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積食容易引起咳嗽 如何消食化積?

小兒在發育過程中,五臟六腑尚未完善,如果日常生活中飲食不當,恣意進食一些生冷、肥膩等食物,都容易損傷其脾胃,脾胃一旦受損,還容易誘發其他疾病,如出現咳嗽、發熱、流鼻涕、咽喉腫痛等疾病。所以,及時識別寶寶積食並給予消食化積是非常重要的。

怎麼識別出寶寶的積食信號呢?

看胃口:積食的寶寶,早期的時候常表現為胃口變差,什麼東西都不想吃,還有一些積食時間較長的寶寶,他們可能反而總有飢餓感,但真的給東西他們吃時,卻也是依舊胃口很一般。

看睡眠:吃和睡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寶寶這段時間來總是出現睡不安穩、磨牙、趴睡、煩躁等表現,那麼家長也該要看看寶寶是不是積食了:是不是睡前吃得太飽了?這段時間是不是吃了太多生冷、熱氣的食物?

看大便:當食糜積滯於胃腸,久而久之化熱,可使得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腹脹、腹痛,大便秘結不通、乾硬呈球的便秘等癥狀,大便味臭。

看面色:喜食生冷寒涼食物而積食的寶寶,常可表現為面色發青,尤其是鼻樑兩側。所以當家長看到寶寶鼻翼兩側有「青筋」時,除了要排除鼻炎等過敏性疾病外,也要考慮是否積食了。

看口腔:口腔主要看舌苔和聞氣味,積食的寶寶舌苔中間常白且厚,尤其是舌的中間和後面,而且寶寶張口時還可聞到一股口氣。

摸手心:手足心熱說明有內熱,當寶寶在沒有發燒的情況下,出現手心腳心燙燙的,那麼家長就要注意啦,這有可能是寶寶由於積食將要發生疾病的一種信號了。

寶寶出現積食後,又該如何消食化積呢?

飲食調理:飲食上最好做到定時、定量,不要飢一頓飽一頓的,當然,所謂的定量也不一定是非要嚴格地每一餐都吃到一樣多,當寶寶偶爾食慾稍差吃得稍微少一些時,也不要強迫餵食,以免加重厭食、積食。選擇的食物要以清淡易消化的為主,少吃甚至不吃油炸、膨化的食品,晚上睡前盡量不要吃得太飽。另外,如果寶寶有積食時,家長不妨給寶寶用太子參、麥芽、谷芽、茯苓、雞內金、淮山、扁豆(兒童健脾扶正湯)煮水給他吃。


小兒推拿:食積的主要致病機制是脾胃運化失健,而推拿則是通過穴位的刺激而達到健脾胃的效果,清補脾、請補大腸、揉板門、捏脊,這些方法都能達到很好的健脾胃效果,家長在家操作起來也不太難。

清脾經:清脾經,或清補脾經,在拇指橈側緣自指尖至指根,操作時,家長可用左手的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小兒的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兒拇指,將其拇指伸直,用右手拇指支付自小兒拇指指根至指尖來回推;

清大腸:大腸經位於食指橈側緣,食指根部至食指尖之間,操作時爸爸媽媽用自己的左手先將小兒左手的五指固定住,暴露出食指橈側緣,以右手拇指或食指,由指根推向指尖,此為清大腸;

揉板門:板門,又稱「脾胃之門」,位於手掌大魚際之處,以操作者右手大拇指指端或螺紋面接觸板門穴,輕揉該穴位;

捏脊:讓孩子俯臥在床上,露出脊部及腰骶部,先用手掌在脊上輕輕按摩2~3遍,使其肌肉放鬆,氣血流通,然後再用雙手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夾持肌膚,拇指在後,食指中指在前,接著用食指、中指向後撚動,拇指向前推動,雙手沿脊柱兩旁,從脊柱下段的尾骨開始,連續向前移動,一直推捏至背部頂端,頸椎部難以進行捏脊的部位可用一手或兩手的拇指指腹進行推擦,以加強刺激,也可以拇指與食指對應用力,捏提項頸後肌肉。

另外,摩腹也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家長可以先搓熱手掌,然後順時針給寶寶慢慢按摩腹部。

適當的運動:適當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所以,小孩最好能保證每天1-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