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馮侖:年輕人不婚不生孩子是一種進步

封面配圖|《單身指南》

本文內容選自馮叔最新音頻節目《馮侖商業私房話》

文|馮侖(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條新聞,說的是年輕人不願意早早結婚生孩子了。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 2018 年全國結婚率只有 7.2‰ ,已經連續五年下降了。全國的新生兒人數是 1523 萬,比 2017 年減少 200 萬人,出生率僅為 10.94‰ ,創下了近 60 年來的新低。

之前民政部有過一個調查,表明 2012 年以前辦理結婚登記的主力軍是 20 歲到 24 歲的年輕人,到了 2017 年主力軍就變成了 25 歲到 29 歲的人,推遲了整整 5 歲。

從數據上可以明顯地看出來,這屆年輕人對待婚姻的態度和前輩們大不一樣了。晚婚晚育甚至是不婚不育,在他們看來都是很正常的。

我覺得,現在年輕人不婚、不生孩子的思想挺正常,甚至可以算是社會的一種小小進步。今天我就來聊聊這件事,我為什麽會認為這是一種進步?

在說到不婚不育之前,我想說說婚姻和生孩子這事的本質。

先說婚姻。之前我說過一句話,好女人都是「追求愛情,順便結婚」。而有的女人卻常常會「追求結婚,順便愛情」。對於男人來說也是一樣。這裡的好壞不是在簡單的褒貶和評價,只是想說明這個人對待婚姻是不是懷著一種功利的態度。

那麽從婚姻來看,大家都會想到愛情。實際上婚姻是一種契約,它是受到法律的承認和保護的,有句話是這麽說的:「法的理念不外乎正義,正義的本質就是公平。」

在結了婚之後,夫妻雙方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財產的問題,俗氣一點說「結了婚就得談錢」,如果是懷著「追求愛情、順便結婚」的態度,愛情就是主導,那麽這時候兩個人的經濟能力差距就不重要了。

但如果是懷著「追求結婚順便愛情」的態度,婚姻很可能成為一個工具,用來拉平夫妻雙方的經濟差距,不管是男強女弱還是男弱女強,這種基於利益的婚姻就不純粹了。

說到這兒,我想起一個故事,在「新文化運動」的時候,流行過一部舞台劇,叫做《玩偶之家》,易卜生的作品。裡邊的女主角叫娜拉,是家庭主婦,本來生活挺幸福,但有一次因為幫朋友找工作的事情和丈夫吵架,意識到丈夫其實隻關心他自己的名譽和地位,把妻子當成了一個不需要愛和尊重的玩偶,所以娜拉離開了家。

娜拉尚且覺醒,敢於離家出走,拒絕了湊合著過,現在的年輕人就更有想法了,他們更看重人格、精神和經濟的獨立,流行的生活態度是「不將就」。東西可以少,但質量要好,所以他們對待婚姻的態度就會更加慎重。

《美食、祈禱和戀愛》 | 高質量單身好過低質量湊合

再來看看生孩子這件事。

繁衍是生物的本能,但當人類發展到現在,生孩子又不完全是為了繁衍。

在古代,對於生孩子有一個很精辟也很現實的解釋,那就是「養兒防老」。在那個年月,人老了,他就會喪失下地勞動的能力,如果他不是一個知識分子或者商人、官僚,那他就很難在年老之後養活自己。這種情況怎麽辦呢?只能靠結婚、生孩子,而且最好能生兒子,越多越好。這樣家裡才能有壯勞力,保證老兩口下不了地的時候依然有飯吃,有衣穿。

在那個時候溫飽就是人生的頭等大事,所以生孩子不是為了「愛孩子」,而是為了「用孩子」,把生孩子當成了一筆投資去做。

大家知道這種想法現在已經不合時宜了。現在我們有了一整套的社會福利和保險制度,還有商業保險來做補充,如果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努力奮鬥,做好理財規劃,那麽等他老了,他可以去養老院或者請保姆,沒有孩子也能夠很好地生活。溫飽問題解決之後,生孩子的意義才又被人拿來重新思考

這些年流行過一個詞,叫做「原生家庭」,就是指一個人和父母組成的那個家庭。從前交流的時候大家都會說,「我爸怎樣,我媽怎樣」,現在大家更願意去講「我的原生家庭是怎樣的」,看起來區別不大,其實這個詞要強調的,不是你父母本身有什麽優缺點,而是他們的性格和行為對於你個人有什麽樣的影響?這才是最重要的。

從「原生家庭」這個詞上可以察覺到,溫飽問題解決了,大家開始更多地關心到內心層面,願意去回本溯源地找到自己性格缺陷的來源,也很關注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保證溫飽之後還要給他一個什麽樣的家庭環境?

