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iPhone14或取消SIM卡槽,無孔化手機可能不遠了

SIM卡形態的演變總是和新一代iPhone關係密切

蘋果一直是推動SIM卡變化的先鋒軍,讓人們終於意識到,最初真的有卡片一般大小的手機卡其實可以變得更小。先是自iPhone 4使用micro-SIM開始,問世多年的Mini SIM(國內2G/3G時代最常見的規格)逐漸退出江湖,接著iPhone 5造就了Nano-SIM今天統治級的江湖地位。

雙卡在中國市場向來是手機必備功能,蘋果也在2018年推出的iPhone XS Max和iPhone XR首次引入了雙卡支持,而在海外市場,蘋果選擇用單實體卡槽+eSIM的方式構成雙卡體驗。該舉動令iPhone成為eSIM手機的實際推廣者,帶動不少國家和地區的通信運營商提供相應服務。

如今蘋果似乎要將eSIM帶到更高的位置上:據知名蘋果爆料網站MacRumors報導,蘋果正在計劃將iPhone 14或者iPhone 15變為沒有SIM卡槽,僅使用eSIM來訪問通信服務的手機。用戶購買新手機後不再需要插拔卡片,直接開機聯網下載手機號和信息,就能像往常那樣使用了。

2022年起,iPhone完全使用eSIM?

目前流傳著幾種不同的爆料消息,不過都指向了同一個結果,即iPhone將轉向全面使用eSIM,取消物理卡槽的同時也會不支持實體SIM卡。

巴西網站Blog do iPhone稱,第一款完全去掉實體SIM卡支持的蘋果手機,會是在2023年上市的iPhone 15 Pro,並且提供eSIM雙卡功能。蘋果還會在兩年後的這款手機上帶來更多變化,諸如將Lightning實體接口一並取消,加入屏下指紋識別,首次應用蘋果自研的基帶芯片。

爆料經驗更豐富的MacRumors則提出了不同的時間節點,蘋果在和美國的運營商們商議,要在2022年9月推出僅支持eSIM的手機,iPhone 14可能是首款去掉物理卡槽的蘋果手機。同時在明年第二季度,蘋果將開始引導用戶通過eSIM激活設備,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得用實體卡。

由於各家的報導來自不同的消息源,我們可以認為蘋果在手機上全面使用eSIM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只是在具體落實的時間點上存在出入。和此前引入micro-SIM、Nano-SIM相似,去掉卡槽改用eSIM將為手機內部省出不小空間,而且還有更多的動機“誘惑”著蘋果去推動變化。

首先是整個手機行業都認可的無孔化,盡可能減少開孔提升手機整體的完整性。

蘋果在這一方向上毫不意外地扮演了急先鋒身份,先是用線性馬達模擬觸感替代了正面實體按鍵,還引領去掉3.5mm耳機接口的浪潮,順帶還用AirPods造出了個潛在規模達千億的真無線耳機市場。去掉物理卡槽顯然是無孔化道路上必定經過的節點,極大提升整機防塵防水性能

SIM卡槽甚至比接口和揚聲器開孔來的更致命,iPhone和相當數量的手機都會把卡槽設置在裝有SoC等關鍵零組件的主機板附近,因此一旦有灰塵或者別的異物進入,將可能直接導致卡槽乃至主機板工作異常或損壞,影響用戶體驗也給手機廠商帶來售後壓力。

其次,採用eSIM為代表的非實體手機卡,可以更有效地杜絕手機丟失現象

蘋果一直都在為提高iPhone的防丟失性能而努力,最初是上線了全行業中相當嚴格的账號安全和iOS防盜措施,之後陸續引入了零組件和整機綁定、所有蘋果設備組成定位網絡等機制,還強製開啟Wi-Fi、藍牙,結合關機後也能運作的低功耗模塊來讓設備可以實時定位追蹤。

eSIM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iPhone防丟失的“最後一塊拚圖”:它不會像傳統的實體SIM卡那樣可以隨意取出丟掉,只要有電就能隨時訪問網絡接受用戶指令,帶寬和可靠性也比借助眾包網絡來得更好。用戶能獲得更為寬裕的手機找回能力和時間,別有用心之人則將要付出更多代價。

至此,在智能手機上全面使用eSIM取代實體手機卡的動機已相當充分,如果不是世界上還有相當數量的運營商仍在以實體SIM卡提供通信服務,相信蘋果早就在iPhone上全面推行去掉卡槽的eSIM體驗了。

