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宗祖庭,桐柏福地;宋版《道藏》,猶留玄旨

文/李遠國 李黎鶴

不死福鄉,養真靈境

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境內。《天台山志》記載:天台山在縣北三裡,自神跡石起。按舊《圖經》載陶隱居《真誥》雲:高一萬八千丈,周回八百裡,山有八重,四面如一,當鬥牛之分,上應台宿,故曰天台。又《十道志》謂之頂對三辰,《登真隱訣》謂大小台處五縣中央,或號靈越。

孫興公《賦》所謂應牛宿以曜峰,托靈越以正基,是也。今言天台者,蓋山之都,號如桐栢、赤城、瀑布、佛壟、香爐、華頂、東蒼,皆山之別名。大槩以赤城為南門,石城為西門,據神邕所記如此,而徐靈府小錄又以剡縣金庭觀為北門,蓋指山之所至言。

《三才圖會》曰“其地有臥龍、玉女、紫霄、玉笥、翠微、蓮花、玉泉、華琳、香琳,凡九峰,而桐柏宮當其心。平原曠衍,有村落溪流,橋梁水碓,道書稱為金庭洞天,唐司馬承禎奉敕為桐柏觀。”《名山略記》雲:“赤城山一名燒山,東卿司命君所居。洞周回三百裡,上有玉清平天。”“天台山其上八重,視之如一,中有金庭不死之鄉。許邁《與王逸少書》曰:自山至臨海,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

《抱樸子內篇》雲:諸山不可煉金丹,以其皆有水石之精,惟太華、少室、縉雲、羅浮及大小台,正神居之,助人為福,可以修煉。故《天台賦》雲:涉海則有方丈、蓬萊,登陸則有四明、天台。特以所立冥奧,故不列於五嶽。又《山讖》雲:曲豆女台,可以避災。然則地為靈仙所宅,尚矣。”

白玉蟾《天台山賦》曰:“天台之山,神仙景象。周回八百餘裡,高聳萬八千丈,實金庭之洞天,乃玉京之福壤。霓裳羽節之隱顯有無,天簫雲敖之清虛嘹亮,赤烏吳王之修崇,景雲睿宗之興創,琳宮蕊殿而壯麗千載,煙嶠松崖而瑰奇萬狀,雲隨羽客在瓊台雙闕之間,鶴唳芝田正桐柏靈墟之上,丹元真人之身居赤城,左極仙翁而坐斷翠屏。”

天台山的名稱甚多,有桐栢、赤城、瀑布、佛壟、香爐、華頂、東蒼,皆一山之別名。這裡有道教的一處赤城洞天,有桐柏山、司馬悔山、靈墟山三處福地。《真誥》卷十一曰:“越桐柏之金庭,吳句曲之金陵,養真之福境,成神之靈墟也。”《魏夫人傳》曰:“赤城丹山洞周三百裡,有日月仗根,三辰之光照洞中。”《茅君傳》雲:“霍林司命治赤城丹山玉洞之府。齊永明中,忽有大群鴿從西北來,下集霍門溪,溪谷填塞,彌漫數裡,多所踏籍。狀如為物所驚,一夕還飛向西北,計是赤城上都泉湖中物也。”

晉孔靈府《會稽記》曰:“赤城山有玉室璿台,許邁嘗居之。因與王羲之書雲:自天台自臨海,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唐道士徐靈府《小錄》雲:“其下別有洞台,方二百裡,魏夫人所治。南至縉雲,北接四明,東距溟渤,西通剡川。中有日月三辰,瑤花芝草,自晉宋梁隋暨唐天寶,嘗以日中星鳥,望秩茲山。”

唐裴通記雲:“剡中山水之奇麗,金陵洞天為最。即道家所謂丹霞赤城第六洞天也。其北門在小香爐峰頂,人莫能見之。晉王右軍家於此,有書樓、墨池舊跡仍存。南齊道士褚伯玉置金庭觀,乃右軍之宅也。”唐崔尚《桐柏觀碑》雲:“連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樹鬱鬱,四時常青。大岩之前,橫嶺之上,雙峰如闕,中天豁開,長澗南瀉,諸泉合漱,一道瀑布,百丈懸流,望之雪飛,聽之風起,石梁翠屏可依也,琪花珠條可攀也。仙花靈草,春秋互發;幽鳥青猿,晨夜合響,信足賞也。”可謂“不死之福鄉,養真之靈境。”《廣輿記》曰:“從曇華亭右麓視石梁,若在天半,廣不盈尺,長數十丈,下臨絕澗,惟攀蘿梯岩,乃可登。上有瓊樓玉閣,碧林醴泉,瑤草神奇,莫可名狀,舊稱金庭洞天。”