《小偷家族》 | 朝不保夕,何談未來

之前我還看到過一句話,叫做「為什麽當父母不需要考試?」我一想,是啊,現在什麽都流行考個試,拿個證書,在對待孩子這麽重要的事上,造人卻不需要「考試」,不需要「資格」。這是否合適呢?在整個社會層面上,年輕人似乎達成了一個默契,生孩子的前提從「用孩子」轉變成了「愛孩子」,所以生孩子必須要很慎重。

說到這兒,就不難發現,的確年輕人現在不婚、不育,他是有他的考量的,這種考量應該說是一種進步。道理很簡單,整個社會已經意識到了結婚生子不再是一道必須簡單使用的公式,而是一道沒有對錯的選擇題。

在宗族社會,人丁興旺就代表著一切美好,每個人都被大家族捆綁了,所以年輕人就必須去結婚生孩子,否則就要面臨很大的輿論壓力和精神壓力。

但是現在人口流動太頻繁了,宗族社會已經被瓦解,大家族的存在感已經很低了,逢年過節偶爾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平時都是陌生人和年輕的流動的人口在一起相處,父母也是一樣,生活逐漸地形成了各自的軸心。老年人和年輕人各過各的,老年人跳跳廣場舞,下下棋,中年人可以旅遊,年輕人可以追追劇、刷抖音。

平時誰會注意到一個陌生人有沒有結婚生孩子呢?大家彼此似乎更關注自己,而不太把目光投射在別人的懷裡。

當然,目前年輕人不得不結婚生子的壓力還是來自於上一輩的家庭,當上一代的家人和孩子的距離,無論是心理距離還是生活中的空間距離都越來越遠的時候,這種壓力就會逐漸消失,年輕人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多。

對於他們來說結不結婚、什麽時候結婚、生不生孩子,其實是一個自己就能作主的選項。成年之後每個人都會清楚地感覺到理性和感性的博弈。現在的年輕人所面臨的社會更加多元,有時候感情到位了,但是理性卻讓他們對待結婚生子更加謹慎。

《北京愛情故事》| 多元社會更需要理性和克制

我一直有一個判斷,每一代的人都有自己奮鬥的驅動力,也有他們成功的理由。每一代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每一代人都會比他們上一代人更優秀更強。

現在的年輕人通過網絡不僅可以看到全世界的同齡人在想什麽做什麽,也能參考幾十年前的同齡人的生活和想法,他們能看到計劃生育的年代,也看到了開放二胎的年代。對於結婚生子,這些年輕人看到的樣本不比任何一代少,所以他們在選擇什麽時候結婚生子,還要不要結婚生子的時候,可以參考的經驗就更多,提出的想法和訴求也就更多。

當這些年輕人面對人生的選擇題時,他們利用看到過的樣本,也能推理出適合自己的答案或者歸納出他們想要的生活方式,更何況現在科技進步了,人均壽命也在提高,社會變得更多元,所以容錯率也就更高,大家彼此之間的寬容度也就更大了。

哪怕這些年輕人先給自己一個不太合適的答案,那他也有機會一邊奮鬥一邊積攢自己的能力和財富的資本,慢慢修正答案。

去年有個新聞報導,在日本東京,有個男人叫敬騰顯嚴,他和一個叫初音未來的動漫角色結婚了,花了 200 萬日元辦婚禮,還邀請了 39 位朋友做見證,敬騰顯嚴也不是第一個這麽做的人,他拿到了結婚證,已經是初音未來的作為妻子,發出的第 3700 張結婚證了,有意思吧?

對於離家出走的娜拉來說,魯迅認為她要麽回去,繼續忍受丈夫和沒有愛的婚姻,要麽就墮落。對於敬騰顯嚴來說,他擁有了理想中的愛情,順便得到了現實中的婚姻,不管新娘是不是真實存在的人類,他都是幸福的。

總而言之,在我看來,現代社會給了年輕人可以不婚不生孩子的選項,只要他們能承擔相應的後果,那這就是可以理解的行為,對於他們的選擇大家都應該給予尊重,因為對於整個社會而言,生活得幸福有尊嚴比再漂亮的數據都好看。

我祝福這些敢於做出選擇,也敢於承擔後果的年輕人們。

圖片來自網絡

主編|王滔編審|陳潤江顧問|王淑琪

馮叔新音頻節目《馮侖商業私房話》正在喜馬拉雅 FM 播出,每周更新三期,全年 100 期節目。訂閱《馮侖商業私房話》,你可以——與商業思想家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理清思路,找準人生方向;汲取前人經驗,避免踩坑;與多位商業大佬間接對話,直抵靈魂;收獲人生路上的指明燈、探路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