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話呂佩爾茨:雕塑是什麽?

2018年12月4日至2019年3月10日,“重塑——呂佩爾茨雕塑及繪畫作品展”在山東省美術館舉辦,此次展覽共展出15組(26件)雕塑作品,38件繪畫作品(絕大多數首次在中國展出),這是山東美術館完成四樓展廳改造工程後的首展,也是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的另一次全面呈現。

12月7日,呂佩爾茨親臨山東美術館現場,與山東美術館館長張望、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李振才、山東藝術學院原副院長劉大力展開了一場主題為“雕塑是什麽”的論壇對話,讓我們對新表現主義雕塑以及呂佩爾茨的創作思想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近年來,山東美術館作了一系列的大師展覽,可以說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山東是一個美術大省,從事美術專業的人以及學美術的學生在全國首屈一指,我們雖然舉辦了很多的展覽,但是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以及藝術家研究創作的需求,因此要做一些提升性的展覽,呂佩爾茨的展覽便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舉辦的,這也是我們第二次與德國貝爾集團合作。”山東美術館館長張望講到。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談到此次活動時表示:“呂佩爾茨是德國當代著名雕塑家、藝術家,他勤奮、善思、高產,關注藝術本體語言的表達,以及藝術自我意識的表述,將他的作品引進山東,通過國際藝術家對於文化現狀的深刻思考,展示藝術不斷突破語言界限的無限可能,有利於促進東西文化的藝術理念碰撞,給廣大藝術家和觀眾直觀豐富的藝術體驗和啟發。”

而呂佩爾茨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時講到:“我的雕塑和繪畫是聯繫在一起的,雕塑和繪畫相比較來講,雕塑作品更有感知能力,因為可以摸得到,但是繪畫作品只有感知沒有觸覺。對我來講,雕塑是一種繪畫的升華。”

以下為論壇對話部分節選。

通過雕塑傳遞繪畫的情懷

張望:首先請呂佩爾茨先生談下新表現主義雕塑的呈現方式和理念。還有新表現主義雕塑與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聯繫。

呂佩爾茨:我很高興,在這裡簡單敘述下對雕塑的一些理解。我是一個畫家,所有創作源泉來自於繪畫,我的雕塑和繪畫是聯繫在一起的。從十九世紀起有很多繪畫大師做雕塑,比如說畢加索、馬蒂斯,我認為繪畫雕塑作品有別於雕塑家做的作品,因為他們的視角不一樣。就像鑽石一樣,被切割成不同的平面,作為畫家看的雕塑作品是不同的平面狀態,而不是雕塑作品的整體性。當然我的雕塑作品上還有一些顏色,因為我是一個畫家,所以所有的作品都有顏色。

在家裡我會做很多草圖,過去很多大理石雕塑作品都會用草圖創作出基本造型。一方面來說,這是希臘雕塑創作中的傳統手法。另一方面,從現在角度來講,我打破了舊的雕塑,再把它重塑出來。在雕塑中可以看到這種衝突,這是我一直追求的。希望今天對雕塑新的建設和做法,可以給雕塑帶來一個新的領域,或者從另外一個視角看雕塑。

張望:在您看來,中國雕塑和德國雕塑的區別是什麽?

呂佩爾茨:我很喜歡中國的雕塑,比如毛澤東雕像,可以從雕像裡面看出震撼感,當然,震撼的雕塑首先是尺寸大,我還從來沒有做過這麽大的造型,因為做雕塑是非常困難的,我的雕塑有繪畫的元素呈現,或者通過雕塑給大家傳遞繪畫的情懷,我非常喜歡做大的雕塑作品,因為從大的雕塑作品中可以呈現出人的不同情感。

張望:李振才先生是中國著名的雕塑家,請您介紹下中國雕塑的發展以及您對呂佩爾茨先生雕塑作品的看法。

李振才: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可以近距離的觀看新表現主義雕塑,這種雕塑相對來說還比較陌生,呂佩爾茨先生的作品,就像他自己講到的那樣,具有繪畫性,強烈的以及情感。

中國雕塑的發展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都是革命現實主義,改革開放以後,雕塑有了很大的變化,現在以當代為主,是一種全面發展的狀態,有具像的、寫實的、抽象的、當代的、表現的,中國的發展並不落後。

張望:李老師講了中國雕塑發展的情況,劉大力老師,您對呂佩爾茨先生的作品有什麽樣的解讀?

