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動畫電影“神話宇宙”未來的光明與隱患

“神話宇宙”是有著自己的開創性意義的,對國內動畫電影來說也將是標誌性的存在。有了神話IP的成功,小說、漫畫等IP源的動畫電影化也有著巨大的挖掘空間。

讀娛 | yiqiduyu

文 | 零壹

2019年底經過幾輪的數據補報後,年度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總票房突破50億。對出品方彩條屋影業和背後的光線傳媒而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帶來了發展上的許多加速實現:

《薑子牙》進軍春節檔,宣傳發力明顯,試圖將動畫電影類型穩定成票房主流中的一軍;2020年1月14日,光線傳媒彩條屋影業發布了一本漫畫APP,《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官方外傳漫畫《敖丙傳》在平台上開啟預約。

光線傳媒彩條屋影業圍繞傳統神話打造的“神話宇宙”,經《哪吒之魔童降世》而大大推進了節奏,也讓光線傳媒進軍動畫電影收獲了業界的普遍看好。在一本漫畫發布會上,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甚至表示會衝擊百億票房:“接下來我們正在創作的這些作品,我希望他們有機會突破《哪吒》的票房,向100億進軍,我認為,這個目標大概在三年內就可以實現。”

但若從實際考慮,《哪吒之魔童降世》既是遠超所有人預期的一次票房大勝,但同時也仍然只是一個孤例。動畫電影的盈利方法論,還不足以從這一部電影中得出非常明晰的結論。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就是,除了兒童向的《熊出沒》系列外,目前數票房成功的全齡向國產動畫電影寥寥可數,而且幾乎都源自傳統神話IP——《哪吒之魔童降世》《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等。

動畫電影並未停止各個類型領域的探索,但從結果來看,還是古典神話IP打底的作品更能吸引大眾關注。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熱度過後,“神話宇宙”的未來發展其實仍然留存著許多可能的問題。

1

神話宇宙的優勢與風險:

市場會對IP“一擁而上”?

《哪吒之魔童降世》做到了許多突破,其票房成績是優質內容、檔期、宣傳風向、大眾需求等各個因素集合的結果。如果拋開這些,從IP屬性來說,傳統神話一向有天然的優勢和局限性——優勢在於大眾知名度和相對完善的人物設定基石,是現成又保險的影視改編題材;而局限性則在於,成系列的開發難度頗高,也很難形成實質性的壁壘,也無法阻止同行一擁而上。

就以“哪吒”為例,《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著大量創新的設定,也有著源自早年上美版《哪吒鬧海》的反抗精神和人物內核,但總體而言,是突破多於傳承的。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並不能保證“哪吒”這一IP形象被彩條屋的“神話宇宙”所獨佔,相反的是會有更多與“哪吒”相關的影視作品出現,其中不乏同樣醞釀已久的計劃。

比如由追光動畫製作出品、趙霽執導的《新封神:哪吒重生》就即將在2020年暑期檔上映,追光動畫正是《白蛇:緣起》的製作方。據新京報採訪,製片人崔迪提到:“其實追光動畫四年前就籌備了《新封神:哪吒重生》,和《白蛇:緣起》比較類似,也是針對哪吒這個IP擴展故事、改編故事,包括用新的形式把這個故事展現給觀眾。”

對“哪吒”的動畫發展熟悉的觀眾,可能還會記得2016年就有一部動畫電影《我是哪吒》上映,最後以豆瓣3.9分和1000萬票房的成績慘淡收尾;而前不久央視動畫還與孩之寶合作,準備中美合資推出《哪吒與變形金剛》的動畫劇集,引發廣泛討論,央視動畫曾經推出過經典動畫《哪吒傳奇》,也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

此外,在《羅小黑戰記》中也有“哪吒”角色出現,形象設計亮點頗多;《十萬個冷笑話》裡的哪吒形象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另一重要人物敖丙同樣有著許多改編形象,其中知名度較高是此前《十萬個冷笑話》中的改編。

毫無疑問,《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紅使得本次電影版的哪吒、敖丙、太乙真人、申公豹等角色擁有了當下的最高知名度,但這並不妨礙其他創作者分享神話IP故事的熱點。如追光動畫這樣有實力和優質作品打底的公司所做的哪吒動畫尚可期待,但未來是否有更多一擁而上、隻蹭熱度的作品出現呢?讀娛君認為可能性是很大的。

就像前些年對“西遊”題材電影的撞車式開發:鄭保瑞導演的《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西遊記女兒國》分別於2014、2016、2018隔年上映,周星馳和徐克導演的《西遊降魔篇》《西遊伏妖篇》在2013、2017年上映,幾乎是“年年看西遊”。在網絡電影領域則更誇張,西遊題材早已成為泛濫重災區。

