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地鐵猛開便利店,開十家要投入上千萬,不少品牌被擋在門外

撰文/ 《財經天下》周刊作者 劉雪兒

編輯/ 陳芳

如果說北京是便利店的“荒漠”,那麽北京地鐵就是荒漠中的“沙丘”。

在這座200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地鐵成為最高效的出行動脈,27條線路架起783公里的流動,每天運送客流千萬人次。但過去17年來,北京地鐵站中,從未有過任何關乎便利店商業文明的萌芽。都市人最需要的便利設施,似乎在這裡消失了。

轉機發生在2021年,7月,三家便利店在北京地鐵試運營。5個月後的12月,包括便利店、藥店、書屋在內的便民設施增加至130家,覆蓋10條地鐵線,其中便利店品牌主要有京輕、D+、羅森、多點這幾家。

一位消費者感慨:“17年,北京地鐵裡終於有便利店了,這是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

四家地鐵便利店勝出始末

北京地鐵便利店的破冰之旅開始於2021年7月,當時京東便利店、D+便利店、羅森便利店各開一處進行試點,北京地鐵便利店的突圍戰自此拉開了序幕。

這三家品牌側重點不同,日系羅森便利店最為成熟,在商品上更貼合年輕人對鮮食商品的需求;京東便利店在無人貨櫃外,增添舊衣回收、列印和維修等特色服務;D+便利店則是全國供銷總社專門給北京地鐵開發的新品牌,還在成長中。

接近招標的核心人士向海告訴《財經天下》周刊,“雖然地鐵公司的民意調查顯示,乘客對便利店等便民設施有很大需求,但店鋪7月試點後地鐵仍然不放心,又經過一個月的密集輿情監測,發現大家反映確實不錯,加上試點店鋪銷售還可以,也沒有出現顧客在地鐵上吃喝的現象,這才有了信心,於8月開始正式啟動招標流程。”

“正式招標前,看到有政策口子,加上試點的幾家賣得不錯,7-ELEVEn、便利蜂、好鄰居等便利店品牌都來谘詢。”向海透露。但這些滿懷希望的便利店品牌很快被潑了冷水,最終參與投標的品牌不太多。

原因是,對於能進北京地鐵的便利店,地鐵公司做了嚴格限制。簡單來說,除了在北京有知名度、有連鎖背景外,還對一些指標做了硬性要求。向海透露:“具體到店鋪規模、注冊資本、資產、盈利情況、員工人數上都有要求。”

業內人士分析,北京地鐵這麽做有自己的考慮,選擇的品牌得是大品牌,有實力也能長期經營下去,遇到困難不能撂挑子不乾,這樣影響會不好。按照這套嚴苛的標準篩選,一些品牌就被刷了下來。

“便利蜂考慮到自身原因,沒有參與;7-ELEVEn疫情這兩年在北京市場拓展偏穩固,有的店達不到評估的日商水準會做移店調整;京東便利店參與競標後棄標。”另一位接近招標的核心人士元豐告訴《財經天下》周刊。向海則透露,便利蜂因虧損未達標。

以北京市場為主的好鄰居便利店也很尷尬,“好鄰居在收縮,資金比較緊張,而地鐵便利店店鋪招標中最少也要盤10個店鋪,投資不小,這不是它的戰略重心。”向海補充說,好鄰居這幾年在測試生鮮、主食廚房等業務,在開店上的動作比較謹慎。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目前北京地鐵便利店的月租金每平方米為四五千元,大部分面積在20到30平方米。照此計算開一個店光租金每月就得需要8到15萬元,一年下來租金成本需要96到180萬元,開十家也就意味著上千萬元的投入。

令人訝異的是,全家也沒參與。事實上,早在2015年,全家和華潤萬家就中標北京地鐵便利店的運營牌照,但迫於政策原因遲遲未開業。

元豐發現,全家在北京市場最輝煌的時期是2017年、2018年,“商品結構一度超過7-ELEVEn,但2019年後商品變革的腳步似乎有所變緩。”向海認為,全家最麻煩的是品牌授權問題遲遲未解決,“和日本之間的特許權沒有落定,會影響新區域拓展。”此外,2021年6月中國大陸全家執行長林建宏離職,也被外界視為一種不良信號。

