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十而已》的“不完美女性”人設

文 │ 谷雨

都市霓虹的飲食男女,遠處看光鮮亮麗近瞧卻也一地雞毛,精致鬆軟的生活剖開後,全是些雞毛蒜皮的欲望,大城市漂泊的年輕男女們,最不缺的就是奮鬥和勇敢的故事,這向來是現實題材劇最愛的素材。《三十而已》也不例外,但它的破題點更聚焦也不乏大膽。

《三十而已》寫的是女性的從容。

檸萌影業出品的《三十而已》也切中了女性題材。別開生面的是主創們把切口對準三十歲的女性,通過奢侈品櫃姐王漫妮、全職太太顧佳、以及在商場物業工作的鍾曉芹,以三人生活為截剖面,觀察這個年齡段“新女性”的價值觀和精神面貌。

看似一刀切的以年齡分界,卻方方面面展現當代女性生活狀態:那些即將步入三十歲大門的都市女性們,她們經歷過青春期,踏足過社會,與生活交手,碰過壁也交過卷,人生來臨到而立之年,《三十而已》試圖向觀眾呈現她們的迷茫、糾結、痛苦,與選擇。

沒有完美大女主的設定,就連劇中人物也被網友戲稱是“許放炮、陳養魚、梁有財、鍾摩托”,剝開影視劇中標準男主,《三十而已》對男性的刻畫是平視冷靜的,絕不是夢幻好男人的設定。《三十而已》的鏡頭細膩也克制,王漫妮一頭扎進了愛情、顧佳努力融入新社交圈、鍾曉芹離婚後迷茫於前夫和現男友之間,它沒試圖去定義三十歲的女性“該如何”,而是冷靜的呈現三十歲的當代女性“是如何”。

表達要顯深刻,就一定要靠細節與情感壘砌黏合。

滬漂8年的王漫妮裸辭後處處碰壁,擺攤低價賣掉自己曾經看重的衣服、鞋子,也終於看清楚了上海這座城市,看清了青春是屬於年輕人的紅利,這座城市不會為任何一個人停止轉動。所以在出租屋,當她請大家吃火鍋決定離開上海,哭著剖開自己的心聲,說“在上海8年我覺得上海太大了,太曠了”,彈幕裡的觀眾才能感慨萬千:“知道她們是演的,但我們是真的。”

螢幕外,屬於我們的生活,是真的。

不完美的女性人設

《三十而已》的故事發生在女性即將踏入三十歲的那段時間,對年輕女性觀眾來說,這個年齡階段的女人是成熟且具有魅力的。對三十歲以上的女性觀眾來說,《三十而已》又像是一本照片書,王漫妮的天真和努力是自己的曾經,顧佳的苦是自己的苦,鍾曉芹的長不大也是自己過往的模樣。

以三條故事線為推進方式,這是《三十而已》討巧的地方。從每條故事線的主人公身上,觀眾能夠看到不同視野、不同思維體系的女性,及她們眼裡的世界和上海。她們是當下女性的典型縮影,能迅速拉近觀眾距離。

豆瓣上網友這樣評論這部劇,他說“30歲的女人需要顧慮的太多太多,家庭、婚姻、儲蓄、未來......很少有這樣一部幾個女主角沒有勾心鬥角的女性生活劇了,簡直是國產劇清流。”短短的一行字,將為生活打拚的女人,她的困頓展現地淋漓盡致。

編劇沒有給王漫妮、顧佳、鍾曉芹安上霸氣聰明的完美人設,恰恰相反三個人都並非十分完美。典型人物的提取是這部劇成功的地方,戲劇化的處理則讓這部劇始終保持著較高好看度。

從角色塑造上來說,三個人都有自己想要抓住的東西,但在三十歲之際都又同時失去。王漫妮三十歲的生日,在她最不願回去的老家過的,她失去了自己闖大城市的“心氣”;顧佳三十歲生日的時候丈夫許幻山單膝跪地,拿鑽戒給了她最好的一次生日派對,但殊不知丈夫已經離自己越來越遠;鍾曉芹三十歲生日的時候,生活送給她的第一份禮物是“離婚”。

那麽她們是怎麽失去的呢?《三十而已》在初期已經埋下伏筆。泡溫泉的時候,漫妮問另外兩個人的願望是什麽,顧佳說自己需要安全感(家和煙花公司);已經離婚的曉芹說自己沒有許願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了; 漫妮說自己希望能留在上海和去香港(愛情);但實際上三個人的生活各有各的苦。

