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戰“疫”說理】疫情防控做好“人文關懷”三個維度

作者: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 劉君莉

眾所周知,人文關懷是馬克思哲學的重要維度之一。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黨中央高度重視並多次強調人文關懷的重要性。2020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加強心理乾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2020年0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強人文關懷,組織開展心理疏導,穩妥做好疫情善後工作,防範化解社會矛盾。2020年3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明確強調要加強對境外我國公民的關心關愛。可以看出,黨中央為確保打贏疫情防控戰,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將“人文關懷”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和應對舉措之一。

如何做好人文關懷?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中如何體現“人文關懷”?結合本次疫情防控實踐,當從如下三個維度著手。

一、人文關懷的基點:尊重生命 全民救援

中華文化倡導“以人為本”,人的生命重於一切。此次疫情防控始終要把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最高位置,彰顯了最根本的人文關懷。抗“疫”是一場生命和健康保衛戰,也是舉國上下共同參與的人道主義大行動。疫情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各界大聯動,14億人高度配合,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村莊,全部設置關卡消毒查體溫,居家自我隔離抗“疫”。疫情期間黨和政府密切關注群眾的生存狀態,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製和“菜籃子”市長負責製;極力維護城市“生命線”--水電氣熱網;加強醫用物資和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建立交通運輸“綠色通道”,統一調度重要物資;保障全國生活必需品市場總體穩定,隔離地區生活必需品集中送上門;醫護人員、醫療和生活物資對口支援武漢。14個戰時移動應急方艙醫院一周之內拔地而起,7500位建築工人十日左右建成容納千人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60家三甲醫院規模醫療系統一個月之內建成,千方百計增加數萬張床位。各兄弟省市和解放軍雨夜馳援,346支醫療隊、4.2萬多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這種全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救治大災、捍衛人權的偉大舉措,也為世界所矚目。

中國做到了關鍵時刻,人民為重,生命第一。1月25日,農歷大年初一,中國多方緊急響應,生死接力,不到24小時實現了對國際貨輪“歌詩達賽琳娜號”上的4806人進行全員檢測;2月19日元宵節之夜,中國派專機和醫護人員飛越8300公里,將“鑽石公主”號解禁的61名湖北人從印尼巴厘島接回家。面對醫療短缺、病人激增的實際困難,我國毅然在疫情爆發3周之後,采取19個省市合力將湖北16個市分片包乾,並實現了對感染病例及疑似病例的“應收盡收,應治盡治,不落一人”。尤其是,中國實行了分級分類診斷救治,重症、危重症病例集中全力救治,密切關注孕產婦、嬰幼兒病例,做到了不問年齡,對每一個患者都免費救治,不計成本不計得失;與有些國家進行病毒檢測費用高額,後期治療天價相比,我國兆美元巨額財政撥款和巨量的物資消耗只為守護國民的健康和生命。中國舉全國之力,用近兩個月時間將境內的新增病例清零。

二、人文關懷的開展:創傷疏導 心理撫慰

病毒威脅身體健康的同時對人們的心理和心靈產生巨大的衝擊和影響。此次疫情防控戰不僅是一場“病毒阻擊戰”,也是一場“心靈保衛戰”。“剛性”的醫療防護挽救了人的生命,維護了身體的健康,但無法醫治人的心理創傷,疫情引發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傷害會滯後數月或者更久,心靈的創傷需要慢慢恢復。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突破工作時強調,病人心理康復需要一個過程,很多隔離在家的群眾時間長了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病亡者家屬也需要心理疏導。要高度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動員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強心理疏導工作。面對患者的心理重壓和普通民眾關注疫情產生的“替代性心理創傷”,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乾預顯得重要而迫切。

