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所有人都瘋了吧!

2019年6月,國產劇正處於低迷期,但是突然有一部劇用黑馬之姿殺出了重圍,那就是《長安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是什麽意思?按照古代的記時方法,一個時辰等於兩個小時。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講長安一天,二十四小時以內發生的故事。

因此也有人說,這部片,講述的是“長安反恐24小時”的故事。

敢用一天為篇幅,書寫盡整個盛唐,可見該劇節奏之快,故事內容之緊張刺激,主創團隊,要讓觀眾一日之內,看盡長安花。

如此宏大的野心,如何實現?

1

人物是故事的核心

主創團隊的第一步,很“簡單”,刻畫人物,而人物是什麽?是這些主角,在怎樣的世界觀裡,做了一些怎樣的故事。

本劇講述的是,盛唐玄宗時期,突厥狼衛密謀入長安,要行一樁天大的陰謀,意圖傾覆天下。

而長安靖安司早早得知消息,種種布局,意圖捉狼,但沒想到的是,意外發生,突厥狼衛不但成功進城,還奪取了長安的地圖。

這次失誤造成的後果難以預料,於是靖安司李必拜託一名叫做張小敬的死囚,不惜一切手段,一定要在十二時辰內捉到狼衛,免除禍患。

故事邏輯很簡單,明暗兩條線,壞人犯事,好人捉賊。

關鍵在於,怎麽才能把人物立起來。

按照常理,這應該是一個簡單的救世主形象,但是在電視劇裡,主創團隊卻擺脫了以往的窠臼,塑造了一個不一樣的英雄人物。

一開始張小敬的出場,就已經特別有趣。

他是以死囚的身份,被人從監獄裡面放出來的。

而他最初的人物形象,則是通過配角們對他的描述,來建立的。

張小敬是什麽人?

首先,他是一個狠人。

他本是長安城的不良帥,負責統領手下的不良人在長安緝盜,後來和自己長官起了衝突,一怒之下,斬殺了長安城一個小幫派,整整三十六人。

罪無可赦,被判死刑。

這個人物最開始的形象,就是暴躁易怒,怒則殺人。

這種刻畫,讓觀眾很難相信他是一個好人。

可就是這樣的人,被李必選中了。原因是,他黑白兩道吃得開,懂三教九流規矩,能夠在最快的時間捉狼。

所以李必用釋放他作為籌碼,張小敬在得知長安將有大難臨頭之時,兩相權衡,同意了這個交易。

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正派主角拯救世界的故事,張小敬,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英雄。

可是,在劇情的發展過程中,張小敬作為一個被逼迫的死囚犯,一個壞人,卻又表現出了堅定的保衛長安的決心。

本劇的一個高潮點,就是張小敬處死自己暗樁小乙的戲。

在這場戲裡面,前面被提及無數次的狠辣如魔的不良帥,卻又被所有下屬衷心崇敬的不良帥,一起活了過來。

張小敬需要得知一個消息,這個消息能救長安,但只有葛老能告訴他。

葛老是長安地下最大犯罪組織的首腦,葛老說,消息可以給,但是,“你必須告訴我,你安插在我這的暗樁“。

什麽是暗樁?就是和張小敬生死相托,願意為他隱姓埋名進入黑道當間諜的下屬。

葛老要的暗樁,名叫小乙,和張小敬情同父子。

張小敬在得知需要說出小乙的名字時,第一個反應是扭頭就走。

在這一個瞬間,他的感性大過了理性。

但是葛老的一席話,又把他逼了回來。

他這一走,長安可能就保不住了。

他被逼到了極點,但他還是做出了選擇。

但是這個選擇不是輕飄飄的,沒有重量的。

他先是大喊說:“兄弟,來生我給你做暗樁。”

然後氣喘如牛,數次試圖平靜自己,最終還是喊出了小乙的名字。

這並不是一個救世主角色,更像是一個被逼到絕境之人的極端無奈之舉。

而在接下來的情節當中,為了保存小乙的屍體,他斬下了自己的一根手指,用幾乎是懇求的語氣,去和葛老商量,換小乙全屍。

張小敬的每一次選擇,代價都是如此沉重,但是與此同時,他的人物形象,卻變得無比鮮活。

他真的有血有肉,會哀會疼,而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人設。

他並不是無所不能的英雄,只是一個有瑕疵的普通人,而普通人想要去做成一件事,往往需要付出極其昂貴的代價。

至此,張小敬活了。

同樣的,在這場戲的過程當中,配角的情節設計也極為出色。

葛老是一個壞人,卻在得知真相後,在小乙被處死的那一刻落了淚。

小乙在被出賣的那一刻,第一句話問的,卻是張小敬近來是否安康,他對張小敬的選擇,不怨。

真正好的故事,真正好的角色,你很難用好壞去評價一個人物。

人性都是複雜的,他們的陰暗和光輝交織在一起,共同融入了這片長安的迷霧中。

而在本劇當中,無論是作為男二的李必,還是由黃金配角韓童生飾演的何執正,都展現了讓人側目的演技。

前者,讓觀眾知道新生代演員亦有天賦,懂得入戲。

而後者,則展現了老戲骨作為演員,接近天花板高度的演技。

所以長安十二時辰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道滿漢全席的盛宴,主角鮮明,配角映襯,他們互相成就。

2

如何刻畫盛唐?

在國產劇習慣摳圖的當下,想要實拍戲劇已然不易,而這次,居然還要想複原刻畫出中國歷史上最恢宏的時代?

盛唐到底有多繁華?

