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修坯很“豪橫”

“修”——在漢語詞典裡有兩種解釋:

1.裝飾,使完美。

2.整治,恢復完美。

總而言之“修”的目的就是要追求完美。

陶器之形,稱為坯,使坯體精致完美,即稱為“修坯”。陶器形體精美與否,正取決於這一個“修”字。

在清代康、雍、乾三朝,修坯工藝成為陶藝成型工藝中的主導工藝,有“三分拉坯,七分修坯”之說。陶藝人口中傳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拉一個坯成本要兩塊,那麽你修飾好一個坯則要五塊,好的器形是修出來的”。可見,修坯這道工序在繁雜的陶器製作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修坯也稱為“旋坯”或“利坯”,其目的主要是將不平整的表面修成平整表面,將薄厚不均勻的坯體修成均勻的坯體,前者是為了美觀,後者是為了防止窯裂。成為能適應施釉操作和入窯燒成的精坯,是最後確定器物形狀的關鍵環節。

修坯需要在坯體半陰乾狀態下進行,將坯體固定在車盤上,利用不同的刀具、工具,對坯件器表、器型進行修整。工具大多是自製,角刀、弧型刮刀、排刷、平口鏟、刀齒、硬質塑料刮片、鋼製刻刀等。

修坯工具

下面,我們來看看修坯的具體過程,來欣賞下這個成型的瓷碗泥胚是怎樣變成我們常見到的碗的吧~

步驟一:首先需要把晾乾的泥坯放到泥盤中心,四周用小泥塊固定。

步驟二:剛開始底部可能會比較不平整,需要在修理的時候用左手手指按住中心,使其不會因為力道不均勻而被甩偏移,確定坯體的厚度之後就可以大膽的將多餘的泥修理掉了。

步驟三:修出底足的外形後,開始可以稍大一些,留出調整的余地。

步驟四:將碗的外形修整一下盡量使整個碗的薄厚美觀統一。

步驟五:繼續修底足。

步驟六:一層一層的修,時不時需要停下轉盤,拿起來看看厚度,需要注意不要因為太薄而漏掉。也可以敲一敲,用聲音來判斷厚度,開始時憑借聲音判斷會比較困難,相信做多了,就會有經驗。

步驟七:最後再調整一下。

這樣一個泥坯的碗就完成了~

日本學者柳宗悅先生有一段感人的文字:手總是與心靈相連……所以手工作業中會發生奇跡,因為那不是單純的手在勞動,背後有心的控制,使手製造物品,給予勞動的快樂,使人遵守道德,這才是賦予物品美之性質的因素。而陶器之精美正是離不開這一雙雙修坯的手,也離不開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匠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