山嶽儲精,高仙輩出

上清天高聖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諸真之所尊奉,世學之所宗稟。得道登仙者,必詣金闕,而朝拜受事焉。於是分司列位,隨德業之高卑,章服法儀,因品秩以班錫。故冠岐殊製,嬸節異色。輿蓋各形,龍鶴分馭。鹹有等差,以資升降。王君是焉,敬承聖旨。圖畫天上上清宮闕,作道君形像。仙真侍衛,作二童側立。共捧案,案上有玉策。並作一真人側立,宣付王君。

眾多高道隱居山中,宣教巨集道,使成為道教的一座神山。《太平禦覽·道部》:“桐柏山真人王子喬年甚少,整頓非常,建芙容冠,著朱衣,以白珠綴衣縫,帶劍,多論金庭山中事,言於眾真。”道教敬祀王子喬為上清侍帝晨領五嶽司右弼桐柏真人。

《列仙傳》曰:太子好吹笙作鳳凰嗚,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者。此時浮丘公初降授以秘術,修習既成,擬托卒屍解。於是密蛻解形,空留劍烏,潛冥真體,隱適嵩山。上清天高聖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諸真之所尊奉,世學之所宗稟。得道登仙者,必詣金闕,而朝拜受事焉。於是王君於金闕拜受策命,既承聖旨,將赴洞宮。王君乘雲車羽蓋,仙靈侍從,旌節導引,龍鶴飛翔,從天而降,赴桐柏山洞宮事。

天台山一名桐柏棲山,山有洞府號金庭宮。精暉伏晨,光照洞域。瓊台玉室,瑩朗軒庭。泉則石髓金精,樹則蘇牙琳碧。謂養真之福境,成神之靈墟。王君處焉,以理幽顯,侍弼帝晨。有時朝奉,領司諸嶽。群神於茲受事矣。圖畫桐柏山,作金庭洞宮。王君坐在宮中,眾仙侍衛。並五嶽君各領佐命,等百神來拜謁。《會稽記》雲:赤城山有五寶璿台,許邁嘗居之,因與王逸少書曰:自天台山至臨海,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

紫陽真人周季山,昔入桐柏山。見真人王君,授以素奏丹符。又明晨侍郎夏馥,入桐柏山遇真人王君,授黃水雲漿之法。圖畫真人周季山,作道士服於桐柏山,見真人王君,王君以左手執素奏丹符,欲付周君,周君長跪而受之。作夏馥著古人衣,遇見王君。王君把一卷書欲付馥,馥長跪舉兩手受之。其周夏二人,皆作山人裝束。各作一岌,解在其人邊,石上著跪於王君。王君作真人衣服,並有三五個仙人侍在左右。

《登真隱訣》《茅君內傳》及《名山福地記》載:茅盈、許邁嘗居之,南嶽魏夫人所治。丹霞小洞,在福聖觀東北,舊傳葛仙翁煉丹於此,有仙人拍手岩,唐刺史柳泌於此修藥。

晉興寧三年,有學道者楊羲,處於茅山精思所感,多有諸真降授。以其年六月二十六日,桐柏真人王君共諸真降於楊之所居,而未與之言。楊君記曰:有一人年甚少,整頓非常。建芙蓉冠,著朱衣,以白珠綴,衣縫帶劍,多論金庭山事於後。圖畫茅山楊君學道壇宇處,王真人降見,著芙蓉冠,絳衣白珠綴,衣縫帶劍。楊君把紙筆附前而書。其衣作真仙之製,其劍皺依經中樣式。

醴泉井,在桐梧觀眾妙台下,水甘可以愈疾。丹井在桐梧觀鍾樓之下,舊傳為葛仙翁煉丹之井。《真誥》卷十二載,穎川人劉翊,少好道德,而家世大富,常周窮困為事,好行陰德密惠。獻帝嘉其心,拜郎中,遷陳留太守。出長安五百裡中,斂死恤窮,損己分人,行達陽平,遂遇馬皇先生,因將翊入桐柏山中,授以隱地八術,服五星之華法。

