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日報評論:以辯證思維深化機構改革

  以辯證思維深化機構改革(評論員觀察)

  陳 凌

  堅持辯證思維,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統籌好各項關係,我們就一定能蹄疾步穩地推進這次機構改革

  辯證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重要思維方法。深化機構改革,尤其要用好辯證思維這個法寶,始終“照辯證法辦事”。

  “不是簡單的增增減減,而是一次深刻的重塑、重構和優化。”很多人這樣評價全國人大審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確,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既是一場國家治理的深刻變革,也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不堅持辯證思維、統籌兼顧,恐怕難以調和鼎鼐、形成改革共識,順利推進機構改革。

  “天下之理,有張必有翕”,對立統一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理解和把握好這次機構改革,首先就要堅持“兩點論”。

  比如,在政府與市場關係上,曾有人抱怨,牡丹和芍藥同屬一科,但一個是木本、一個是草本,由於“政出多門”,種牡丹歸林業局管,改種芍藥就歸農業部管了。這種抱怨,多少道出了政府職能劃分不清,給市場主體帶來“多頭管理、重複檢查”的尷尬。這次改革,對巨集觀管理、市場監管領域的機構和職能進行了大幅調整優化,為的就是要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乾預,以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這不是說,政府就無所作為了,而是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一言以蔽之,該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該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同向發力,才能讓社會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再比如,在大和小問題上,一套煎餅果子,涉及食品安全、品質、價格等多個方面,“到底歸誰管”,竟成了問題。有人甚至用“幾個大蓋帽管不住一個大草帽”來形容監管尷尬。正是為了解決部門職責交叉分散,這次改革“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堅持了大部門製的方向。從自然資源部、文化和旅遊部,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不少機構都進行了綜合設定,統一了職能。但這並不意味著“以大為美”,從中央到地方,所有部門都要搞大部門製。機構改革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把不同職能都往一個筐裡裝,而是要在符合實際、科學合理、更有效率的基礎上,通盤考慮。總而言之,機構宜大則大,宜小則小。

  講“兩點論”,更要講“重點論”。毛澤東同志說過,“沒有全局在胸,是不會真的投下一著好棋子的”。機構改革中,有的部門要加強,有的部門要整合,有的部門要撤銷,還有的部門要改變隸屬關係,根本的著眼點是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需要。如果各個部門隻算部門账、眼前账,維持現狀確實也能說出一大堆理由,但這樣的結果是,不僅難以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甚至可能誤事。因此,我們既要通盤考慮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的關係,更要分清主次,堅持小道理服從大道理,按照中央的部署,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

  “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從內部看,目前推出的20多項機構改革設計,涉及半數以上的國務院組成部門,職能劃轉和機構調整緊密相連,人財物的調整能否順利進行?新組建的機構如何理順內部關係?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將直接影響改革成效。從外部看,機構改革又與經濟、政治、法治等其他領域的改革息息相關,既會對其他改革產生影響,也需要相關改革配合。內部關係也好,外部聯繫也罷,都需要我們把握好優化與協同的關係,在優化職能配置和機構設定的同時,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學會“彈鋼琴”,使各項、各領域改革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胸中有丘壑,鑿石堆山河。辯證法不僅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問題的一把鑰匙,也是推進工作的重要方法。堅持辯證思維,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統籌好各項關係,我們就一定能蹄疾步穩地推進這次機構改革,讓職能更加優化,讓效能全面提高,讓人民更加滿意。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