王漫妮,櫃姐,三個人裡最想要扎根上海,三十歲時候要求自己感情和事業都想要一個。一個月一萬多的收入,花一半錢租住上海市區,大城市裡打拚8年到頭來沒一份積蓄;職場晉升路上有更加年輕的人空降;感情上遇到一份滿足所有幻想的愛情就奮不顧身,即便在潛水時發現男友潛水名額上存在的貓膩,也選擇性的欺騙自己。

顧佳,全職太太,在這個年齡段的她最想要一份安全感:家庭的安全感、事業的安全感。看似整部劇裡人設最好的一個,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也會忽略身邊人的情感需求。和父親出現問題時爭執不休,情緒上頭後咄咄逼人;面對“藝術家”丈夫,當情感矛盾出現後想解決而不得法;事業路上走捷徑慣了,也放鬆了警惕導致上當。

鍾曉芹在商場物業工作,是一個工作強度不高的部門,最大的問題是不懂夫妻親密關係處理和自己的“長不大”。她依賴型人格嚴重,職場上不擅長說不,不知道為什麽結婚,婚姻裡也不善溝通;丈夫一出差就要回父母家,快三十歲依舊沒心沒肺,從不會長遠規劃日子;生活中有老公抗、有父母一周兩天的奔波照顧,自己沒有獨立概念。

三十歲,王漫妮渴望被上海這座城市接納;顧佳遇到的是婚姻的不如意;鍾曉芹遇到的是自我成長的困境。三個人都不是典型的完美人設,但也正因為這些不完美,才讓她們的人生故事能和觀眾共情,形成情感聯繫。

爽感背後,

三十歲女人的愛情觀、婚姻觀

三個核心人物的立體塑造,滿足大眾對影視劇中多樣化女性角色的需求,在對劇中人物關係的處理上,《三十而已》顯然也有野心。

女性情感戲包含了兩段“爽劇”+一段“正劇”的做法,重點刻畫了顧佳和鍾曉芹的婚姻,亦沒有避諱婚姻的激情冷卻,甚至略帶辛辣的刨出兩段越軌情感,包括也不忘展現王漫妮和梁正賢之間成年人愛情觀的碰撞。

王漫妮是《三十而已》的點睛之筆,她是讓整部劇“煙火氣”深深扎根的一個人物。她最能和“北漂”、“滬漂”的年輕人產生聯繫,劇中很多經典的台詞幾乎,都出自她口,比如那句:

“一台飲水機一百塊,我擁有的只是飲水泵,讓人負擔不起的不是這些東西的價格,負擔不起的是帶著它們一起搬家。比起房租漲價,更讓人害怕的,是不停不停的搬家。是你永遠沒法在這座城市扎下根來。”

王漫妮身上體現的不是三十歲女人老生常談的愛情婚姻,而是奮鬥、是“如何不被大城市淘汰”。她身上有更多小人物共鳴的地方,比如願意花8000塊錢整租一個大房子,在三十歲辭職失業之後,驀然發現為之奮鬥拚搏八年的地方,其實根本就沒有接納自己,現實狠狠地打了一悶棍之後,愴然的接受離開上海的現實。那種棉棉的痛感才是飲食男女的煙火人生

再來說說顧佳的婚姻問題,是最常見的男人婚內出軌,但這條線的戲劇性更強,甚至有現代大女主的味道。女人非常能乾,為了孩子全職當太太,生活很有儀式感,就連家裡用品的顏色也會根據氣象換上一次。而男人富有才華,心氣兒很高,得益太太漂亮的社交手段,別人看都不看設計圖紙,就將遊樂場的煙花生產資質給了自家公司,他就從心理上不能接受。一個是“藝術家”,一個是“商人”——天然的矛盾。慢慢的,當一個能懂他“心理住著的孩子”的人出現時,男人就覺得這個人是他的紅顏知己,背叛婚姻只是時間問題。

相比鍾曉芹,顧佳是一個非常有韌勁的女人,她的故事由事業線和婚姻線兩個線索構成,所以高潮起伏點更多。事業這條線索上,前有社交圈裡C位進擊之路,後有茶廠翻身,戲劇張力非常足。婚姻線上,先是鬥潛在小三、又是“綠茶”戲碼。職場、婚姻中所有的戲劇元素幾乎標配,最容易讓觀眾共情。