此外,徐則、休文、葉藏質、陳寡言、司馬承禎、徐靈府、呂洞賓、黃澄虛等皆在山中修煉,其後高仙輩出,亦山嶽儲精之所致,並留下許多道教的遺跡。

山中道觀頗多,重要的有:崇道觀,在縣北二十五裡。唐睿宗景雲二年,敕為司馬承禎真人建觀。禁封內四十裡毋得樵采,以為禽獸草木長生之地。其東為煉形室,南為鳳斡台,西曰朝真靖,北曰龍章之閣。眾妙之台,台下有醴泉井,其泉極甘,可以愈疾,後皆蕪廢。大和鹹通間,道士徐靈府、葉藏質重新修建。五代梁開平中,改觀為宮。宋南渡後,曹開府勳重新修建殿閣門應,則又擴開丈尺,增加雄壯。至乾道丁亥畢工時,其殿宇則三清寶殿,殿前經鍾二樓,後有上清閣、禦書閣、眾妙台。

政和六年,又建徽宗元命殿於其後,前建山門,外臨女梭溪,上有會仙亭,直南嶺表見洞門一座。內則方丈堂、雲堂、土地堂、三真殿、水確、水磨等坊;有六院,一曰經藏院,二曰三元院,三曰延賓院,四曰清虛院,五曰白雲院,六曰浴院。上吳越國王所舍銅像天尊一十身,連火焰台座;檀香三清像一龕,計二百六十身;玉花八珠,在上清閣供養。銅鑄三清聖像,正殿供養。睦親宅昭成太子宮舍到聖積四十軸,藏清虛院。

洞天宮,在縣西北三十五裡。重崖迭嶂,松竹忽蒨,地產香茅,直南巽隅有兩石峙,狀如門扉,人呼為小桐栢。唐鹹通間,道士葉藏質嘗於玉霄峰創道齋,號為石門山居。後奏乞為玉霄宮,懿宗許之。道士陳寡言嘗隱居玉霄峰,號華琳。有經鍾一樓,經皆鹹通十一年書,後題雲:上清三洞弟子葉藏質為妣劉氏四娘造,永鎮玉霄藏中,宋祥符元年改額。

玉京觀,在縣西北七裡,位置於赤城山玉京洞天之右。自晉宋齊梁槩唐天寶,皆以日中星烏望秩於茲。宋鹹平天聖中,屢投金龍玉簡。政和八年,賜額建觀。嘉熙改元,朝廷設醮祈禱,天使詣投龍簡,籍地行禮。正殿崇奉,皇帝本命星君,名清平萬壽殿。

桐柏宮,在桐柏山上,九峰環抱,碧溪前流,是中國道教南宗祖庭。道書載王子晉修道於桐柏山,控鶴吹笙而升天。赤烏二年,葛玄即此煉丹,吳主孫權為建法輪院,是為桐柏宮前身。

唐景雲二年(711),睿宗下詔在法輪院墟址上建立桐柏觀,擁有黃雲堂、鳳軫、從妙二台、元晨、朝真、朝鬥三壇及煉形室、龍章閣,嚴禁填充內四十裡不得樵獵,五裡不許遷葬。元和年間,馮惟良又建降真堂、白雲亭、悠閑亭、上清室。太和、鹹通年間,徐靈府、葉藏嶽先後重修,元稹、劉處靜作記。

五代後梁太祖朱溫,非常重視桐柏觀,除給以豐厚賞賜外,詔改桐柏觀為桐柏宮。吳越王錢弘佐和錢弘俶,不但下令重修桐柏宮和免除賦稅外,還給以豐盛的實物賞賜。北宋初,桐柏道士張無夢受宋真宗賞識,曾召入宮問以道法。張回天台時,真宗集文武大臣三十一人賦詩為張送行。祥符元年(1008),改名桐柏崇道觀。政和六年(1116),在後山按照宮殿規格,建玄命殿,宮內建方丈、齋堂、雲堂、土地堂、三清殿,又有上清閣、禦書殿,觀前玉梭溪上架起二座石橋,橋上建會仙亭。

