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遭受沙塵暴擊的蒙古國,在經歷什麽?

撰文 | 打撈小分隊

一早起來,沙塵暴刷屏了。

朋友圈和微博充斥著黃色的空氣,《銀翼殺手》再一次被瘋狂轉發。沙塵下的故宮角樓、央視大褲衩成為了今日 “最火” 景點。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荒漠化監測中心衛星影像和地面監測信息綜合評估顯示,本次北方沙塵氣象主要起源於蒙古國。

而本次沙塵的發源地蒙古國,情況更為慘烈。蒙古國國家緊急情況總局發布消息:從13日晚至15日上午9時,在蒙古國全國範圍內共收到9省548名牧民在沙塵暴中失蹤的報告。

其中,467人已被找到,中戈壁省5名牧民和後杭愛省1名五歲孩子不幸死亡。目前緊急情況部門正在組織人員,繼續尋找其余81名失蹤牧民。

其實最近幾年,關於蒙古國沙塵氣象的報導頻繁出現。我國北方也受到相當的影響。

蒙古國到底怎麽了?當地人在經歷些什麽?沙塵氣象背後,僅僅是開發、放牧這麽簡單嗎?

一項2020年11月發表於《科學》雜誌的研究,給出了更為複雜的答案。

01 熱浪與乾旱:惡性循環

2020年11月,數名國際氣候科學家研究發現,蒙古國的熱浪正在經歷惡性循環:土壤乾燥加速了當地的高溫,而高溫又加重了土壤水分的下降。

這樣下去,蒙古的半乾旱高原可能很快就會變得和美國西南部的部分地區一樣貧瘠,加劇土壤乾燥,並最終產生更多的熱浪。

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上寫道,在過去20年裡,熱浪和同時發生的乾旱顯著增加。通過開發熱浪和土壤濕度記錄,研究發現蒙古國最近連續多年創紀錄的高溫和乾旱,是250多年來前所未有的。

土壤潮濕時,蒸發作用會使地表的空氣冷卻。而當土壤不再有任何水分時,熱量會直接轉移到空氣中。

科學家們在論文《東亞內部氣候在超越臨界點後突然轉向更熱更乾燥》中指出,在過去260年中,只有最近幾十年 “熱浪頻率和土壤濕度之間呈現出顯著反相關,同時土壤濕度波動急劇下降”。

蒙古高原的湖泊已經出現了快速減少的現象。截至2014年,根據中國研究人員統計,這裡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數量減少了26%,該地區最大湖泊的平均面積減少幅度更大。

“現在我們看到,消失的不僅僅是大型水體。” 韓國全南國立大學的通訊作者 Jee-Hoon Jeong 說,“土壤中的水也在消失。”

02 不僅是沙塵暴

嚴重的乾旱不僅會造成沙塵暴,對生態系統也是莫大的打擊。

“氣候變化產生的這些影響對大型食草動物至關重要,如野羊、羚羊和駱駝。” 研究的主要作者、哥德堡大學的研究員張鵬說,“這些神奇的動物已經在生存的邊緣掙扎,而這些影響可能會把它們摧毀。”

共同作者韓國光州科學技術研究所的 Jin-Ho Yoon 指出:數百年的樹木年輪數據清楚地表明,在過去260年的背景下,夏季熱浪增加和嚴重乾旱的匯合非常獨特。

來自哥德堡大學的共同作者 Hans Linderholm 說,分析中使用的樹木似乎在其一生中都 “感受 ”到了熱浪。

03 “同呼吸”

雖然在歐洲和亞洲各地都能觀察到更溫暖和更乾燥的趨勢,但氣候科學家對蒙古及其周邊國家尤其重視,因為內東亞地區與全球大氣環流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繫。

“夏季大氣波往往會在蒙古周邊形成高壓脊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持續數周,引發熱浪。”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共同作者 Simon Wang 解釋說,“氣候變暖正在放大這些大氣波,增加了蒙古上空發生長期或強化高壓的機會,這也會對整個北半球產生影響。”

直觀感受上,我們或許只能知道,北京的沙塵一次次從蒙古國刮來。但當研究尺度上升到更大的範圍,看到全球氣候變暖如何作用於每個地區、這些地區又如何反饋在氣候上形成惡性循環——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到底什麽是 “同呼吸、共命運”。

祝沙塵中的人們早日重見藍天。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故事打撈員”,《知識分子》獲授權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