各不相乾的各路創作者勢必帶來設定上的重複和焦點模糊——這對“神話宇宙”的打造必然是負面的,“宇宙”式開發的一大要點在於設定的前後統一,不同故事之間的微妙聯繫和呼應,以“強勢”的文化輸出在動漫、電影、遊戲等多種不同的內容形式之間形成統一的共振效應。相較於版權明朗的其他“IP宇宙”式開發,古典神話在這方面是天然劣勢的。甚至於更多並非彩條屋的神話系列,卻打著“哪吒原班人馬”旗號的神話動畫也已經出現,令觀眾已經有眼花繚亂的趨勢。

不過破局或許沒有那麽複雜——像《哪吒之魔童降世》這樣流傳度足夠廣的全民爆款,足以在競爭中讓大眾忽視其他跟風者,進而以自己的節奏主導大眾對該IP的“既定印象”,以取得主動性的優勢。

彩條屋早在哪吒上映之前已經開始了規劃,也適時推出了《敖丙傳》這樣的漫畫形式,也有望豐富動畫電影所缺少的詳細設定強化自身形象的獨特性。但對神話宇宙來說更重要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後的全民爆款何時出現。這就要看下一步《薑子牙》的劇情安排和商業成績如何了。

2

“影視工業化”助力動畫電影商業價值實現?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前,行業對於成人向、全齡向的動畫電影市場其實是偏向悲觀的。似乎整個市場裡除了《熊出沒》每年固定賺走屬於自己的錢外,能獲得成功的國產動畫電影實在少之又少。

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斬獲接近10億元票房後,國產動畫電影其實進行了多番嘗試,其中不乏藝術、技術、故事角度的好作品,但從商業角度來看,卻沒有一部能接近《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成績,許多作品都有著自己的缺憾——要麽是商業上的,要麽是作品藝術上的。

《大魚海棠》用精致的2D動畫創下《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後最好的票房成績,卻未能在故事層面感動多數觀眾,收獲評價並不出色;《大世界》《大護法》用先鋒式的風格和成人黑暗的調性傳遞了獨特的動畫電影審美價值,但卻並不被大眾所熱衷,票房平淡收場;《風語咒》在技術角度非常出彩,同樣在故事層面有缺憾,閱聽人不明顯;《昨日青空》《肆式青春》等日式風格的青春動畫電影更是市場表現慘淡。

陳丹青在《局部》第二季中曾引用馬蒂斯的話“藝術與大眾之間永遠存在鴻溝”。陳丹青說:“我知道這句話會冒犯‘大眾’,雖然我也不確知‘大眾’究竟是指誰,但我同意這句話。”如果放到動畫電影的領域來說,這種“鴻溝”實質上是“藝術表達”與“市場”之間的互相尋找和互相平衡,從題材到故事走向、熱點話題設計都要考慮。

如今中國動畫電影創作者中的新銳人物們,大都曾經有過先鋒式的早期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本名楊宇)早年的成名作是2008年的《打,打個大西瓜》,強大的技術基礎和個人風格已經可見端倪;《薑子牙》由程騰、李煒執導,副導演是李夏、王昕,而李夏和程騰早在2010年就以中國傳媒大學07級動畫系學生的身份聯合執導了短片《紅領巾俠》,有著蓬勃大膽的想象力和動作設計;《刺客伍六七》導演何小瘋以畢業作品《小胖妞》成名,以結合實景定格拍攝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相較於他們的早期創作,讀娛君認為一致的變化其實在於“故事性”的強弱,這也是“工業化”水準提升後與“一個人的大片”之間的區別。

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有著一流的技術水準,但更重要的或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有著一個完整的、有廣泛話題傳播潛力、經得起持續討論的故事,這方面的不足,其實也是此前許多質量不錯的國產動畫電影身上的最大缺陷。

在上海電視節動畫片大師班上,國際知名製片人,曾任迪士尼動畫執行和規劃副總裁、華納兄弟動畫總裁的霍文東就表示中國不缺好故事,缺的是講故事的環節,缺構建故事的人才:“影視作品講故事時要建立相應的規則,即結構化的內容。”

從這一點來說,“神話宇宙”是有著自己的開創性意義的,對國內動畫電影來說也將是標誌性的存在。有了神話IP的成功,小說、漫畫等IP源的動畫電影化也有著巨大的挖掘空間。而《哪吒之魔童降世》所證實的市場能否持續火熱,則是現階段大家所觀望的重點吧。

THE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