非納米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純物理防曬,仍然是目前最安全的防曬霜(或是做過惰性包膜處理的微粒物理防曬劑)。

化學防曬不是避風港

除了可以引起皮膚過敏外,化學防曬劑的主要潛在問題是可以通過皮膚進入血液被人體吸收。而非納米二氧化鈦和二氧化鋅這兩個純物理防曬成分,是不會被透皮吸收的。

2019年,美國FDA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發表了他們關於四種化學防曬成分(Avobenzone, Oxybenzone, Octocrylene, and Ecamsule)的研究結果(文獻[1]):

在最大使用量實驗Maximal Usage Trial (MUsT)中,所有被測試的四種化學防曬劑均以超過FDA閾值(0.5毫微克/毫升)的量被人體吸收。因此,FDA明確提出,化學防曬成分需要補充進行“最大使用量實驗Maximal Usage Trial (MUsT)”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安全性,並提供真實的數據進行臨床藥理學分析。當然,在現階段FDA並不認為這些化學成分一定有安全問題,只是需要進一步研究。

在FDA批準的16種防曬成分中,物理防曬劑 “氧化鋅”和“二氧化鈦”是經過再審、同時確認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高安全級別GRASE『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and effective』,即『一般認為安全有效』的縮寫)。

說人話

不管是FDA關心的“透皮吸收”、還是歐盟關注的“呼吸吸入”,從被人體吸收的角度來說:

選擇不含酒精的、非納米;或包膜微粒的塗抹型純物理防曬霜,仍然是目前最安全的防曬霜。

不塗防曬霜更安全嗎?

抱歉,請大家要記住:紫外線才是1級致癌物(比起2級/2B級,是真正最該被重視的)~

相對於過度暴露在陽光下的危害,一定要堅持使用防曬產品才是王道。

說人話

歐盟新規,不影響我們對“塗抹型純物理防曬霜”安全性的判斷。

要關注二氧化鈦等顆粒物的吸入風險:

在使用粉狀彩妝、防曬粉、防曬噴霧時,一定要屏住呼吸,並盡量在通風的室外使用。

要關注護膚品中納米成分的安全隱患:

因為消費者嫌棄物理防曬的大白臉效果, 二氧化鈦的納米粒子(小於100nm)被越來越多的品牌用到了防曬霜中,以減少泛白,換來達人們的一句“清爽透明,完全不泛白”;

也或許是因為“納米”兩個字看起來給人滿滿的科技感?再加上確實出現了一些正面的研究結果?總之,現在越來越多的護膚品/彩妝品,開始用“納米級成分”作為行銷重點。

但是,作為一名納米材料領域的科學工作者,再次重申我自己的觀點:對於出現在化妝品中的納米粒子,不管是二氧化鈦納米顆粒,還是那些以“深層滲透”為優勢的納米級功效成分(比如某些尺寸的納米級玻尿酸),我們都應該提高警惕。就算是在功效上已經有了一些正面研究結果的“可滲透小分子功效成分”,仍然要給科學界一個足夠長的時間,來證明其安全性。

最安全的防曬霜,仍然是我們一直在推薦的:

不含酒精、非納米;或包膜微粒的塗抹型純物理防曬霜。

可以無腦遠離風險的方法:

放棄以下這些對防曬霜的不切合實際的要求和期待--塗了和沒塗一樣、不泛白、清爽薄透得如同護膚水乳(如果有一個防曬霜確實做到了這幾點,大概率要麽是成分達不到“最安全”,要麽防曬劑濃度不達標)。

參考文獻:

[1].https://www.fda.gov/drugs/news-events-human-drugs/spotlight-cder-science-new-fda-study-shines-light-sunscreen-absorption

[2].Matta MK, et al. Effect of Sunscreen Application Under Maximal Use Conditions on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Sunscreen Active Ingredien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External Link Disclaimer. JAMA. 2019;321(21):2082-2091.

圖片來源:Google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