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食文化:皇宮、王府和市井平民是怎樣吃螃蟹的?

作者:王清和

秋風起,蟹肥時。

李白醉中放歌:“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月下獨酌·其四》)

螃蟹是高人雅士、市井平民全都喜歡的食物。

中國文人把吃蟹、飲酒、賞菊、賦詩,視為金秋韻事。食蟹,在中國已經發展成為“蟹文化”。

一、生活品位大師們的至愛

有人嗜蟹如命,歷史上留下不少佳話。

東晉時的畢卓(字茂世)年少時就放達不拘,後為吏部郎,常因嗜酒以致廢棄公事。他曾對人說:“要是能得到一條船,船上裝滿幾百斛的酒,四季時鮮放在船的兩端,右手拿酒杯,左手拿蟹螯,吟詠在酒船中,便足以了此一生了。”(《晉書》卷四十九)

明末清初的李漁是著名的生活品位大師,他曾經很自負地說:“予於飲食之美,無一物不能言之,且無一物不窮其想像,竭其幽渺而言之”,但接著承認:“獨於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無論終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與不可忘之故,則絕口不能形容之。此一事一物也者,在我則為飲食中癡情,在彼則為天地間之怪物矣。予嗜此一生。”(《閑情偶寄》飲饌部“肉食第三”“蟹”條)

他每年在蟹還未出時便開始儲錢,呼其為“買命錢”。把九月、十月稱為“蟹秋”,其間每天必食蟹;並命家人滌甕釀酒,以備糟之醉之所用。糟名“蟹糟”,酒名“蟹釀”,甕名“蟹甕”。他有一位婢女,勤於事蟹,即易其名為“蟹奴”。

具體的食蟹法,他認為,“清蒸”最好。

明代張岱看法類似:“食品不加鹽醋而五味全者,為蚶、為河蟹。河蟹至十月與稻粱俱肥,殼如盤大,墳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腳肉出,油油如螾衍。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陶庵夢憶》卷八“蟹會”條)

於是每到十月,張岱便約兄朋輩舉行“蟹會”:午後開始,每人六隻蟹,趁熱吃以避其冷腥,配料有“肥臘鴨,牛乳酪,醉蚶如琥珀”,瓜果有謝橘、風栗、風菱,“飲以玉壺冰,蔬以兵坑筍,飯以新余杭白,漱以蘭雪茶”,極為講究,“真如天廚仙供”。

二、皇宮、王府怎樣吃螃蟹

《酌中志》卷二十“飲食好尚紀略”中,逐月細述明代皇宮中飲食習俗。

宮眷內臣們吃螃蟹,採用清蒸法,蘸醋、蒜,佐酒。三五成群,圍坐共食,並且比賽剔蟹胸骨,高手剔蟹八路完整,樣如蝴蝶。吃完螃蟹,通常要喝蘇葉湯,用蘇葉洗手。螃蟹宴是宮中盛會。蘇葉(紫蘇、紫蘇葉),辛溫解表,行氣寬中,可用治魚蟹中毒所引起的吐瀉腹痛等症。《天啟宮詞一百首》有詩記曰:“玉筍蘇湯輕盥罷,笑看蝴蝶滿盤飛。”在十二月,宮中吃的諸多食物中還包括“酒糟蚶、糟蟹”等。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描寫的“螃蟹宴”熱鬧非常,那螃蟹,“一斤只好稱兩個三個。這麽三大簍,想是有七八十斤”,但還是不夠,“不過都是有名兒的吃兩個子。那些散眾的,也有摸得著的,也有摸不著的”。劉姥姥算了筆账:“這樣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錢,五五二兩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第三十九回)——這是王府氣派。

三、老北京的“炒螃蟹”“全蟹湯”

《醒世姻緣傳》中,有一次狄員外請相於廷來商量事體,這是一幅“農家樂”的景象——螃蟹,活洛魚,椿芽,蒜苔,盒子餅,綠豆撩水飯。大家平日吃的是“爐”(蒸)的螃蟹,此次吃的是炒螃蟹,做法是先將螃蟹都剁成塊,用油醬豆粉拿了,吃時現炒,而且“京裡人”擅長此法。

“京裡人”的另一種吃法,是做螃蟹肉湯,一碗兩個,難在剝殼:“全全的一個囫圇螃蟹肉,連小腿兒都有”——可惜此湯在北京已經失傳了。

【作者簡介】王清和(男),北京人。除歷史論著、譯著外,在海內外發表大量詩、散文、隨筆、評論等,曾在多家報刊有專欄。近年出版有《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活》、《金瓶梅詞話》(校點本)等。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