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營養但難吃:美國中小學生的午餐,也是一本難念的經

我們家娃是個沒心沒肺的吃貨。

考試考得好不好,她從來不在意,但是一頓沒吃好,那可就是天大的事兒。

每周總有一兩天,下了校車,大老遠就看見她哭喪著小臉。

一見到我,她就委屈地使勁一跺腳,傷心又憤怒地吐槽:哼!今天又沒吃好!

有時候真羨慕小孩,人生最痛苦的事,竟然只是沒吃好??

之前她在國內上公立幼兒園,午飯由學校提供。

每周一幼兒園門口的黑板上,會公布當日菜單,有魚有肉有蔬菜水果,看著又健康又營養。

問她學校的飯好吃嗎?

她說:嗯,脆脆的!好吃!

我一直好奇學校的飯菜到底為什麽會這麽脆,就找了一天掐好午飯的時間去送活動材料。

到了教室門口,就看見她埋著頭大口大口地認真扒飯。

等我進去仔細一瞧,嘿,配菜一口沒動,全剩在那裡,光酸豆角就著白米飯,吃的那叫一個香啊!

可是酸豆角從來沒出現在校門口的菜單裡啊……

我委婉地跟老師說,這麽小的孩子每天都吃醃菜,是不是不太健康?

老師有點無奈:小孩挑食的多,沒有酸豆角和雪菜,很多孩子一口飯都不吃,所以只能用這個法子了。

到了美國,中午怎麽吃飯的問題,依舊沒讓我省心。

食品安全和營養搭配方面,家長們還是比較放心的。

校園午餐屬於非盈利性質,由公立學區統一配餐。

一份餐盤裡有肉、穀物、水果、蔬菜、奶製品。普通家庭早餐1.75刀,午餐3.25刀,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免費。

這個定價當然很難覆蓋食物和運營成本,所以每年聯邦政府要撥給全國學區的補貼高達136億美元之多(2017財年)。

而且孩子在學校吃什麽喝什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並受到美國法律的保護

《國家學校午餐法》(National School Lunch Act ,NSLA)和《兒童營養法》(Child Nutrition Act),以及法律衍生的各種午餐計劃、法案,事無巨細地規定了供應商的資質、食品安全的檢查和處罰、每天攝入的卡路裡,食物種類和禁忌。

規則甚至詳細到牛奶必須是1%低脂奶,主食裡的全麥含量不低於50%,蔬菜必須由深綠蔬菜、橙色蔬果、豆類組成……

奧巴馬的夫人還覺得不夠,又提出了健康午餐計劃,學校的食物全部要求低鹽、低脂、低糖。

這就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非常難吃

當地小學的菜單都公布在網上,雖然看上去花樣繁多,但一個月吃下來,無非就是三明治、TACO、意面、漢堡的不同變種。

而且在美國,因為文化交融,又必須顧忌各人的禁忌,導致能吃的東西更沒有幾樣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學校有活動要給師生訂披薩。

猶太人、穆斯林不吃豬肉,

印度人不吃牛肉,

一部分是素食主義者,

有人海鮮過敏,有人對麩質過敏,有人對堅果過敏,

最後回回大家只能吃番茄醬乳酪披薩——

這也不算盡善盡美,因為乳酪也有風險,一部分亞裔有乳糖不耐受症。

以前住新英格蘭地區時,人種組成還比較簡單,校園的菜單裡經常能看到豬肉醬意面、烤牛肉三明治、海鮮飯等菜式,如今搬到新的州,為了照顧到所有人,學校的菜單上,最常見到的,就是倒霉二兄弟——飼料雞和火雞了。

再加上中央廚房的烹飪方式,真的不怪孩子不愛吃,想象一下你天天坐飛機,每天中午吃飛機餐,除了雞肉飯就是魚肉面,你受得了嗎?

娃剛來美國的時候,吃了一個星期校園午餐,就開始絕食,每天堅持餓到放學,回家開冰箱找剩飯剩菜吃,並且瘋狂地想念前任幼兒園的酸豆角

學校的飯不僅不好吃,而且吃飯的時間非常短。

通常只有一個食堂,幾個年級的孩子輪換著吃,一個年級只能分到20-25分鐘。

有次娃可憐巴巴地告訴我,他們班到得最晚,等她排好隊,洗好手,拿到餐盤的時候,吃飯的時間只剩3分鐘了,她只能匆匆吃了幾片玉米片,就不得不列隊回教室了,下午餓得胃疼。

在很多高標準嚴要求的美國家長看來,依然還是有炸雞塊、土豆泥、熱狗等高熱量的食物,水果蔬菜不夠有機新鮮,有些甚至是冷凍、罐頭食物,不符合當代健康飲食的標準。

美國的家長都是如何解決這些難題的呢?

自己帶飯。

我剛來的時候,看到不少小孩上學時手裡都拎著一個花花綠綠的小方包,挺好奇的。

後來知道了,這是孩子們的午餐包。

美國的學校裡,不給學生提供微波爐和冰箱,所以帶飯的孩子,要麽帶冷吃的三明治、壽司,要麽就自備保溫杯,中午拿出來吃,還是熱乎乎的。

自從可以帶飯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願意在學校吃午餐了。

但是帶飯確實是個讓家長頭疼的事。

頭一天晚上得洗保溫杯,灌上開水預熱。

第二天一早,得起來製作/加熱午餐,趁熱裝進保溫杯。

為了營養均衡,還得分別備上水果、健康零食(高糖高熱量的不讓帶進教室)、果汁、牛奶……

給大家看看我家的裝備。

冬天的大保溫桶,夏天的小保溫杯,

帶熱飲的水杯,帶冷食的盒子……

我家娃永遠不記得家長簽字的事,但每天都忘不了問我:明天帶飯嗎?

如果我說,好,帶飯!

她就高興得一蹦三尺高:Hooray!

然後眼巴巴地問:明天會吃什麽呢?

如果我事情太多,說:明天不帶了,你就學校吃吧。

她立馬垂頭喪氣:那明天可不可以不去上學了?

這什麽娃,她上學的動力就是吃口好的?

所以只要吃學校午餐的日子,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哼!今天又沒吃好!(跺腳)

不止美國,在加拿大、日本,學生自己帶午餐上學,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在經濟發達的新英格蘭地區,家長更重視健康管理,所以孩子帶飯的比例明顯更大,以前孩子班上20多個娃,只有3個不帶飯的,現在中部州,班上則是一半對一半。

美國USDA的2016年的數據顯示,每年50億份的午餐,有近75%是以免費或低價的方式提供給了低收入家庭。學校提供的飲食,比他們平時的飲食更均衡健康。

雖然帶飯給家長帶來了有限的麻煩,但是孩子能吃得健康、放心、開心,早起10分鐘,也不算犧牲太大。

在現狀暫時無法徹底解決的情況下,這也許算是一個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

再說遠一點。

小學五年級那年,爸爸曾經帶我去貧困山區裡採訪一個山村教師。

我們到的時候,正好趕上他們午餐。

說實話,那一幕的震撼,到現在都在我心頭久久不能散去。

一個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山區學生們,依次從老師手裡接過自己的搪瓷杯,裡面是蒸好的玉米糝子和洋芋,沒有配菜,沒有肉,隻拌著鹽巴和辣椒。

他們默默低頭吃著,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老師跟我們解釋:孩子們家都很遠,每周背一袋口糧過來,吃一個星期。

現在這樣的情況也許已經不存在了,但那天起,我知道了,世界不僅僅是我們熟悉的樣子,在一片浩大的焦慮背後,還有另一片無聲的荒涼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