劉大力:呂佩爾茨先生在講話中一直表述他是一個畫家、雕塑家,從我的角度看,他的雕塑非常專業,作品非常有衝擊力,非常有激情,不是現實情節的再現,而是作者對於精神觀念的詮釋。西方雕塑所表現出的體量、分量的感覺、堅實的感覺,可以使人聯繫到米開朗基羅的雕塑。

此外還有原始的力量,他從原始藝術吸收了一些因素,在作品裡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所以呂佩爾茨先生的雕塑很有個人特點和風格,這是藝術大師所具備的條件。按照中國雕塑家和中國雕塑的風韻來說,既有現實之象,又有抽象之意這麽一種雕塑狀態。

為什麽說很專業,因為他的作品有非常堅實的造型基礎作為支撐。另外,藝術手法很熟練,作品呈現一氣呵成的效果,這是藝術上必須具備的技巧的完整性。雕塑的肌理效果,再輔以繪畫性色彩的表現效果,使他自己追求的表現主義的特色很明顯的、非常集中的表達出來。

德國表現主義被認為對二十世的紀歐洲有重要貢獻,他們所倡導的這種理念以及強烈的畫面效果,包括有不真實的幻覺似的畫面,給中國當代的藝術家帶來比較明顯的衝擊。對於表現主義雕塑,過去因為在劃分上沒把表現主義劃分出來,就是表現主義的雕塑定位沒有那麽明確。通過呂佩爾茨先生的展覽,為山東的觀眾提供一個看雕塑和認識雕塑的機會。

對我來講,雕塑是一種繪畫的升華

張望:劉老師講到了表現主義與中國的關係,非常有意思,那麽表現主義的表現方式和中國的意象在呂佩爾茨先生看來是一樣的嗎?

呂佩爾茨:表現主義追求的是抽象性,把原來的事物本象打破,重新塑造一種新事物出來。所以就產生了相應的雕塑藝術,這種雕塑藝術一開始就是抽象的。我的創作之中有很多東西源於希臘的某些雕塑,比如作品沒有腿、胳膊等等。對於雕塑來說,這又是一種自由的創作,還屬於雕塑,但允許他沒有腿、沒有胳膊,允許這樣表現。

我們可以通過雕塑看到黑暗面、明亮面以及大小等等,對於我來講,可以通過雕塑給予更多的感受和視角。雕塑和繪畫相比較來講,雕塑作品更有感知能力,因為可以摸得到,但是繪畫作品只有感知沒有觸覺。對我來講,雕塑是一種繪畫的升華。

雕塑可以從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來表現,因為雕塑是沒有辦法騙人的,但是繪畫可以騙人,繪畫可以通過不同的手段去展現不同的視角。如果給雕塑定義,它更寫實,因為是一個實物,是藝術表現層次中最真實的,不需要粉飾更多的東西。雕塑有自己的氣場,一個雕塑作品不需要背景,是一件完整的藝術作品。繪畫作品就不是這樣,需要很多外在因素展現。雕塑作品有自己的生命在裡面,繪畫作品中是沒有自然生命的。一個畫家做雕塑作品,可能更直接、更容易的表達。

中國的繪畫不是對自然的簡單臨摹,而是自己創作自己的自然世界。這是中國繪畫裡的精髓,比如樹在裡面只是一個符號、一個標識。中國繪畫藝術有很多的思維,有深層次的意義在裡面。但是西方繪畫藝術很多源於一種信仰,我一直把中國的繪畫和古希臘的藝術作比較。為什麽中國的繪畫從一開始就有這麽好的作品出來,對於我來說,看到的所有中國古代繪畫都是精品,但是西方的藝術中,有很多糟糕的作品,這裡想說的是對於不寫實的一種描述,中國人的思維和西方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如果大家把兩邊的思想統一,你的視角會變的更廣闊。所以我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包括埃及的藝術以及其他古老的藝術都非常感興趣,因為只有擴大人的視角,才能吸收更多的東西來豐富自己。

對我來說,一個藝術家無論來自哪個國家、哪個背景,他們都會有很多相同之處,西方藝術家可以找出中國畫的精髓,中國的畫家也能找出西方繪畫的精髓,對於現在的藝術家來講,目前的創作最重要,有比較才有進步。從我的創作來說,希望藝術可以讓大家更容易的接觸和掌握技術,但這種嘗試,會讓藝術的神秘性失掉。現在有些藝術表現形式把藝術的自由性過度解讀了,沒有藝術的本身,藝術是需要創造的,是要技術性的,就像繪畫是要學習的,造型藝術不僅僅是一種自我的情感的投射,也不是“一點”的東西,而是通過藝術家的手去表現自己的思維。

張望:呂佩爾茨先生強調的這點,對於當下的藝術創作非常重要。現在有些先鋒派或者是走的比較極端的藝術家,認為這個沒有必要的。

呂佩爾茨:我認為這些藝術家走了一條錯誤的路,因為造型藝術並不是讓大家在家裡消遣的,造型藝術是對時代的表現,造就的時代性越高,藝術價值就越高。

我現在有一種感覺,就是我們想取代上帝做一些事情,想通過一些東西來取代上帝原本想表達的東西。像很多現代藝術家,就是“毒殺”美術館的源泉,可能我也錯了,可能現代藝術對於現代人來說只是生活日常的東西,我不需要通過藝術來證明什麽,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藝術,而是一個產品。比如想象一下,藝術家用這個杯子喝水、這個椅子被藝術家坐過,這個杯子、椅子就被定義為“藝術”,舉辦展覽的時候,藝術家已經不在,而展覽方會想方設法讓大家相信杯子或者椅子是藝術品,這不是我要的藝術,我希望自己的藝術被大家記住,可以傳承下去,並不是只在現今被大家喜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