最終篩選下來,只有四家便利店品牌脫穎而出——羅森、多點、京輕、D+。其中,京輕為國企一輕集團旗下的便利店,會銷售母公司旗下的“百年義利”品牌,比如老北京人熟悉的義利果子麵包、維生素麵包、威化餅乾、北冰洋汽水等。

多點便利店由原鄰家便利店總經理王磊帶隊,這家由物美孵化出來的便利店品牌,經歷2018、2019年的冒進拓展後由盈轉虧,2020年7月後開始收縮,如今門市數200多家。接近多點的人士透露,“物美做便利店的方向,不像大賣場、生活超市那麽明確。”

羅森則在2016年開始加速擴張,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截至2020年末的統計顯示,羅森以3256家門市名列中國大陸便利店第五名,其中2020年新增549家,超過全家的111家和7-ELEVEn的240家。

據來自羅森競爭對手的元豐觀察,“羅森對標7-ELEVEn,這幾年和中國各地實際結合更緊密,因此發展速度比7-ELEVEn更快。羅森做自身更擅長的品牌建設、商品力建設,把商圈調研、門市選址等交給合資的中方,在合作夥伴選擇上更為堅決,合資雙方發揮強項。”

據了解,截至2021年底,在北京地鐵店鋪中,京輕便利店開設了36家,羅森36家,多點17家,D+沒有公開信息,一位店員透露開了40多家。

值得一提的是,元豐還透露,錯失第一班列車的京東便利店,趕上了地鐵便利店第二批次的中標,預計在年後開放。京港地鐵也在2021年12月底表示,未來會與京東集團合作,陸續在京港地鐵所轄的部分車站中開設地鐵便利店。

運營起來並不容易

這些已開業的北京地鐵便利店,讓這座城市的人們感受到了大都市的便捷和高效。

在東四地鐵站羅森便利店,12個一人高的小貨架環抱出細窄的U型走廊,面積不大的店裡除了極少數日用品外,基本是零食和飲料,其中有4個冷藏貨架,放滿了羅森自研的冰皮月亮蛋糕、便當、飯團、三明治等鮮食。2021年12月31日下午3點,四五個年輕人排隊買小蛋糕和麵包,除了人工收銀外還能選擇機器收銀。

青年路地鐵站的D+便利店要寬敞一些,二三十平方米放著三排貨架,除日常零食外,還設有螺螄粉、統一湯達人等速食半成品,不過鮮食種類很少,只有三明治、飯團、麵包和雞胸肉等。收銀台後面還放著一台咖啡機,女店員透露,這家便利店已經變成了網紅打卡地,後續還會上線咖啡熱飲、小碗面等貼合上班族的食物。

望京地鐵站的多點便利店也略有特色,十平米左右,覆蓋鮮食、冷飲、普通快消零食等。不同的是,它家有一個專門的熱飲貨架,此外日用品比其他兩個品牌更多,除了口罩、衛生巾外,還有唇膏、創口貼等。

當然,這些便利店實際運營下來並不容易。由於地鐵店鋪面積小,開放時間有限,而且各種調整得層層報備審批,在選品、物流配送、促銷運營等方面受限不少。

從選品上看,由於規定不能超過30平方米,基本地鐵店鋪面積集中在10-30平方米之間,SKU被急劇壓縮,比如羅森的地鐵店鋪SKU只有三四百,或者五六百,而地面店鋪一般為1500-2500個。

最主要的是不少高毛利的鮮食無法售賣,因為沒有上下水,所有地鐵便利店沒法提供關東煮、包子等需要現場加熱的食物。

此外,由於地下電量較少,無法設置更多溫控櫃,這樣對儲存要求高的便當、三明治等高毛利鮮食也得壓縮。北京羅森副總經理車文煥透露,溫控櫃保存的主要是羅森的自有品牌商品,這些通過測算發現雖然SKU不多但銷售貢獻達到75%,所以目前地鐵便利店業績上不去是有原因的。

物流配送也是一大難題。不少新型便利店會設置24小時,目的之一便是方便夜間配送,一般從晚上10點配送到次日凌晨2點,這樣保證在早晨7點前物流車能出北京五環。

但地鐵店必須配合地鐵運營時段,《財經天下》周刊走訪的三家店都是早上6點半到晚上10點營業。地鐵補貨既要避開早晚高峰,也要控制成本。

各家的解決方式也不同。比如羅森會配合就近的地面店鋪,當那邊凌晨兩三點配送完後,再等到四五點地鐵站開門送進去,這樣不用專門跑一趟抬高成本。京輕便利店則選在晚上8點到11點,早晨5點到7點,在人流高峰之前配送。