在疫情防控的不同時期,國家采取關注重點人群,針對不同人群的心態提出不同的乾預措施和原則。疫情爆發初始,國家衛健委第一時間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乾預指導原則》,將受疫情影響的民眾分為確診患者、疑似患者、醫護人員、與患者密切接觸者、不願公開就醫等四大人群;疫情進入攻堅階段,國務院發布《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將患者及家屬、病亡者家屬、弱勢群體、醫護工作者、民警(輔警)和社區工作人員等作為疏導重點。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各個部門針對“四大人群”“五大人員”,運用“金字塔”工作模式,綜合應用各類心理危機乾預技術與到位的宣傳教育,組建了以精神科醫生為主的心理救援醫療隊和以接受過心理熱線培訓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有突發公共事件心理危機乾預經驗的志願者為主的心理援助熱線隊伍。

綜合運用“健康中國”、“12320”、省級健康平台、心理危機乾預熱線等多種線上通訊設備,實施分類乾預,全國上下一盤棋,黨政、企業、社區、社會組織、學校、科研機構、志願團隊等多元主體協作參與,凝聚合力戰“心”疫,在全國迅速構建了立體化、全方位、全覆蓋的心理乾預和疏導機制: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員會首發“抗“疫”心理援助倡議書”;教育部組織1600多所高校開通援助熱線,助力人民群眾增強“心理免疫力”;北京市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防控指南》;陝西師范大學、雲南大學、鄭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分別發布心理健康指導手冊或者開設相關課程,為師生及公眾建立“心靈守護”之牆;多數社區籌備疫情防控心理疏導組,及時疏導解決民眾心理問題。各個部門通力合作,為民眾構築病毒防火線的同時建構“心理長城”,織起一張溫暖的“心理防護網”。

三、人文關懷的旨歸:從人類命運共同體到天地萬物為一體

疫情在全球的爆發讓我們看到,不僅全國上下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乃至於“地球村”是個“人類共同體”;我們全力救治國民身體,守護健康,關注心理及生存狀態的同時也不忘對其他國家民眾的關懷,持續對89個國家4個國際組織提供了醫療物資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3月26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申明我們會“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願同有關國家分享防控有益做法,開展藥物和疫苗聯合研發,並向出現疫情擴散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同時介紹了“中國經驗”,闡述了“中國主張”,提出“中國倡議”,承諾繼續作出“中國貢獻”,彰顯了中國的道義擔當。在全球抗“疫”中,我們建立了向所有國家開放疫情防控的知識網絡,分享防護措施、治療方法;呼籲其他國家要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保護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中國紅十字會專門設立“抗‘疫’國際人道援助基金”,地方政府、企業、民間機構和個人也參與到對外援助行動中來,如馬雲基金會攜手聯合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人道主義應對計劃”駐中國特使辦邀請眾多參與新冠病毒治療的一線臨床醫生,花三星期的時間編寫《醫院、醫生和護士的治療護理手冊》,3月28號緊急上線,新冠病毒防護實戰經驗實現全球共享。國內防控與國際防控聯融為一體,展現了四海之內皆兄弟,大災大難同舟共濟的深厚情懷。

疫情的全球肆虐,我們逐漸意識到,不但全球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也是某種不可分割的“共同體”,整個生態系統是人與萬物共生、共存的生命家園,人類與整個天地萬物血脈相連,息息相關。我們意識到人類和野生動物是生命共同體,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體系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它們的生存安危同人類的命運休戚與共,善待野生動物就是善待我們自己;意識到地球上的每一個生物和物種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法則和特定的生態位,人類不能為了自身利益超越自我“生態位”去擠壓、強佔其他物種的生態位,要運用正確的發展方式與生活方式保持與其他物種適度的張力與動態平衡;意識到人與大自然的其他生命體之間既緊密聯繫而又具有各自的生命特性,人與自然交叉的同時不能隨意突破二者的生態界面;意識到我們要對自然中一切生命予以尊重、順應和保護。

總之,疫情防控讓我們更懂得敬畏生命,關懷他人,尊重大自然各類生命體的生命權利和生存秩序。善待其他的類存在(植物和動物),從“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到“民胞物與”,從“人類命運共同體”到“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這也是人文關懷的最終旨歸和實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