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越反擊戰越軍火力猛烈,解放軍直接用大炮點名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越軍作為防禦一方,充分利用了山嶽叢林地易守難攻的有利地形,在我軍攻擊時,依托工事發揚火力、頑強抵抗,憑險固守,以阻擊手段阻止我軍進攻,這是其最常用的戰術。

越軍通常在我軍進攻所必經的山埡口、交通樞紐、重要橋梁渡口、村莊以及城鎮周圍要點,憑借險要地形,利用自然洞穴,以多種火器組成綿密的火力配系,以猛烈的火力阻擊我軍。

以越軍的基本戰術部門步兵連為例,其支撐點的火力配系一般分為三層:第一層是步兵火器和反坦克火器,利用山腳的竹林、草叢、亂石堆等構築掩蔽工事;第二層為輕重機槍,利用半山腰天然洞穴或者石縫、灌木、草叢等構築發射陣地;第三層為高射機槍、高射炮和迫擊炮,配置在鞍部和山脊上。

每層相距數十米至數百米。當我軍進入上述火器有效射程時,即從不同距離上進行打擊,形成多層火力。班以下的小股阻擊,通常是利用有利地形,以步兵火力組成交叉火網。由於兵力有限,越軍強調充分發揚火力的殺傷作用,一般不以兵力實施反衝擊。

我軍在實戰過程中,經過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針對越軍的阻擊作戰,也形成了一套針鋒相對、行之有效的進攻戰術。

對付越軍主要支撐點的阻擊,我們針鋒相對地事先準備三層火力:加農炮、高射炮、迫擊炮主要打敵第三層火力;無坐力炮、高射機槍主要打敵第二層火力;其他步兵火器集中打敵第一層火力。對於小股越軍的阻擊,則采取迅速搶佔兩翼山頭,從上往下的辦法達成速決全殲。

陸軍第126師第378團1營3月4日下午在班納附近遭到前、左、後三個方向越軍火力的猛烈射擊,前進受阻。支援該營戰鬥的師76加農炮營9連,冒著敵人的火力推炮前出,不開架、不挖助鋤坑,上去就打,接連摧毀了5個火力點。步兵利用炮兵的射擊效果,采取小群多路、分割包圍的戰術,分別對3個無名高地發起衝擊,斃敵21名,攻佔了班納。

據統計,378團在3月3日至5日打通廣淵至下琅路線的過程中,先後遭到越軍兩個連和200多民軍組織的7次較大的阻擊,部隊靈活運用火力,及時展開部分兵力,連續粉碎了敵人的阻擊,攻擊前進28公里,殲敵92名,自身僅傷亡18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