除了商品和物流難題外,在促銷運營上也有麻煩。車文煥總結羅森地鐵店鋪最近一期的促銷,“效果特別不好”,第一,由於沒有促銷物料宣傳,顧客不知道店裡有促銷;第二,地鐵顧客對價格不敏感,他們大多是為了解決早晚餐等剛需,麵包標價9元還是9.8元,對其購買決策影響不大。

對地鐵裡能否做宣傳,貼促銷標簽,要不要備案,便利店品牌們也在摸索。車文煥想的是,盡可能增加直觀的物料信息,另外借助公眾號等來推送,或者聯合地鐵站推送促銷信息。

能否成為城市“綠洲”?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歷史長河中的北京地鐵,曾有過繁華的市井商業。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乘客能在地鐵買到漢堡、火腿、三明治、報紙,甚至衣服、化妝品、皮包、錄影帶等。到了2003年,物美便利店還在北京地鐵裡開出21家店,集中在1號線和2號線熱門地段。

這一切在2004年發生改變。這年北京頒布的《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規定,包括地鐵站廳、月台、疏散通道在內的場所禁止設立商業攤點,從此便利店在北京地跌裡就消失了。接近早期物美便利店的人士袁青透露,政府出於安全考慮,叫停了地鐵便利店,2004年物美位於地鐵裡的便利店全部關了。

特殊的城市角色,決定了安全因素的重要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地鐵裡重開便利店的時機也漸漸成熟起來。

事實上,北京地鐵便利店的政策早在幾年前就已有松動,2018年北京七部門聯合頒布的通知裡,強調要將便利店開到地鐵裡,還喊出了具體的目標——三年內要開6000家。次年,北京地鐵又發文,這次改成僅允許新建地鐵站入駐便利店。

然而直到2021年北京地鐵裡的便利店才出現實質性進展,雖然與目標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一年開出130家的動作算得上是快的,未來北京地鐵便利店會成為城市“綠洲”嗎?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告訴《財經天下》周刊,北京地鐵商業之前未發展,有城市定位和地鐵定位的原因,北京前些年地鐵定位主要是解決交通問題,對商業規劃考慮少,沒有合適網點釋放。“如今北京開了不少線路,規劃上會考慮商業因素,另外也在建設消費城市,通過雙循環擴大內需,這是水到渠成的事。”

2021年的開放,在車文煥看來也在意料之中。他發現,2018年,商務部就發布18條便利店發展新政,提出新社區需要配備便民設施等;2019年商務部頒布便民化政策,2020年升級到國務院頒布政策。“只是這個過程太漫長了。”

從目前的運營看,車文煥坦言,“比預想的稍微差一些”,儘管地鐵店鋪坪效比地面高,但每家店的整體銷售額未達預期。當然,目前絕大多數地鐵便利店開業不足一個月,這似乎情有可原。

面對外界猜測的高租金疑問,車文煥回應稱,北京地鐵給的房租還可以,但出口比較多,店鋪無法把所有人流吃遍,哪怕被安檢設備擋住都可能影響生意。“想達到預期銷售額,還是有點難度的。”

眼下他們更看重地鐵店鋪帶來的宣傳效應,尤其北京地鐵會迎接全國各地的人,“對羅森未來開拓全國各地的市場都有挺好的宣傳效果。”

當前,北京便利店發展確實滯後城市發展。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顯示,北京的便利店數量排名第11位,低於北方的鄭州、天津,數量為上海的1/3;而在每家便利店服務人口數量方面,北京以9199人/店排名第29位,上海為3856人/店排在第10位。

至於130家北京地鐵便利店開放後能否增加店鋪,多位受訪人士表示還是個未知數。一位受訪者表示,“現在還在摸索,但130家確實不太多。”從截至2021年12月北京地鐵459座站點看,按一個站點3家店鋪設置,也有千家的增量,這或許能為“便利店荒漠”引來一片“綠洲”。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向海、元豐、袁青為化名)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账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