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魔都速度”全球第一

韋樂平 “魔都速度”全球第一

獨一無二的千兆覆蓋規模、邁入全光網2.0的

第一個中國城市、一步到位的萬兆準備

IT時報記者 郝俊慧

10月24日,上海電信宣布,建成“千兆第一城”。

在全球超高速寬頻的發展歷史上,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裡程碑。

千兆,對於很多國際大都市而言並不算稀奇:中國的香港、韓國的首爾、日本的東京、美國的奧斯汀……國際大都市都已推出千兆商用服務。

然而,時至今日,這些千兆之城,卻被上海甩在了身後。千兆帶寬、千萬級覆蓋、兩萬個小區、對稱10G-EPON FTTH(光纖到戶)……上海超高速寬頻網絡的各項指標都遙遙領先。

那麽,這些指標意味著什麽?“千兆第一城”的上海將給世界帶來什麽?即將到來的5G,又將給千兆市場帶來何種變化?近日,《IT時報》記者專訪了工信部通信科委常務副主任、中國電信集團科技委主任韋樂平,請他對這些問題一一解讀。

關於千兆第一城

“從數據上看,上海光纖到家的普及率和速率,不僅全國最高,甚至也是世界第一。”

——韋樂平

上海推出千兆服務在全球範圍內並不算早,卻隻用了兩年便實現了規模化、商業普及,Ovum說上海的更新規模是獨一無二的,韋樂平認為,上海速度稱得上世界第一。

《IT時報》:與全球同類城市相比,為什麽上海的更新速度會這麽快?

韋樂平:後發製人一向是中國特色,尤其是在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以光纖到家為例,美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Verizon是世界上最早開始推出此項業務的電信運營商之一,但它發展了10幾年,還沒有中國幾個月發展的用戶多。目前全美國只有不到2000萬光網用戶,而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國的光纖寬頻用戶數是3.28億

在這麽快的中國速度裡,上海速度尤其快!從數據上看,上海光纖到家的普及率和速率,不僅是全國最高,甚至也是世界第一。這不僅僅是因為上海市場大、需求多、政策扶持給力,更是上海電信運營商執行力的體現。

IT時報:上海電信此次宣布,建成“千兆第一城”,但全球範圍來看,很多城市很早以前便推出了千兆服務,那麽,除了規模優勢之外,上海的“第一”還體現在哪裡呢?

韋樂平:正如我此前所言,很多國外城市雖然光網到戶啟動較早,但發展非常慢,真正實現規模化和光纖進戶的並不多,例如美國電信運營商通常採用光纖到路邊或光纖到戶+同軸電纜相結合的方式,光纖隻到路邊或者用戶房屋的外牆, 房屋裡面還是同軸電纜。

從百兆到千兆的更新,這種模式是可行的。同軸電纜在較短的距離範圍內,理論上是可以提供數百兆、甚至千兆的傳輸速率,但這種模式的代價很大,不僅成本高,而且銅纜的抗干擾和抗腐蝕能力較差,更重要的是,更新太空很小,能夠保持穩定的千兆速率已經很難,一旦全網將來向更高速率,比如萬兆更新,幾乎不可能。

光纖到戶則徹底解決了更新難題,光纖傳輸速率穩定、可靠,而且理論上有無限的升速太空,目前上海採用的是對稱10G-EPON FTTH(光纖到戶)技術,已經實現萬兆到樓,這為將來更新做好了一步到位的準備。

IT時報:全國都在推動光網建設,為什麽是上海成為“千兆第一城”?

韋樂平:新一代資訊網絡設施是推動網絡強國戰略的基石,上海在這方面的示範效應非常明顯。上海之所以成為龍頭,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前瞻性的頂層設計、政府長官的戰略性眼光、城市多年儲備的技術能力和技術人才等等。

有一點特別值得關注,是上海市政府對於創新技術的支持。比如上海將矽光子技術的研發和突破,作為首批市級重大專項投入24億元,這對於中國整個通信產業的突破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網絡物理層的技術創新已成為進一步降低帶寬成本的關鍵,目前,光通信成為電信網發展的速率和成本瓶頸,如果說光器件是瓶頸的平方,那麽,光芯片就是瓶頸的立方。

從技術趨勢來看,正逐步走向以矽光子和新一代光纖等創新技術為代表的新物理層。矽光子技術是指通過矽光集成,用光代替電進行傳輸,讓光子作為資訊載體,可以實現更高速率、更高帶寬、更低功耗、更低成本,是電信網物理層最根本性的創新主線。

對於發展矽光子的技術創新,我呼籲了六年,因為研發成本巨大,很少有地方政府和企業捨得投入,而上海市政府如此大手筆的支持,正是其成為全國科創龍頭的原因顯現。

關於全光網2.0

“上海是中國最早部署城域網ROADM,邁入全光網2.0階段的城市。”

——韋樂平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的光網用戶超過3.28億,但這只是全光網時代的開始,實現整個網絡的光交換,才算真正進入全光網時代。

IT時報:您此前曾提過,光網分為1.0和2.0階段,請問目前全球的光網建設處於怎樣的水準?其中上海又在哪個階段?