鍾曉芹的婚姻,《三十而已》通過這段關係展現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兩性親密關係問題。鍾曉芹的丈夫陳嶼性格木訥、不善言辭,和人紅臉的時候嘴不快。一個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一個是父母過度寵愛甚至介入家庭,兩人第一次出現不對就是孩子問題,繼而編劇才向觀眾豁開更大的口子:一個鋸嘴葫蘆,一個心直口快,長久的生活早已把愛情的那層浮光掃去。女人開始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發現男人對自己已經疏於照顧:是不記得換鎖的門、丈夫隻洗自己衣服、就餐時的相顧無言。

有時候離我們最近最現實的真的不是什麽生死大事,而是每時每刻雞毛蒜皮的小事,再浪漫衷腸的愛情也抵不過柴米油鹽的磕磕絆絆。這部劇刻畫的幾乎就是現實生活男女,但生活和戲劇之間存在距離,陳嶼還是可愛的。

這條故事線裡的人物關係構成是:簡單天真的鍾曉芹+鋸嘴葫蘆前夫+暖男年下男,圍繞著鍾曉芹的兩個支線展開,一個是“追妻火葬場”的破鏡重圓戲碼;一個是肆意瘋狂的姐弟戀。白玫瑰與紅玫瑰不可得兼,兩段感情對比之後,已經三十歲的鍾曉芹不得不思考,真正屬於自己的、合適的婚姻究竟是哪一個?這是《三十而已》關於三十歲女人愛情觀的第一個問題。

國產女性劇,難得給女性一份“從容”

角色、人物關係之後,《三十而已》在劇情節奏安排上也非常考究,主人公們前12集遇到的都是生活中磕磕絆絆的小傷,它們為之後矛盾的集中爆發埋下伏筆。第12集開始,王漫妮和梁正賢的感情嫌隙出現了、顧佳婚姻崩塌之路開始鋪陳、鍾曉芹與陳嶼矛盾加深,二人離婚。

劇集前面是小苦,是生活和環境造成的,而後面的苦才是三十歲女人逐漸意識到生活的各種問題並接受捶打。但恰恰吸引觀眾一直看下去的是每個人為之堅韌的活著,並且從容面對各種捶打。

編劇張英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寫這部劇她把重點放在了《三十而已》後兩個字“而已”上,寫得是一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感覺三十歲也不過那樣,反而能萌發出更多的勇氣。《三十而已》試圖給三十歲的女性一份從容。

離開上海再回來的王漫妮,不再緊繃、不低姿態,選擇去看世界的她,人生不再為一座城市捆綁,反而嘗試更多可能,何嘗不是一種灑脫;顧佳再怎麽捨不得兒子和家庭,面對背叛立馬提出離婚,她的人生不會為那個曾在她生命中點燃過絢爛煙花又背叛過她的男人停留;長不大的鍾曉芹終於可以獨擋一面,完成自我蛻變。

可貴的是,即便生活再怎麽磋磨,再怎麽打擊使之困頓,三個人始終保持著一股韌勁,從容的接受各種出人意料的考驗,卻也不會聽之任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樣的設定雖然犧牲了戲劇化的爽感,但卻欲說還休,更令人深思。

女人三十的人生走向究竟該如何呢?《三十而已》不是瑪麗蘇劇,鏡頭關注的也不是還能無畏且勇敢的二十歲女性,生活方方面面都打磨甚至束縛這些人,讓她們不能以爽劇的女性方式生活,因為比起年輕勇敢她們身上的是一份責任,撥開迷霧之後她們的選擇也必定不是輕鬆的。

這是《三十而已》相比國內其他女性題材劇成功的地方,三個主人公的性格和形象比較立體,關注的面更廣。它沒有一味的展示生活的痛苦,也沒有忽視女性的不完美,而是冷靜的注視。在對內容的呈現方式上,《三十而已》是“表達但不定義”,不強行上價值,隻以第三者視角觀察,將創作者放在了與觀眾平等的位置。

近年來有大量女性題材劇面世,還有更多瞄準女性閱聽人的劇集播出,但能擁有廣泛影響力且備受認可的劇集卻屈指可數。很多人說國內觀眾口味刁鑽,品味越來越高,但從《三十而已》可以看出,看似拍好女性劇很難,但其實只要是尊重女性、尊重觀眾、認真創作的作品都會得到認可。

《三十而已》突破性的用三位臨近30歲的不完美人設作為主角,將3位女性作為截剖面來觀察這個年齡段“新女性”的價值觀和精神面貌,新切口的挖掘承擔了創作風險。從這一點上而言,《三十而已》對女性題材劇而言,有借鑒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