紀錄片《大明宮》裡有這麽一段話:

“這裡曾經聳立過世界上最大的磚木結構宮殿群,它的面積相當於三個凡爾賽宮,四個紫禁城,十二個克裡姆林宮,十三個盧浮宮,十五個白金漢宮,這就是大唐帝國的皇宮——大明宮。

大明宮恢弘如斯。

而大明宮只是長安的一角,長安甚至只是唐朝的一角。

僅僅透過這些隻言片語,我們就已經可以隔著雲霧想象,曾經的壯闊和舉世無雙。

所以,這無疑是一個極高的難度,到底應該怎麽拍?

畢竟沒有任何一個人物,可以脫離時代而獨立存在,你要表現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事,就要知道這片土地曾經是怎樣的存在。

對此,導演曹盾用了一個極其聰明的做法。

他的目光並沒有一味注視在建築物和景物上,而是把焦點對準了人物的衣食住行。

時代養人,反過來,人物的精氣神,同樣是在表現時代的氣質。

在電視劇展開不久,有一場狼衛圍著火爐吃烤肉的畫面。

對於唐朝老百姓而言,烤肉確實是一種常見的飲食方式,而且吃得五花八門,格外有趣。

在唐朝,烤肉的做法叫做炙,炙是一種古老的做法,非常講究對於火候的把控。

而流傳下來的有關於炙的菜名,就有十幾種。

比如說有小蚌肉炙,駝峰炙,無心炙等等。

但其中,唐代有一道名菜叫做渾羊歿忽。

渾就是整隻的意思,顧名思義,羊肉只是一種盛具,裡面的菜才是重點。羊肉裡面縫著一隻糯米與酒醃製過的鵝,而這隻鵝,才是這道菜的重點。

燒烤完以後,羊肉都可以丟掉,主料還是這隻鵝。

而燒烤本來就偏胡人風味,讓突厥狼衛來吃烤肉,也是符合角色行為特徵。

盛唐時的人們,對於食物的如此考究,也可見唐朝時的繁榮。

此外,唐代官製,官員服裝的顏色有著嚴格的要求。

有些顏色僅僅只能夠貴族使用,甚至用來代表職階。

凡是三品以上官位的服飾,均用紫色;五品以上的官服顏色,為緋色;六品、七品為綠色官服;八品、九品則為青色的官服。

所以在本劇當中出現的人物,如賀知章,穿紫衣,

朝中三品以上大員,

而一直跟著張小敬的姚汝能,則是紅衣,年紀輕輕就是五品官員,前途明亮。

衣服是身份的象徵,所以,哪怕劇中沒有明言個人尊卑,但是人物的言行舉止,卻又完整吻合身份。

同時,本劇的稱謂也極為講究,符合人物身份和時代特徵。

比如說,叫自己的父親是叫做阿爺。

稱呼皇帝是叫聖人。

皇帝本人也不會隨時稱呼自己為朕,私底下還是稱呼自己為吾。

之所以叫皇帝位為聖人,是因為易經裡面說,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

同時,作為一部歷史劇,裡面人物見面的方式終於不是抱拳了,而是規規矩矩的行一個叉手禮。

叉手禮最初是佛教禮儀,經過演變,在唐宋年間成為一種民眾之間的禮節。

這就是劇作的高明之處,於細微處見功力。

活在一個時代,就有一個時代的樣子。

這是影視劇的品質,也是對於劇情最真誠的尊重。

這是我近年來看過的,最有溫度和質感的片子。

3

娛樂行業嚴肅搞

這是對觀眾的尊重

在這部片子裡,長安活了,人物活了。

他們在舞台演繹故事,而我們得以在千年以後的世界,隔著雲霧,觀看他們的人生,仿佛自己也參與其中。

導演曹盾自己所言,他認為娛樂行業,得嚴肅搞。

陳凱歌拍《妖貓傳》的時候,花了六年時間在城外植樹,等到戲開拍,樹也長成了。

而曹盾為了踐行自己所說過的話,劇組花了人民幣5000萬,在象山建了一座佔地70畝的唐城,並按照古代的圖冊,還原出了唐朝的一百零八坊,只為能夠讓取景更加真實。

曹盾自己也說,這部劇最燒錢的不是請演員,而是用來製作。這是真正的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為了製作出最符合唐代風格的服飾,他們請來了黑澤明的女兒,著名的服裝設計師黑澤和子,一起還原唐代服裝風貌。

凡是出現在電視劇鏡頭裡的服裝,全部都是劇組自己親手縫的。

而那些衣服的特徵,全部都保證了高度還原。

曹盾覺得,這樣做不僅是尊重觀眾,也能讓演員更加入戲,仿佛真的活到了唐朝。

而在人物上,導演希望演員能夠是戲瘋子,能夠不要命的拍戲。

所幸,他遇到了一群真的懂他的人。

雷佳音在拍攝期間,為武戲搏命到醫院去了四家,自己兩個替身都休克過。

看來,這個劇組不僅有錢,而且瘋魔。

但是不瘋魔,不成活。

做一部劇,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某種程度上,《長安十二時辰》能夠成功,就是因為它碰到了一群瘋子。

如果導演不“瘋魔”,不會為了一個“想要人物活在自己獨有的生活方式中”而去重構大唐,就不會有現在的質感;

如果演員不瘋,就不會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踏踏實實的把自己扎根在劇組,每天睡五六個小時,拍戲拍出一身傷;

如果劇組人員不瘋,就不會親自動手,用針線縫紉勾勒,哪怕真正入鏡的只有一二。

《長安十二時辰》也許並不能代表國產劇的天花板,但它至少讓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會出現更多用心的導演,能帶著一個認真的團隊,踏踏實實的做劇,真正給予觀眾尊重。

在這個遍地都是六便士的時代,有人握住了月光。

而他們,便是國產劇未來複興的希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