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文解讀STO將如何融合傳統金融和數字貨幣

區塊鏈所構建的經濟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創新,可最缺的也正是創新。“幣改”、“鏈改”、“票改”、“鏈能經濟”,為了再堅挺一段時間,圈內已經創造出太多創新性的概念。

區塊鏈金融創新領域,前段時間還在研究探討風靡一時的穩定幣,穩定幣給世界帶來的改變還沒有研究明白,STO已經名聲鵲起,關於STO的討論鋪天蓋地而來。

一方說,區塊鏈從不缺創造的新概念,新概念為的就是割韭菜;

一方說,合法合規的STO將取代ICO,引領下一個融資熱潮,成為具有公信力的新型融資方式;

另一方說,STO缺少全球性成功案例,我們等待STO順利在二級市場交易的時候;

……

各門各派,有理有據。

發展初期的STO 是否能夠成為下一個真正的風口?引領下一個狂潮?

STO本質屬性

傳統金融市場發展至今已經存在了諸多問題,比如:融資手續繁瑣、融資周期長、融資雙方資訊不對等等。區塊鏈作為實現價值在互聯網世界點對點流通的技術,通過資產上鏈,可以實現權益、資產自由流動。因此,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傳統金融資產的Token化。

在這一價值化概念下,第一個推火的便是ICO(Initial Coin Offer)。據悉,從去年至今,全球總融資規模超過百億美金,這其中,以太坊借助IC0募集了約1800美金;EOS總募集了近700萬ETH,大約42億美金,才有了後來的公鏈之爭。

ICO在書寫一段又一段暴富傳奇的時候,也暴露了它缺失監管的弊端,空氣幣、傳銷幣、詐騙幣,魚龍混雜的混亂時代,更是導致了多少“家破人亡的事故”,就此,各國開啟了監管,甚至禁令。

區塊鏈推火了證券型通證,從理論上說,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將區塊鏈項目通證融資置於了合法合規的框架中。

STO與ICO的區別在於,STO具有傳統證券性質,需要去證監會備案,代表的是貨幣、數字資產、公司股份,未來預期的分紅。可以是債權、股權、分紅權等具有證券屬性的金融產品。

同時,STO代表真實的權益,實現了將傳統融資和數字貨幣兩個世界完美的融合,可編程是STO發行相對於股票發行最大的優勢,分紅權、投票權、優先權等,只要證監會許可就可以。

STO拓寬了融資管道,加速全球資本流動。理論上講,任何用戶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域以任何規模的資金,都可以投資他認為具有價值的證券型通證產品。

本質上講,STO只是一種融資方式。雖然圈內大多數人在期待STO成為下一個融資浪潮,但目前整個區塊鏈領域的行情都不是很理想,投資方更加謹慎,二級市場更加冷漠,STO主動擁抱監管的路並不好走。

更加直接地講,STO並不會引起下一個瘋狂。

STO擁抱監管

從2017年年底就已經誕生的新概念STO,在美國研究性發展了一年,目前市場已經構建了ST的生態,其中包括發行協定、發行平台、交易平台等。

因此,關於STO如何擁抱監管,我們將以美國為例。並且,在此需要提示的是,STO所謂的“合法合規”也並非全球性的,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規定。

首先,STO需要有資本投入,並且設立當地發行實體。

據美國1933年《證券法》規定,“證券”是任何形式的投資合約以及股票、票據、債券等其他形式的股權債務工具。Token需要有資本投入,即投資人投入包括資金、現金、商品、服務和票據等形式的資本。與此同時,投資人在整個投資過程中目的是證券價格或是價值的提高,並且積極參與到這一過程中。當Token滿足對證券的界定時,也將受到《證券法》的約束。

如果區塊鏈項目想要在美國進行STO,就必須在美國設立實體。因為從法律角度講,必須要有一個主體來控制與Token建立法律關係的基礎資產和業務。

以上是STO的準入門檻,所以STO的準入門檻相對而言較高,並非在區塊鏈項目魚龍混雜時代,所有“漂洋過海”的項目都可以借國外的殼進行非法集資。

其次,合規是STO的“咽喉”。

對於美國SEC而言,STO只是一個名字。“白馬黑馬都是馬”,SEC關心的是它是不是證券,是不是在合規的途徑進行銷售。相關部門對交易可實施暫停、撤銷、回滾措施。據了解,暫停是如果在鎖定期內進行交易,所有交易則需要暫停執行。撤銷是如果交易是違法或者無效的,正在進行中的交易就會被撤掉。回滾則是非法或是違規交易完成後,項目會被強製回到最初的狀態。

並且,根據美國《證券法》規定,所有投資人申請STO都將被美國SEC監管,尤其是銀行账戶的開設(KYC)和反洗黑錢(AML)。

按照規定,項目募資資金不可以私自動用,募集的資金與投資人的名單都需要提交給反洗黑錢部門,等待部門的指令才能確認哪些資金可以用,哪些不能用。STO明星項目tZERO計劃融5億美元,但經過審查後,最終宣布的融資金額為2.5億美元。

雖然目前全球70兆美元的股票資產,100兆美元的債券資產,230兆美元的不動產資產,符合《證券法》和監管機構要求的證券類通證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但STO在符合監管+底層實際資本注入雙層要求下,必然使得STO更加理性,理性也就意味著將不會成為瘋狂的“現象級”。

STO的雙面論

在所有宣傳、講座和媒體報導中,STO最大宣傳優勢就在於它的“合法合規”。牽一發而動全身,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將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STO是IPO在區塊鏈領域的更新。STO節省了時間,提高了速度,降低了費用,正是因為大幅度減少中間商,將極大的降低金融機構的腐敗和操縱。

但是納入證券法的STO為了實現全球性的流通,則必然向有關部門提供主體資料、代幣許可情況、資產情況第三方評估、公司審計報告、法律意見書(項目真實性、資產情況、法務債務情況),並且,目前已經出現了大量孵化STO的服務公司和機構,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中間商。因此,合規的成本必然將是昂貴的。

理論上,STO可以加速全球資本流動。因為區塊鏈技術本身就是打破了時間、太空和個人限制的技術,STO應該可以幫助用戶在任意時間、任意地域投資他認為有價值的證券。甚至有人稱“未來,優質資產可以以通證的形式像液體一樣流通到任何有價值或需要它的地方”。

但是不是證券化Token就一定有更好的流動性呢?

據了解,目前知名的STO項目OpenFinance,tZero,,Templum等都隻接受合格投資者注冊。合格投資者是什麽概念?

其中,個人合格投資者(Accredited Investor)認定標準如下(滿足其中一點即可):

過去兩年的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或配偶30萬美元),並預計本年度收入與之前相當;

家庭淨資產超過100萬美元(不包括主要居住地房產);

銀行、合夥企業、企業、非營利組織和信託公司等實體。

由此看來,目前在幣圈混跡的大多數韭菜都不符合以上的要求,合格投資者這一條就很有可能成為STO將會面臨的投資難題。這也是很多宣講STO者不甚提起的。

STO發展至今,我們雖然相信它是完美結合傳統金融和數字貨幣優點的新型融資方式,它也可能會成為撬動全球數百億美元證券經濟的杠杆。但STO在一廂情願主動擁抱監管的同時,也注定了它不再是全民皆歡的風口,不是全民崇拜的狂潮。

(作者:奔跑財經,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台“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