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億轉發”幕後推手被查,給畸形粉絲文化敲響警鍾

一家之言

粉絲心中的“愛的供養”,在明星和粉絲團的組織者那裡,其實就變成了“愛的收割”。

這兩天,一則新聞刷屏——《蔡徐坤1億轉發量幕後推手“星援app”被端》。

在此之前,人氣明星蔡徐坤發了一條微博,短短時間內轉發量竟超過1億。微博有3億用戶,轉發過億意味著近乎每3個用戶中就有1人轉發,這引發輿論嘩然。招致全社會對刷量、黑產現象猛烈抨擊的同時,這也引發疑問:到底誰是幕後推手?

如今謎底揭曉:答案就是“星援app”。“星援”,顧名思義是用來援助明星的,所謂的援助方式就是利用App刷流量,這在粉絲圈內被稱為“輪博”。

在具體操作上,就是用戶通過這個APP直接登錄其新浪微博账號,充錢開通會員後,便可以在自己的微博账號下綁定多個微博小號,數量從幾十個到幾千個不等。然後,可以在這些账號上實現轉發、點讚、評論,數量翻倍。

刷量的粉絲可以通過組長或者經紀公司領取“刷量”任務。任務量完成後,他們可以通過線上活動進行抽獎,獲得一些獎勵:簽名照片、演唱會燈牌、氣球、熒光棒等禮品。

社交媒體刷流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此前微信官方也多次利用技術手段處理這個難題,讓那些靠刷量獲得的“10萬+”現出原形。“星援”的秘訣也是刷,路數也是流量注水,只不過是專門為明星服務而已。到頭來,“星援”製造的流量泡沫,在微博這個輿論廣場內,更容易形成對注意力資源的擠佔,對公共輿論的綁架。

問題在於,當流量成為一種“經濟”的時候,對流量的追求、開發、轉賣,就成為一種必然。

登上熱搜,不僅意味著某一天的關注度,也意味著接下來的財源廣進。如果有粉絲為此買單,自己坐收流量,那就更好。粉絲經濟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形態。粉絲心中的“愛的供養”,在明星和粉絲團的組織者那裡,其實就變成了“愛的收割”。這是一個利益鏈,也是一種獨特的權力結構。

明星高高在山,匍匐在地的則是大量粉絲,他們付出精力與金錢,在自己偶像登上熱搜的時候,也獲得某種滿足感。十幾年前楊麗娟癡愛偶像劉德華,被輿論視為非理性,成為娛樂圈的大新聞,引起廣泛的討論。

在當下,粉絲的“非理性”似乎已經日常化了。有時候,粉絲為了自己的愛豆不惜一擲千金,他們的瘋狂行為讓很多愛豆都感到害怕。

傳統意義上的文化和娛樂產業,人們消費的是明星創造的產品,影視作品、專輯、演唱會,這是實實在在的作品。排隊等待偶像的簽名,可以視為在自己和偶像之間建立起實在的聯繫。

本質上,在粉絲文化中,粉絲處在利益鏈的底端。社會的底層,會很清楚自己的處境,而在粉絲文化的“底層”,粉絲卻是一種相反的感受,他們會認為自己是主人。

但這顯然是種虛妄的感受。一些人在瘋狂地追星中,不惜破壞各種社會規則,以完成與愛豆的連接,但這不論對愛豆,還是對社會秩序,都是一股負面力量。

在這種瘋狂的氛圍之下,一些人利用粉絲的非理性對其進行收割,讓他們去花錢買流量,也就成為了必然。

所以說,“一億轉發”幕後推手“星援”被端,走火入魔的粉絲文化卻難治。但無論如何,“星援”被查,也讓人看到了粉絲經濟背後赤裸裸的“粉絲收割”。這是偶像美好人設背後的虛假、逐利、不美好。

張豐(媒體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