南宋時,太尉曹勳建山門,觀中有經藏、三元、延賓、清虛、白雲、浴院等六個道院。朝廷先後任命陸遊、朱熹等領管。歷代禦賜極為豐厚,道業大興。元元世祖時,桐柏道士王中立甚得帝寵,曾被召入大都,封王為“仁靖純素真人”。新建的桐柏宮,山門進去依次為靈官殿、真武殿、禦碑亭、大殿、紫陽樓。兩旁各有配殿。大殿之左為太極殿,祀葛玄,右殿祀右弼真君王子晉。紫陽樓塑張伯端像,兩側各有三間廳屋。東西道院前後亦各有廳三間,接以回廊。共有殿宇百間,置香火田八百餘石。

明未發生火災,桐柏宮焚燒怠盡。到了清初,由於雍正皇帝的支持和道士范青雲的努力,桐柏宮又獲得了中興。先後沿中軸線建起了山門、靈官殿、真武殿、禦碑亭、大殿、紫陽殿等六個層次的建築物,雕龍畫棟,龍紋巨礎。東西軸線依次還有東道寮、太極殿、迎仙樓;西道寮、真君殿、眾妙台、方丈樓等等,南宗祖庭再次興盛。

近代時局不靖,桐柏道聲衰落,葉明倉、林至霞、陳到賢、袁理靜贖田修殿,香火日盛。民國以來,時宗濱、伍止淵傳道,療疾救人,受到鄉鄰病家的感戴。1973年,桐柏水庫建成蓄水,桐柏宮址沉於水底,部分建築和文物移往鳴鶴觀。現經張高澄道長經過多方努力,重新選址新建桐柏宮,打造南宗祖庭,功德顯著。新的桐柏宮由十個不同功能區域組成,十七個殿宇,主要有靈官殿、紫陽殿、玉皇殿三座大殿,規模輝煌,成為當代道教的重要聖地。

張高澄道長——中國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現任監院,生於1952年,謝希純大師的弟子。為了弘揚中國道教文化,他到美國後仍然積極開展傳道布道,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半島上一處美麗而交通便捷的珊瑚泉城,創辦了一所修煉、研究道教學說的中心道院“中國天台山桐柏宮美洲下院”,就任方丈。隨後,他們以珊瑚泉城為中心,逐漸輻射到美國、加拿大各地,先後建立了45處杏壇,道徒發展到25000多名,門庭鬧熱非凡。自2000年開始任桐柏宮監院以來,一直滿世界奔走,上下遊說,前後策劃,致力於祖庭修複,和南宗道統恢復的事業。

尤其重要的是,桐柏宮曾藏宋版《道藏》全帙,非常珍貴。宋夏疎撰《重建道藏經記》記載:“唐景雲中,天子為司馬承禎置觀桐栢界、瓊台三井之下。五代相競,中原多事。吳越忠懿王得為道士朱霄,朱外新之,遂築室於上清閣西北,藏金籙字經二百函,勤其事也。國家有成命之二十載,削平天下,列為郡縣,舢鱸千里,東暨於海。有靈靜大師孟玄嶽者,始越會稽,濟沃洲赤城訪桐栢,為山門都監,衝一大師稽常一等請掌斯藏。至雍熙二年,有悉索是經付余杭,傳本既畢,運使諫議大夫雷公德祥命舟載以還,從師請也。又十載,藏室幾壞,虞於風雨,師募台越右族並率已錢共二十萬,名工治材,更腐替朽,丹漆黝堊,皆瑜舊製。又十三載,會國家獲瑞命於承天門,建封禪之議,有詔改賜觀額為崇道。越明年,天子感三篇之事,築玉清昭應宮於京師,製詔天下,訪道士之有名行及仙經之有尤異者、郡籍師等名,馳驛上之……於是靈編秘牒,金簡玉冊,有太上正一品煉形飛步之術,熊烏赤白丹石圖籙之法,總而謂之曰經,聚之於室曰藏,錢氏之建也。信重矣,金篆銀隸,以取其貴。孟師之守也,不懈矣,二十八載於茲而楝宇更麗,編簡不脫。若夫觀於斯,悟於斯,出處語默而不失其中,不亦達者乎於戲,後之嗣孟師守者,為我愛之,而觀者擇其正焉。”

(編輯:景卿)

本文為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文/李遠國 李黎鶴,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喜歡該類內容歡迎上微信關注“騰訊道學”微信公眾號!(文章作者觀點與立場,不代表騰訊媒體的觀點與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