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情人節的雪,李白筆下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哪個更美

今天是情人節,又趕上北京今年的第六場雪,您想好怎麽慶祝了嗎?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詩“燕山雪花大如席”,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

在北京的介紹中,對它的地理位置是這樣的表述的: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歷史上,北京還有個曾用名,叫“燕都”。因為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曾經在這裡建都。北京周邊的山都是燕山余脈。據於此,我們把降落在北京的雪稱為燕山雪,應該不算牽強。其實李白寫的這首《北風行》也就是在北京附近寫的,可見當時北京的冬天要比現在冷,雪也比現在大。

我們知道李白一生都在漫遊,以入長安出任翰林為界,劃分為前後兩次。主要是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目的當然是結識權貴,實現自己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所說的“奮其智能,原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人生目標。在司馬承禎、玉真公主、吳筠等人的幫助和推薦下,李白的願望初步實現了。天寶元年(742),他高唱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應詔到了長安。

起初,他也得到了唐明皇的重視。李白來見唐明皇,他下殿相迎;邀李白同桌共飲,席間還親手為李白夾菜;讓李白起草詔書,和詩;與楊貴妃賞花時,請李白做新辭;去華清池時,也讓李白騎五花馬隨行前往……李白的確有才,唐明皇也的確是明君,只可惜兩人相遇晚了;唐明皇已在位多年,不想再談什麽功業了,只想談風月;李白你也別去當官了,就陪著我玩耍,寫寫小曲吧。這樣的生活是唐明皇需要的,不是李白想要的。他就整天過著“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生活。唐明皇實在看不下去了,就給他一筆錢把他“賜金放還”了。

離開長安的李白,不能說不苦悶。雖說他仍強裝瀟灑,還能寫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將進酒》)但內心依然渴望“東方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梁園吟》)但直接報效朝廷的可能性沒有了,怎麽辦?在唐朝時還真有一條通幽的曲徑,就是投身幕府。像高適、岑參等都是走的這條路,連杜甫晚年也入過嚴武的幕府。李白當時也分析了一下各幕府的情況,最如日中天的,當然是集平盧、范陽和河東三鎮節度使於一身的安祿山了。

李白是一個行動派,天寶十一年(752)冬,他就來到了幽州。應該說,他此行抱著兩個目的,一是如他在《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遊塞垣》詩中所說“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他要看看這個自稱“腹中正有赤心”的安祿山,究竟是真的對唐明皇忠心耿耿,還是另有狼子野心;二是如果他真的為國盡忠,就可以入安祿山幕府,為國立功。而內心深處還以第二個為最重,這在他此時所做的《行行且遊獵篇》《出自薊北門行》《幽州胡馬客歌》等作品中都可看出來,他心馳神往,想著乾一番大事業。

但隨著考查的深入,他越來越發現安祿山的很多行為,都並非為大唐,而是為了他自己,為了向大唐朝廷邀功,李白的心情一天天沉重起來。這一天,他趕上天下大雪,不得不借宿到一個農家。心情本就不好,在這個農家的所見所聞及所想,更讓李白痛苦萬分,就借雪來表述對安祿山的猛烈譴責和詛咒。

《北風行》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複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在未到幽州之前,李白一直以為是北方民族來侵擾唐朝的邊境,安祿山是在進行捍衛國土的戰爭,而實地考察後,他發現很多戰爭都是安祿山為了向朝廷邀功,建立自己在邊疆的威信而頻繁進行,邊疆的人民為此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通過農婦對自己丈夫的懷念,也讓大家明白了,安祿山的功名是長城腳下堆著的累累白骨換來的。

寫到這裡,我突然對“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產生了懷疑。也許當時李白看到的雪真的很大,但李白心中雪更大,他僅有的一點為國立功的機會也沒有了,失望的程度可想而知,他把對安祿山的痛恨,對罪惡戰爭的憤怒,對朝廷的不分忠奸,對自己前途的焦慮,都傾注在筆端,才有了這樣的詩句。

窗外的雪依然在飄,由於前幾氣象溫過高,雪並不能在地面上駐腳,紛紛化成了雨水。雖說看不到李白詩中的景色,但雪花依然給大家送來了最美的情人節禮物,讓大家可以過一個特殊的情人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