美好而又骨感的非實體手機卡

別急著為iPhone 14或者iPhone 15冠上“世界首款無物理卡槽手機”的頭銜,實際上早在2G和更早的時代,就已經有採用非實體手機卡訪問通信網絡的手機和其他設備了。由運營商將手機卡信息通過無線或者有線的方式,燒錄到手機內模擬實體卡使用,也因此得來了“燒號”的名字。

這或許是一代手機愛好者的共同回憶,不少在美國等市場銷售的CDMA手機都沒有實體卡槽,必須“燒號”才能正常使用。但“燒號”也造成了諸多不便,號碼和設備之間綁定相當緊密,想要更換至少得前往運營商進行,而且安全性還無法和同時期實體卡匹敵,存在一定的隱患。

相比之下,eSIM帶來了更多的自由度,因為是通過內置於手機的芯片模擬實體SIM卡,所以識別碼、鑒權密鑰等保障正常通信的技術都能沿用下來,安全層面有保障。同時,eSIM允許用戶直接在手機端更換運營商或者账號信息,換卡換號操作都更加簡單直接了。

大多數國家的通信市場都圍繞著運營商建立,一度掌握著手機銷售和使用的“生殺大權”,手機廠商也都必須在研發產品時考慮到運營商的相關利益。智能手機時代來臨後,終端側話語權大幅提升,開始直接對用戶體驗服務,讓用戶購買設備後自由選擇運營商的eSIM正是其體現。

在蘋果主導的eSIM之外,通信行業的更多環節也在為非實體手機卡的推廣而努力。比如說谷歌,其推出的Pixel是最早支持直接通過eSIM激活手機的品牌之一,旗下的運營商Google Fi提供了更方便的激活流程。身處行業上遊的高通,還隨新平台帶來直接集成進SoC的iSIM。

以eSIM為首的非實體手機卡看起來已獲得多方聲援,即將像此前的SIM卡標準那樣成為行業主流,不過在那之前還有最關鍵的一道坎要邁過去。這便是運營商,非實體手機卡代表著的虛擬化、用戶自由選擇、設備為中心理念,往往和運營商利益站不到同一邊,面臨不小阻力。

而且世界各地的通信運營商都是以架構複雜的龐大組織形象出現,這也與通信行業較為複雜的技術基礎相吻合,其結果就是,如果想要推行一項全新的技術和理念,就必需要經歷耗時多年的技術驗證和迭代工作。縱使運營商有心和手機廠商一同推廣eSIM,也不得不經歷這些流程

好在通信運營商並非完全拒絕eSIM,這項技術造福的可不只是內部空間寸土寸金的手機,還讓諸如智能家居等更多設備有了輕易訪問網絡的能力。像是近一年來紛紛上馬eSIM的可穿戴設備,就在不增加體積的前提下,實現了脫離手機也能使用大部分功能的獨立通信能力

它可能並非完美,但已經有不少案例證明了非實體手機卡帶來的改觀,手機可以輕鬆使用eSIM功能的那一天,或許已經不遠了。

無開孔是未來,但卡槽還不會說再見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將來的新手機激活過程:不用把舊手機上的實體卡轉移過去,直接開機就能選擇要使用的運營商和手機號,作出決定後手機完成相關數據下載,接著就能像現在這樣上網、打電話、發短信。唯二的變化是,不再需要取出卡托再放入,也不再擔心卡槽進灰損壞。

這是蘋果自iPad Air 2和iPad Mini 3開始引入非實體手機卡以來,想要帶給用戶的體驗改變:追求設備本身更為完整的同時,又減少使用中的負擔和不便,給予人更多自由和選擇權。不過,這很可能並不意味著eSIM和同類將完全主宰通信設備,實體卡還會長期共存下去。

習慣的力量相當可怕,許多用戶都習慣了借助實體卡來使用手機的過程,想要轉移到eSIM或者其他非實體手機卡,顯然需要一些時間,這對於運營商和其他組織機構亦是同理。蘋果考慮到了這一點,所有爆料都指出,部分市場銷售的新款iPhone仍會有物理卡槽。

實體卡的一些便利性也不是eSIM可以完全替代的。因為是依附於實體卡本身,只要卡轉移了手機號等用戶數據也能轉移,所以在通信環境極度惡劣無法使用非實體卡下載上傳服務的情況下,想要在不同的設備之間轉移账號信息還得通過這些讓人“又愛又恨”的卡片。

出於習慣、便利性等因素,就像針對老人和兒童特別設計的手機會依然採用可拆卸電池那樣,實體卡仍會出現在未來數年的手機上。只不過我們也很清楚,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和eSIM不斷完善,更為方便、可靠的體驗以及更精致的手機產品,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