韋樂平:目前媒體對全光網有一個誤解,認為光纖到家(FTTH)就是全光網,而事實上,全光網的真正內涵是傳輸網、接入網、交換節點三個部分都要實現光化。

因此,我將全光網分為1.0(全光纖網)和2.0(全光自動調度)兩個階段,光纖到家是第一階段,傳輸節點引入光交換,也即引入ROADM(可重構光分插複用器,可以通過遠程配置,根據需要任意指配上下業務的波長),實現交換節點光化,則是全光網的2.0階段。

從全球範圍來看,國外不少運營商由於在1.0階段遇到很多困難,無法在用戶規模上有所突破,因此,他們提前進入2.0階段,Verizon在10年前開始做ROADM,在這方面發展要快於中國。

國內情況來看,上海電信在全光網1.0階段的建設成果,在全球範圍內都遙遙領先,上海整座城市的光纖到家覆蓋率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的城市都要高。同時,上海也是中國最早部署城域網ROADM,邁入全光網2.0階段的城市。

中國電信在全國光網建設中也已經開始邁向2.0時代,2017年中國電信已經在長江中下遊的21個乾線節點全面部署了ROADM,形成區域全光網,緊接著,華南和華北兩張更大規模的ROADM智能光網絡很快就要開始部署。

因此,儘管國外在2.0階段比我們早發展了10年,但我們正在加快追趕的步伐,而且中國後發製人的優勢也很明顯:美國的光網大多採用的是2.5G PON技術,但中國已經是10G PON,骨乾網更是100G高速光層直達鏈路,無論是網絡建設的經濟性,還是網絡調度的效率,中國都有明顯優勢。過幾年,等全國範圍的ROADM智能光網絡建設完成之後,在2.0階段,中國的整體網絡水準一定比他們好。

關於5G

“一定要相信技術進步帶來的歷史性作用。光纖、互聯網、移動技術的誕生,都不是因市場而來,但在技術驅動之下,它們卻創造了市場, 也創造了歷史。” ——韋樂平

正在舉行的進博會上,中國電信用5G信號覆蓋了核心展館,同時擁有千兆寬頻和5G試點的上海,做好準備了嗎?

IT時報:5G目前正在試點,您此前曾表示,5G的巨大容量和新架構將給承載網帶來巨大壓力,那麽,目前上海的光網建設做好迎接5G的準備了嗎?

韋樂平:5G網絡建設有兩個特點:基地台數更加密集,流量將逐漸趨近固網流量,因此,光網和IP網需要大幅擴容更新,光纖基礎設施需要大幅度增強。我做過簡單估算,5G需要的基地台數大約是4G的1.5-2倍,同樣體驗速率下5G成本至少是FTTH的2倍,因此,5G替代光纖到家,不大可能。國外由於光纖到戶破土比較困難,因此電信運營商正在嘗試5G固定無線接入方案,比如Verizon。但這種方案在中國並不適用,因為它的成本太高了,信號品質也不如FTTH那麽穩定。

現在還不能判斷上海的光網建設是否已經做好了迎接5G的準備,畢竟5G還沒有整體規模化建設和應用,但至少可以說,上海是準備相對充分的城市,畢竟這裡的網絡建設水準是全國最超前的,但在全國範圍內,特別是欠發達地區,中國電信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需要提醒的是,5G的投入回報前景不是那麽樂觀。由於消費市場已經飽和,垂直行業能夠給電信業務帶來多少收入,現在誰都不清楚。eMBB(增強型移動寬頻)應該是5G在第一階段的主流業務,但它屬於流量業務,可以有流量填充管道,卻並不能帶來多少收入,因為中國電信運營商的流量經營已經見頂了。

但是,一定要相信技術進步帶來的歷史性作用。光纖、互聯網、移動技術的誕生,都不是因市場而來,但在技術驅動之下,它們卻創造了市場,也創造了歷史。因此,對電信運營商的地位,我們要有清晰的認知,第一,它非常重要,是建設新一代資訊基礎網絡的主力軍;第二,它不是萬能的,建設智慧城市、推動整個社會經濟轉型,需要政府、各垂直行業、電信運營商大家一起努力,由全社會充滿信心,腳踏實地去奮鬥。

IT時報:在5G建設的路線上,上海也一路領跑,根據規劃,2020年,5G將進入商用階段。請問,在5G階段,上海的引領作用應呈現在哪些方面?

韋樂平:我想上海憑借著政府的超前思維、企業的雄厚技術積累和豐富的實際經驗, 不僅在網絡建設和維護運營上可以領跑和示範,而且在網絡技術創新上也會有所建樹,當然也一定會在行業應用上有所突破。

IT時報:為了實現“網絡強國”的目標,中國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突破?

韋樂平:中國在網絡建設規模和水準都已經全球領先,5G階段與其他國家並駕齊驅,光通信指標甚至是大幅領先,但這並不等於網絡強國已經建成。

事實上,很多核心技術中國是缺失的,CPU/GPU/DSP/FPGA、高速ADC/DAC、射頻功放/射頻前端、毫米波器件、作業系統、數據庫、高端伺服器、高速光芯片等,一系列核心技術的“命門”都被別人掌握。

千萬不要覺得搞個大會戰,用個幾年的時間,中國就能彌補這個差距,對手至少比我們早走了數十年,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可能還需要經過幾十年堅持不懈地投入和努力,才可能在核心技術上取得全面突破,從而將中國建設成為真正的“網絡強國”。困難之大可想而知,但這一步必須要邁出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